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王戎傳》:“族弟敦有高名,戎惡之。敦每候戎,輒託疾不見。敦後果為逆亂。其鑑賞先見如此。”從古時開始識別,賞識,透過人到事物,到古玩,每一樣都充滿了其中的樂趣和對未知的解密,劉小玉摸著面前那些她個根本就看不懂的繁體文字書本,很無辜的看了一眼劉滿倉,劉滿倉也才反應過來這不過是個10歲的孩子,想了想,放下書籍,返身回到東廂房。
劉滿倉抱過來一個深棕色奇形怪狀的大木塊過來,這木塊她知道,那是劉滿倉放茶具的底座,平時就那麼大大咧咧的放在劉滿倉的臥室裡,每次打掃房間的時候她都會擦拭它,但也只當是一個木根雕而已。劉滿倉吹了吹木箱上的灰塵,從脖子上取出了一把鑰匙,在這木根的四角捯飭了一遍,居然咔嚓一下從頂部開了一個缺口。劉小玉驚奇的看到劉滿倉將裡面的東西一樣一樣的擺放出來,除了幾個磁碟,花瓶,還有就是幾個瓷碗,但無一例外都是瓷器有關。
而這些瓷器上面都有著人物、動物、植物和裝飾等的花紋,種類繁多,劉小玉都要奇怪一個看起來並不大的木根雕到底是怎麼裝下這些東西的。
劉滿倉將木根雕放在一角,隨意的用腳踢了踢,微微喘了口氣,劉滿倉的肺不好,挪動這麼大的根雕也幸好距離不遠,不然她今天的學習肯定是沒法繼續進行的。
在劉小玉的認識裡,那些和吃飯用的陶瓷碗碟唯一的不同是因為它們更加漂亮,更加華麗,劉小玉能感覺得到它們身上似乎有些淡淡的光芒,格外的耀眼奪目,那種古樸的滄桑感是無論什麼都代替不了的。前世活了32歲,被關在一方世界,不懂科技,不懂實事,更不懂的什麼古玩玉器,她真的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什麼都不懂,而此刻卻像海綿一樣迫切的吸取著裡面的點點滴滴。
對照著那些瓷器和那些晦澀難懂的文字一遍一遍的用手指摸索,用眼睛細啄,光是桌上擺放的那些,都足夠劉小玉花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學習,鑑賞。
昔賢制器巧含樸,規仿尊壺從古博。
我明供春時大彬,量齊水火摶埴作。
作者已往嗟濫觴,不循月令仲冬良。
荊溪陶飛司陶復,泥砂貴重如珩璜。
世間茶具稱為首,玩賞楷模在人手。
粉錫型模莫與爭,素瓷斟酌長相偶。
義取炎涼無變更,能使茶湯氣永清。
動則禁持慎捧執,久且色澤生光明。
近聞復有友泉子,雅式精工而繼美。
常教春茗注山泉,不比瓶儡罄時恥。
以茲珍賞向東吳,勝卻方平眾玉壺。
癖好收藏阮光祿,割愛舉贈馮金吾。
金吾得之喜絕倒,寫圖錫名曰陶寶。
一時詠贊如勒銘,直似千年鼎彝好。
劉小玉的起點,是從鑑賞珍品精品開始,雖然繁複複雜,雖然期初就像沒頭蒼蠅,但她依舊努力用心的學習,日復一日,從早到晚,除了習字,便是學習這些,學校會教的什麼數學,英語,她是一點都沒學,但就只是這些也足夠她陷入知識的海洋,拼命吸取。
你無法想象用青花瓷盤裝上一盤炒好的萵筍肉片是怎樣的奢侈,你也無法想象用曜變天目茶碗飲茶是怎樣的荒唐,碧綠的茶湯,蘊育在滿目星辰的碗中,暈開,沉下。
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他們的碗筷,瓷盅,筆洗,甚至是練習寫字的墨都是徽墨,劉滿倉將她的生活環境全部在一點一滴中佈置成了古代大家閨秀所用的閨房環境,在這樣潛移默化一點一滴得滲透變化下劉小玉得生活有了翻天覆地得變化,舉手投足間那股端莊高雅的氣質,雖然只有十三歲,但長期在這樣的薰陶下,腹有詩書氣自華。
這三年,劉滿倉從沒提過什麼時候回去,劉小玉也從來不問,每天的學習排滿了她的所有時間,從瓷器、玉石、書畫、青銅均有詳細的學習,特別是玉石一塊,連劉滿倉都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無論是古玉還是現代仿製幾乎一上手就能分辨,更不用說劉滿倉還將數種盤玉手法都傾囊相授。
從第一晚到這裡為止到現在三年過去,她沒有踏出過這個小院一次,她唯一見過的看起來很老實冷酷的老周,每隔兩天他都會送新鮮蔬菜過來,每隔一個月就會幫劉小玉他們採購生活用品,列好清單,無論什麼東西他都能辦到,有一次,劉小玉還看到廚房裡放著一個熊掌,劉滿倉教她用蜂蜜清蒸,潤肺止咳,對他的肺部很好,這些東西劉滿倉用的眼都不眨,想也知道他根本不在乎這些,更不用說那些堆滿劉小玉房間的盛世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