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上午,張晚風是過足了當面試官的癮,可惜沒有說上幾句話。
不過能一下子看到幾乎整個燕京城內文藝團體有顏值、有演技的青年男女演員們,也不枉他這大熱天坐半天。
出了面試演員的會議室,張晚風對梁曉升說:“那個李蘭很合適演《瞧這一家子》中的書店小紅。”
“你認為合適,直接跟王導說不就行了。”
這人一點不會聊天,更不懂得藝術探討,真是無趣。
張晚風繼續道:“還有那個劉小慶,她的性格很貼合《瞧這一家子》中的張蘭。”
“那唐國牆呢?”
“嗯,他其實可以演鬱林,不過長的有點太俊秀,不像工人師傅。”
兩人走著走著便到了王導家樓下,上樓去她家敲門,才後知後覺王導夫婦到燕京紡紗二廠實地調查去了。
沒得辦法,兩人只能迴文學部,給打電話燕京紡紗二廠聯絡王導他們。
下午在304室,再次見到王導夫婦,張晚風趕緊給他們夫婦倒杯涼白開。
“晚風,我臨走時不是說了,等我們體驗生活後把劇本中一些小細節修改好,再選演員嗎?你急什麼。”
“我的老姐姐啊!現在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今兒上午我跟梁曉升去看了《小花》劇組選演員,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
熟悉後彼此之間的稱呼就很隨意,另外王導比他大十三歲,叫聲老姐姐正合適。
“怎麼了?”
“我發現有好幾個演員的形象和性格都十分貼合《瞧這一家子》裡的角色。”
“是嗎?”王導有點不相信,一次演員面試,還是別的劇組面試,一下子就碰到了好幾個合適的演員。
“張國珉您認識嗎?”先來個開胃小菜。
王導一聽到這名字點頭道:“《金光大道》裡的高大泉,我怎麼不知道。嗯?!你不會讓他來演鬱林吧?”
“對,知我者王導也!怎麼樣,合適吧?”
《金光大道》由長影廠拍攝,於七五年上映,上映後立馬風靡全國,更是捧出了“天下第一嫂”王馥麗。
其劇情的矛盾點更是爭論了幾十年,到了二十世紀都沒有停止。
一論為是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二論是選擇“個人單幹,發家致富”的道路。
電影最後告訴我們走成立農業合作化道路,才能讓農民共同富裕起來,才能避免農村新的貧富兩極分化。
鼓勵個人致富,其結果就是窮的更窮,富的更富。貧窮的可能被迫賣掉土改時分得的土地,重新淪為長工。而富的可能重新成為新地主。
劇中還有兩句口號值得大家深思,“誰發家誰光榮,誰受窮誰狗熊”。
“組織起來,翻身貧窮戶抱團取暖,走共同富裕”。
到底走哪條道路,哪種模式更適合中國農村的實際情況,這個只能交給歷史了。
張晚風對這部電影很熟悉,因為他剛當記者就採訪高大泉的原型——燕京大興大白樓生產隊黨支部書記王國福。
這使得他對電影的男主角張國珉印象很深,再嚴謹點說是對劇中所有演員都有過一番瞭解。
特別是現在擁有兩世記憶後,張國珉是《琅琊榜》裡蒞陽長公主張炎炎的爹,王馥麗是王曉他媽。這部劇裡還有葛優他爹葛存壯老先生,還有北電著名的教師馬精武,早期扮演He老總的王天鵬,及《三打白骨精》中扮演老嫗的劉惠明老師等等。
王導好一陣琢磨,一時拿不定主意,她說要見面看看再決定。
“行,那我再說一個,劉小慶演新華書店營業員張蘭,怎麼樣?”
“劉小慶?”
“她演過《南海長城》裡的甜女。”
“哦,是她啊!”說完王導又開始思索了起來,她在《南海長城》中演的不錯,不過聽說這女演員膽子很大,在離海面十三四米的艦頭上,導演問“誰敢跳?”,她轉身越過護欄就跳進海里。
性格還真適合演張蘭。
“這個可以看看。”
瞧人家這矜持勁兒拿捏的絕了,要不說人家能當導演,咱只能混個編劇噹噹。
趁熱打鐵,“八一廠的李蘭讓她來演小紅。”
“這不合適吧?我可聽說她原本是《南海長城》的女主角,讓她和劉小慶都來我們劇組,恐怕……”
“怕什麼嘛!你是導演這點小事還能難倒你。再說了,還沒發出邀請,你怎麼知道人家願不願意來呢?萬一人家之間什麼矛盾都沒有呢?”
王好為想想他說的也是,都沒試試怎麼能武斷的下結論。
可她再細想又覺得不對,這傢伙連改稿都不願意費二遍工,今兒他怎麼對選演員這麼上心,還一下子選了三個。
不對勁兒,按自己對他的瞭解,應該是她把演員都給收刮來,然後再請他來把把關。
想不明白他怎麼會如此上心,但他說的這三個演員好像都挺合適。
她沒有說用不用,接著問張晚風:“還有嗎?”
“沒了。”
張晚風也沒有得寸進尺,一下子把劇中所有的演員都給選了,怎麼得也要留幾個給王導發揮一下慧眼識珠的才能。
王導鬆了一口氣。
“我這幾天除了和老李到工廠和新華書店調查體驗生活外,也選了幾個演員,今兒趁著你這灶火,咱們一起討論一下……”
當她說出第一個演員名字時,張晚風就極力反對。
“我不同意讓方淑來演小紅。”
“你不要這麼激動嘛!有不同意見咱們再商量。”
“這個沒商量。”
王導看了他一眼,心裡有點不悅,我都好言說可以商量,你小子怎麼就一口咬住不松呢,我不要面子的?
可想到他這個編劇可不是別的編劇,惹毛了他可會炸膛的,於是忍了忍,“晚風,老姐姐我第一次獨立執導影片,就不能做主定個角色了。”語氣控制在怒髮衝冠的邊緣。
聽她說完,張晚風心裡呵呵,看向李晨生,“老李,你給評評理,她說的這話有道理嗎?她第一次獨立執導電影,說的好像我不是第一次當編劇一樣。”
一直旁觀的李晨生嗬嗬一笑,“你們聊,我就會個攝影,不懂選演員。”
這段時間跟張晚風的關係處的相當不錯,互相稱兄道弟,這一邊是朋友,另一邊是媳婦,而且說的都有理,作為一名在文藝戰線上工作了近二十年的同志,他真不知道偏向哪一方,不摻和方為上計。
見老李不願做這個裁判,張晚風只好繼續同王導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