第44章 死了也願意
三國:無雙呂布,我代董卓做權臣 惟餘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丑時剛過,正是天地間最黑暗的時間段。
長樂宮中,宮燈明亮,溫暖如春。
輕紗薄帳內的御榻之上,呂布陡然睜開了雙眼。
他的目光習慣性的銳利,觸及身側溫軟的嬌軀時,這才柔和下來。
呂布試圖從粉臂雪峰之中抽出手臂,但他剛一動作,卻是就將何蕊驚動。
她惺忪的睡眼中滿是迷茫,對上呂布的目光這才清醒。
“奉先,你醒了?”
她在呂布懷中側臥著,如瀑的青絲鋪散在枕邊,妖媚的臉龐上是久旱逢甘霖後的滿足與慵懶。
“我該走了,你再睡會兒。”
呂布見她醒來,也就不再那麼小心,直接翻身坐起,便要穿衣離開。
“奉先,奴家為你更衣。”
何蕊看著呂布肌肉虯結的胸腹,眼中閃過迷離之色,隨即也從被窩中坐起。
呂布見此連忙轉身,強自壓下又要翻騰的火焰。
何蕊輕笑一聲,卻也知道分寸,沒有過於挑逗呂布的心神。
她赤足下地,親自取過呂布的衣袍,又一件件為他穿在身上。
她手指撫過呂布的肩背,仔細為他整理衣襟,雙臂環繞呂布蜂腰,為他束緊腰帶。
她每一個動作都輕柔而專注,帶著昨夜殘留的旖旎餘溫。
呂布垂眸看著她,任由她侍弄,直到一切妥帖,才在她額角落下一吻,轉身走向角落的貂蟬。
隨著貂蟬使用【閉月】,兩人的身形一陣模糊,開啟殿門,消失在一片黑暗之中。
何蕊重新躺回御榻,目光望著呂布離開的方向,指尖無意識的在小腹處摩挲,眼神複雜難明。
晨曦之中,德陽殿內,百官肅立,氣氛一如既往的凝重。
珠簾之後,何蕊高坐御榻,終於得到滋潤和安全的她,顯得比以前更加鎮定自若。
今日的朝會仍是她來主持,劉辯甚至都沒有上朝。百官也無人提出異議。
“娘娘有旨,諸公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宮女在一旁高聲喊道。
話音未落,呂布已越眾而出。
他高大的身影立在大殿中央,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刃,瞬間吸引了所有目光。
呂布向何蕊行禮道:“啟稟太后!臣奉懿旨,徹查大將軍、車騎將軍遇害一案,已有重大進展!
叛逆吳匡、張璋,勾結內外,趁亂弒殺車騎將軍何苗,罪證確鑿!
此二人罪大惡極,不僅不服法,更是意圖伏殺臣下!
不得已之下,臣已於昨日將此二人就地正法,梟首示眾!”
沒去管朝堂上譁然的百官,呂布看向廷尉韓卓,繼續道:
“此二人麾下親兵數人,親口招供其弒主罪行,更有其同謀者董旻,盡皆押於臣營中,隨時可交由廷尉韓公勘驗複核!”
“至於二賊控制的北軍、西園軍兩支禁軍,根據太后昨日懿旨,已暫時由臣下控制,臣可以保證,絕不讓他們為禍洛陽。”
“善!”何蕊點頭。
雖然這只是走過場,但必要的流程還是要走。
大殿內的群臣許多卻是面面相覷。
雖然昨日呂布對北軍、西園軍動手之後,訊息就已經如野火般傳遍洛陽。
但今日朝會,呂布就這麼直接將一切和盤托出,卻合情合理,沒什麼破綻,卻是讓人驚訝。
就在這時,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丁原再次跳了出來,與呂布做對。
“呂奉先,那二賊擅殺車騎將軍,你殺也就殺了,但北軍、西園軍兩支禁軍卻不該為你掌控!
