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飽問題暫時解決了。
張躍民坐在書桌前,點燃一根菸,該搞錢了,弄點肉吃了,光靠這些雜糧素食是沒發滿足這具瘦弱身體的,前世就是無肉不歡的,再說油也不多了,張躍民就是再厚臉皮也說不出來借油的話來,來油脂最快的就是各種肉類了。
拿起鋼筆,找了個廢報紙,準備列個計劃,能幹啥?怎麼幹?哪裡幹?尋思半天,竟然無處下手。
現在還是集體計劃經濟,在公社的統籌安排下,社員按照計劃完成生產任務,領取工分,年底大隊統一結算,按工計酬。大部分給付糧食,米麵油布,等生活必備物品,少部分錢鈔。
隔壁省小崗村去年偷偷包產到戶了。這邊還得過兩年政策才落實。
在農村基本沒有做買賣的,最多就是雞蛋換鹽,小麥換糖。大城市稍微要寬鬆點,畢竟人口那麼多,需求更多,弄點什麼都方便。
思來想去,除了回城竟好像沒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了。
今天在隊長家,隊長沒提回城的事,張躍民也沒問。心知肚明,公社為什麼一直拖著不批,這個學校現在需要老師,至少要等到分配下來的老師過來接班,才能放他回城。
張躍民其實對回不回城沒有前身那麼大的執念,他還沒想好回家後怎麼面對那一家子人。
以前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慣了,沒有經歷過親情的羈絆,一下子多了這些個親人,張躍民麻爪了。得緩緩,先在這農村裡先適應一陣再說。
煙沒有過濾嘴,一路燒到指頭,打斷了思緒,手掌無意識的摩挲著報紙,突然福靈心至,寫作啊,小說,詩歌啊。
八十年代是詩歌和各類文學作品的黃金年代,甚至這個年代談戀愛看的都是才華,不看臉不看財,誕生出了很多著名詩人和作家。最重要的是,只要被採用就有稿酬,還很豐厚,養活自己和大黃,完全不成問題。
有名又有利,簡直就是為穿越者量身定製的。張躍民穿過來前就是幹音像店的,耳燻目染下也算個大齡文藝青年。八十年代著名的幾首詩歌誰沒聽過,他都讀過好多遍了,回憶了下,完完整整,沒有絲毫遺忘。難道記憶力是我的金手指?
對不起了,海子,顧城,北島。餘華,蘇童,王朔…
這貨完全沒有做文抄公的羞恥心,在飢餓面前,一切羞恥愧疚都得讓道。
張躍民大咧咧的想到,我只不過是讓經典提前和讀者見面。說不定更能激勵這些原作者做出更好的佳作。這理由真不要臉。
張躍民考慮一番後決定用海子的短詩,那首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開局必須王炸,不然沒有被錄用,多尷尬,手上的資金也支援不了發第二篇,不容有誤。
甩了甩鋼筆,鋪開信紙,略作思索,落筆抄道: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訊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文思如泉湧,落筆如生花,唰唰一頁信紙寫完,廢話,抄書能不快嗎,自己展開讀一遍,校正下有無錯別字,不得不說,這貨寫的一手漂亮鋼筆字,給文章增色不少
。後面如果有人質疑作品和作者工作生活環境不符也沒事,咱是誰,詩人知道不,哪個詩人創作時不是天馬行空,充滿想象力的。
檢查無誤後,在標題下署上作者大名:張躍民。出名要趁早,有名才有利,張躍民才不虛偽的用化名或取啥筆名的。就是這麼現實。
記得早上清點財產時,還有幾張信封和郵票,沒想到這麼快就用上了。
投哪裡呢?這是個問題。張躍民準備明天去大隊部找找最新的報紙或刊物,研究研究再決定,不能白瞎了這麼經典的作品。
“創作”的時間總是很短暫,天已經快下山了,大黃進來扯了扯大哥的褲腳向外拖,提醒他,該乾飯了。
張躍民很善於聽取意見,放下紙筆,屁顛屁顛跑去廚房,他也餓了,畢竟抄書也是很費力淘神的。
燒火淘米中,反應過來,出門對著大黃吼道:
“誰是大哥?,憑啥指揮我”
“同志,請擺正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