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達芬奇機器人,醫學大咖李舟!
一天漲一年知識,我諾獎拿到手軟 風塵仙 加書籤 章節報錯
7月17日。
鼓樓醫院。
李舟帶著18位學生,來到一間開放型手術室內。
裡面有一臺外觀炫酷的達芬奇外科手術機器人,矗立在中間。
該機器人,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外科醫生控制檯,床旁機械臂系統,三維高畫質成像系統。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約一人多高。
主刀醫生可以坐在操控臺前,透過三維高畫質內窺鏡觀測,雙手操作2個主控制器來指揮多個機械手臂,從而完成手術。
李舟環視眾人,開口道:“傳統的手術,需要主刀醫生一直站立著,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天。
現在透過機器人協助。
外科醫生的疲勞,得到顯著緩解,手術效率大大提高。
同時,它可以輕鬆完成一系列高難度手術。
有資料顯示。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全球共裝機3745臺,完成手術75萬例;在夏國共裝機65臺,完成手術4萬多例。
每一位熟悉機器人手術輔助系統的醫生,都表示已經無法回到傳統手術的時代了。”
話音落下。
學生們紛紛點頭。
隨著時代的發展。
智慧醫療,走進人們的視線內。
手術機器人,就是智慧醫療的應用場景之一。
以胸腺瘤切除手術為例。
普通手術需要開啟胸骨,住院時間10天,恢復需要3個月,而運用機器人手術只需要開4個小孔,住院時間3天,恢復僅需1周。
顯然,手術機器人,突破了人眼、人手、微創、人力的極限。
其中,達芬奇外科手術機器人,又是市面上最好的手術機器人。
“同學們,李教授為了你們,可是付出了極大代價!”
一名約莫50歲的中年男子,笑呵呵的走了進來。
眾人轉頭看去,發現來人正是鼓樓醫院的夏銘院長。
“夏院長好!”
學生們禮貌的打著招呼。
夏銘擺擺手,笑著說道:“同學們,用手術機器人協助進行精細化手術,是未來醫學界的發展趨勢。
就拿鼓樓醫院來舉例。
2014年我院引進第三代達芬奇外科機器人至今,總計完成1487例手術,且涵蓋大量高難度手術。
而你們眼前這臺手術機器人,是最新的第四代達芬奇外科手術機器人。
李舟教授向金陵大學申請了2000萬元經費,從米國直覺外科公司引進一臺達芬奇外科機器人,並落戶我們鼓樓醫院。
這個暑假。
你們課題組,擁有這臺達芬奇外科機器人的使用權。
同時,李教授表示,這臺手術機器人的開機費用、日常維護費用、耗材費用等等,全部由他來承擔。”
聽到這話。
學生們感激的看著李舟教授。
難怪夏銘院長說,李舟教授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據他們所知。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一臺售價2000萬元以上。
開一次機,需要花費6萬元。
一年維護費用,達到10萬美元。
一年耗材成本費用,達到6萬美元。
普通的三甲醫院,根本買不起。
就算買得起也用不起。
他們18位學生,要是天天用這臺外科機器人訓練,肯定要花很多錢……
這時,李舟開口道:“機器人手術,是時代發展大勢。
其中,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代表著當今手術機器人的最高水平。
它能夠完成普外科、婦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心外科、胸外科等所有外科手術。
傳統的外科手術,醫生會使用醫療器械,直接對病人的病灶部位進行切除、縫合等操作。
但由於這些手術會帶來創面大、傷口長等缺點,從而增加了患者的出血量和感染及術後併發症的風險。
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而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可以在患者身體開一道幾厘米的口子,出血不到100毫升,兩個小時內就能成功完成一臺微創心臟手術。
同時,醫生可以全程控制機器人來輔助進行手術。
它的機械臂可在患者體內完成360°的旋轉,具有7個自由度,能夠在狹窄的解剖區域中操作,可以完成各種挪動、擺動、緊握等精細動作,比人手臂還穩定,不會出現手抖的現象。
接下來的十天時間。
我會對大家進行達芬奇外科機器人操作培訓,爭取讓你們全都學會。
至於培訓期間的開機費用、維護費用、耗材費用等等,你們無需理會。”
接下來。
李舟當著所有人的面,開始測試達芬奇外科機器人的效能。
夏銘院長以及18位課題組學生,從旁圍觀。
遠處的控制檯裡。
李舟使用雙手操作兩個主控制器及腳踏板,來控制器械和一個三維高畫質內窺鏡。
控制系統將他的眼睛和手部,自然延伸到手術檯上。
眼前的立體目鏡,可以讓他看到手術視野。
達芬奇機器人的機械臂,持著手術器械尖端,隨著他的雙手同步運動。
手術檯上。
由四個可移動基座機械臂組成的床旁機械臂系統,井然有序的運轉著。
中心機械臂,是持鏡臂,負責握持攝像機系統,用於三維成像。
其餘三支機械臂,負責握持外科手術機械。
只見一支機械臂,將一顆車厘子的表皮切開,然後完成剝離。
緊接著,兩支機械臂又將表皮完完整整的進行縫合。
手術檯旁邊。
一塊三維高畫質內窺鏡螢幕,將機械臂拍攝的畫面,一覽無餘的顯現出來。
眾人安安靜靜的看著李舟表演。
能控制達芬奇外科機器人,給車厘子剝皮並縫合,說明李舟教授的醫學水平極其高超。
要知道。
機械臂是醫生手臂的延伸。
想要做到如臂指使。
離不開精湛的醫術!
全場注視下。
李舟繼續控制機械臂,完成多項測試。
比如,用達芬奇外科機器人,剝鵪鶉蛋。
比如,用達芬奇外科機器人,疊千紙鶴。
比如,用達芬奇外科機器人,刻南瓜燈。
比如,用達芬奇外科機器人,拼樂高玩具。
比如。用達芬奇外科機器人,畫一副迷你畫。
看到這一幕幕場景。
在場眾人感慨萬千。
相比外科醫生。
達芬奇外科機器人,可以幫助醫生增加視野,顯著提升操作精度、避免手部顫動、縮短手術用時、讓患者傷口更小、術後恢復快等優點。
正因如此。
達芬奇機器人造價不菲。
從國外進口到國內,每臺要2000萬元以上。
當然……
達芬奇外科機器人,歸根結底還是一種醫療器械。
想要把器械能力展現的淋漓盡致,必須掌握高超的操作技術!
……
詳細測試一番後。
李舟看著學生,說道:“接下來的十天時間,我將帶你們依次進行系統學習、手術操作、模擬訓練、動物試驗四部分,對機器人的系統構造、操作原理、腹腔穿刺孔位置選擇等方面,進行系統學習。
期間,你們需要在動物試驗裡,成功實施心臟微創手術、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輸尿管吻合術、腸管側側吻合術、根治性膀胱切除並原位迴腸新膀胱術等一系列手術。
之後你們前往各科室輪轉的時候。
我會讓你們親自操作達芬奇外科機器人,給患者做手術。”
話音落下。
18位學生都期待不已。
他們原以為李舟教授最強的領域,是教學和科研。
現在看來。
李舟教授在臨床實踐領域,同樣是大咖級別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