太后容稟,此二軍乃國之柱石,應該由我大漢之重臣統轄。
盧子幹盧公、朱公偉(朱儁)朱公、皇甫義真(皇甫嵩)皇甫公三位將軍功勳卓著,統兵有方。
原以為禁軍應由這三位將軍統轄,以護衛陛下與太后,而非呂奉先。
此子狼子野心,行為悖逆,實在不是統領禁軍的好人選。”
丁原與呂布有矛盾,自然不願意眼睜睜看著呂布勢力增長這麼快,在他想來,這應該也是朝堂百官大多數人的想法。
他搬出盧植、朱儁、皇甫嵩這三位名宿,也是希望能有更多人支援自己。
只是百官眼見呂布勢大,做事又頗有章法,與太后之間的關係又莫名其妙的信任,卻是沒幾個人想要得罪他。
滿朝公卿在丁原出聲之後,都是冷眼旁觀。
呂布也不在意,只是盯著何蕊,像是在等待她的裁決。
何蕊適時開口:“丁執金吾此言差矣。
北軍、西園軍固然是國之柱石,但他們的統帥卻是弒殺車騎將軍的元兇,誰又能保證二軍之中,沒有其他嫌犯?或是沒有其他惡行?
呂將軍奉本宮懿旨查案,暫領二軍,約束部伍,雖然是權宜之計,卻也是穩妥之策。
莫非執金吾對本宮旨意有異議?”
丁原面色一陣紅一陣白,只覺在百官面前丟盡了顏面。
他頓時怒火上湧,又要與何蕊爭論。
王允卻是疾步上前,拉住了他。
“建陽兄慎言!莫非你已經忘了昨日驅逐之事?你今日還要再經歷一次不成?”
丁原頓時一僵,心中的氣焰如同被戳破的皮囊,迅速衰減。
他向何蕊行禮道:“太后明鑑,臣也是為大漢社稷著想,一時衝動。既然太后已有決定,臣自是無有異議。”
說完他便重新退回班列,不再言語。
隨後,劉虞便出列上奏:“太后!幽州急報!
幽州自臣離任,州郡不寧,烏桓、鮮卑屢屢寇邊,公孫瓚雖有勝績,卻與州郡摩擦更多,以致烽煙不息,百姓流離,反使塞外胡虜愈發壯大。
臣懇請朝廷,再派重臣牧守幽州,撫綏邊民,震懾不臣!”
何蕊聞言沉吟片刻道:“太尉憂國之言,甚善。諸卿以為,何人可擔此重任?”
這當然只是走過場,正如呂布與劉虞謀劃的那般,為了讓丁宮騰一個三公位置出來,以便接下來的利益交換。
至於幽州具體如何,在場沒幾個人真正關心。
隨後幾個人便被朝臣推舉出來:太尉劉虞、司徒丁宮、衛尉張溫、大鴻臚鄒靖、尚書盧植。
最終也沒什麼波瀾,司徒丁宮不情不願的接受了新任命。
華歆出列朗聲道:“太后!此前危難,有呂將軍等人護駕有功,尚需封賞。
朝廷若是有功不賞,何以昭示天下,激勵忠良?
官職排程,牽涉甚廣,或可從長計議。然爵位之封,彰顯功勳,正宜早定!
望太后明鑑!”
這也是應有之義。
呂布與士族官員之間的利益交換,自然要一項一項交替進行。
他們之間可沒什麼交情和信任可言。
“太傅,華尚書言之有理,你與諸公商議一番,看看如何封賞爵位,切不可讓功臣寒心。”
袁隗領命,主持廷議。很快廷議便有了結果。
閔貢封都亭侯,盧植封良鄉侯,呂布封宜鄉侯,其他眾人,根據功勞各有賞賜,卻都不足以封爵了。
跟隨呂布護駕有功的將校士卒,也各有賞賜。
在呂布的封爵出來之後,何蕊還想給他爭取一個縣侯爵位,但被朝臣一致反對,呂布也覺得沒有必要,於是作罷。
封爵結束之後,何蕊再次開口,卻是引得整個德陽殿陷入了沉寂。
只聽她道:“諸卿,本宮有一事需諸位定奪。
先帝愛女,天子長姊,萬年長公主劉嫻,年已及笄,已當婚配之齡。
本宮身為太后,卻需為其操辦。
宜鄉侯呂布,英武蓋世,忠勇無雙,更有功於社稷,誠為良婿之選。
本宮有意,將萬年長公主下嫁呂卿為妻,以彰皇家恩遇。
諸卿以為如何?”
朝堂百官一個個面色大變,看向何蕊的目光帶著難以置信,看向呂布的目光則滿是警惕和驚懼。
重兵在手的將軍,與皇室之間的聯姻,雖然略有不同,但還是不得不讓他們想到一個詞。
一個時不時就要壓在百官頭上的夢魘——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