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噓……”

沈浪稍微醞釀了一下就吹響了那首堪稱經典的旋律,《大佛普拉斯》的插曲——《面會菜》。

又稱‘紀錄片の小曲’,灣灣音樂人林勝祥的作品。

在電影中,《面會菜》還有一個副標題《最後一餐》。

背景故事是,一位底層撿垃圾的人,在被殺人滅口之前,吃的最後一頓飯。

這首曲子就是他吃飯時的背景音樂。

《面會菜》的編曲極為簡單,只有鋼琴、六絃月琴(一種特殊的月琴,普通月琴是四弦),以及貫穿始終的口哨。

口哨往往又象徵著底層之音,很多底層老百姓都會吹一吹口哨,即便他們不懂旋律,不通樂理。

而《長大成人》,描寫的也是底層邊緣青年。

聽到這段簡單悠揚的口哨,陸學長的腦海中忽然升起一段畫面。

他好像回到了十七八歲的夏天,悠揚抓耳的旋律,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但背後似乎又隱隱飄著幾分憂傷。

接著,聲音跟畫面結合到了一起。

那是屬於周青的午後。

陽光明媚的午後,不諳世事的周青,正在為青春期而苦惱,他躺在院子的樹蔭下,輕輕地吹著口哨。

年少的周青,壓根沒有察覺到一個時代的消失。

就像那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

一個時代,突然結束了。

亦如地震總會出現餘震,那個時代,同樣餘韻悠長。

與此同時,店裡用餐的其他客人先後看向了正在吹口哨的沈浪,好奇者有之,沉思者有之,付之一笑者,亦有之。

人生百態,不一而足。

半晌,陸學長擦了擦眼角,看到眾人將目光投向他,他笑了笑。

“這菜辣得有點嗆眼睛。”

一旁,鄭均推了推鼻樑上的墨鏡。

丫的!

他真的有點服氣了。

他孃的,沈浪這丫的,也太TM會寫了。

雖然沈浪吹得旋律很簡單,整體走向也只是簡單的重複,但卻是那麼的抓耳。

溫暖中又帶著些許傷感。

簡單卻直擊人心。

丫的!

天賦溢位了啊!

鄭均的內心受到了一萬點暴擊,自己怎麼就認識了這樣一個人?

這一刻,鄭均忽然想喝兩杯。

絕不是因為這段口哨!

他只是有點傷感。

傷感。

也不知道是因為自己,還是因為音樂。

坐在沈浪旁邊的那依,下意識地往沈浪身邊靠了靠,她的眼中閃爍著濃濃的崇拜與愛意。

看著那側臉的輪廓,她的嘴角慢慢揚起。

真帥!

“沈浪,配樂的事,就拜託你了!”

這時,陸學長倏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雖然錢不多,但拜託了!”

“陸哥。”

眼看陸學長要躬身,沈浪連忙起身扶住了他:“不至於,你這樣,搞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看到這一幕,順興朝著後廚的方向吼了一聲。

“老闆娘,來瓶二鍋頭!”

此情此景,他也想喝點酒。

“好勒。”

話音剛落,傳來一道亮堂的嗓音。

“要哪種。”

“紅星的。”

少頃,三十多歲,繫著圍裙的老闆娘送上一瓶紅星二鍋頭,順手把杯子也放到了桌上。

“來,沈浪,我敬你一杯。”

陸學長端起酒瓶給沈浪倒了一杯酒:“配樂的事,以後就牢你多費心了。”

五千塊,確實寒磣了一點。

刨除製作費用,估計剩不了幾個錢。

只是一杯酒,肯定抵不了勞務費,陸學長心裡想著,回頭抽空幫沈浪拉點活。

北影廠內部的電影配樂,應該夠嗆,那點活,都不夠廠內分的,要介紹,只能從外面想想辦法。

也不知道婁夜那部《週末情人》有沒有找好配樂?

今年一月份,上面頒佈了‘三號檔案’,電影統購統銷的傳統制片模式迎來改變,各製片單位有了自主發行權、議價權。

但電影仍需在電影廠的體制下完成。

擱在國外,《週末情人》應該歸類到獨立電影,而在國內,它卻沒有名字。

摸著石頭過河。

《週末情人》屬於民間融資,然後買了閩省電影製片廠的廠標。

婁夜在好友耐垵的幫助下,從瓊省某地產商那裡融到了80萬。

88年4月,瓊省正式設立,被定為經濟特區,92年,洋浦經開區設立,大量熱錢迅速湧入瓊省。

抓不上鵬城的車,這一趟一定要坐穩咯。

然後,瓊省的房價啟動火箭模式。

某樓盤一年漲了兩倍,雖然這只是特例,但普遍情況下,單年基本漲了60%左右。

所以,那幫地產商,有錢滴很。

有一個地產商當投資人,《週末情人》的預算應該比較充裕吧?

陸學長準備打電話問問婁夜,如果沒有找到配樂的人,他就把沈浪推薦過去。

還有王曉帥,他那部《冬春的日子》估計也需要一個‘價效比’極高的配樂師。

陸學長覺得沈浪正合適。

便宜,活好!

雖然《冬春的日子》劇組比《長大成人》還要窮。

具體窮到什麼程度?

說起來更磕磣,全片只有五萬塊投資,拍片用的是35mm黑白膠捲。

不管怎樣,先用上再說,大不了回頭多給沈浪拉點活。

‘沈浪應該不會介意吧?’

此刻,如果沈浪知道陸學長的內心活動,他一定會說一句。

我謝謝你啊!

找的都是啥活啊,全是禁片導演。

酒足飯飽,陸學長又將沈浪拉進了燕京電視臺的錄音棚,來了一出‘鳩佔鵲巢’。

借鄭均的棚,把那段配樂搞出來。

畢竟,他給沈浪‘拉活’,肯定不能口空白牙吧?

總得先看看貨!

就像品茶之前,得先看看照片。

看看成色好不好。

得知陸學長要主動給自己拉活,沈浪幹勁十足。

這人不錯,能處。

知道發揮主動能動性。

錄音的時候,沈浪還想著,陸學長會不會把《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活給他拉來?

雖然他不知道陸學長跟江文熟不熟,但90年代初的電影圈就那麼大,應該有機會搭上線吧?

再不行,他抽個空,出點血,把那首《太陽照常升起》給幹出來。

有《太陽照常升起》,他就不信,還能釣不來江文?

這一波啊,它叫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花了三個小時,沈浪在中唱錄音師萬小圓的配合下,將《面會菜》給錄了出來。

萬小圓是鄭均新專輯的錄音師,下午正好過來談事情,於是,他就被拉了壯丁。

這一版《面會菜》跟原版不太一樣,因為六絃月琴屬於客製化(專門定製),就現在這條件,想買都買不到。

用民謠吉他也是一樣,反正都是六絃。

大差不離。

“哥們,厲害啊。”

聽完錄製好的成品,萬小圓豎起大拇指。

“這曲子,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