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公園年宵市場將於1975年2月5日開市,為期五天,年宵市場攤位即日起開始預定。”

維多利亞公園建成以後,每年在新年期間都要舉辦一次年宵花市。

與內地春節廟會一樣,維多利亞公園年宵市場除了各種花卉,還有不少新奇活動,和許多經典美食。

逛年宵市場幾乎是港島市民新年期間必有的活動。

看到這些新聞,李文東瞬間想起前世看過的一則報道。

如果能年宵市場上擺個銷售攤位,這麼大的客流量,效果絕對不會差。

此時已經1月5日,距離年宵花市只有二十幾天,必須要抓緊時間了。

心裡有了主意,李文東滿意的收好報紙站起身。

“曉雅,走了,咱們回家。”

“找到賺錢方法了?”

蘇曉雅挽著李文東胳膊問道。

“有點眉目,不過還要調查一下。”

眼下李文東心裡只是有個大概,具體細節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權衡。

回去的路上,他簡要的把想法給蘇曉雅說了一下。

“東哥,那你準備賣什麼東西?”

“風車!”

“風車?”

蘇曉雅驚訝的看著李文東,這個答案完全出在她意料之外。

“對,應該叫好運風車,吹走黴運,轉來好運。”

李文東笑著肯定道。

他曾經看過一個報道,1998年,三個年輕人在維園年宵市場上賣風車,最快的時候三個小時賣了4000個風車,短短三天時間創下上百萬的營業額,驚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當時港島經歷亞洲金融危機,社會經濟蕭條,大量企業倒閉工人失業。

他們正好利用風車轉動能帶來好運的噱頭,迎合人們過春節圖個好彩頭的想法,創下了驚人的銷售成績。

而此時的港島與那時的情況非常相似。

第一次石油危機帶來的影響還在持續發酵,全球經濟都受到嚴重衝擊,港島自然沒能倖免。

各行各業都哀鴻一片,製造業開工率不足60%。

可以說整個港島都被黴運籠罩著。

年宵市場從臘月二十五到年三十,正是華夏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

這個時間段,大家說話做事都會圖個好彩頭。

尤其是走黴運的時候,人們更願意相信一些象徵好運的物件來提振精神。

好運風車不僅符合新年的氣氛,而且成本相對較低,製作簡單,非常適合快速生產和銷售。

雖然此時港島人均年收入達不到1998年的程度,可哪怕賺幾萬塊,李文東也知足了。

至少可以在市區租個房子,改善一下居住環境。

“東哥,這個主意聽起來不錯,但是你會做風車嗎?”

聽了李文東的想法,蘇曉雅好奇地看著他。

“做風車很簡單,只要有合適的材料。至於怎麼做,我做好了你知道了。”

說著,李文東揉了揉蘇曉雅的腦袋。

蘇曉雅屬於標準的南方女孩,骨骼纖細眉清目秀,個子比李文東矮一點點,正適合摸頭殺。

“哎呀,頭髮都被你弄亂了。”

蘇舒雅撥開李文東的手,嬌嗔道。

......

兩人說說笑笑沿著海灘朝家走去。

歸港的漁船上,一個濃眉大眼面板黝黑的魁梧青年剛從船艙中鑽出來,便看到海灘上的兩人。

“阿東,曉雅!”

魁梧青年大喊了一聲,從船上一躍而下,向兩人跑了過來。

“你小子,這幾天可把曉雅和於嬸擔心壞了。”

魁梧青年跑到李文東身邊,把他上下打量一番,這才拍拍他的肩膀說道。

“海哥,那天真的是謝謝你了。”

李文東看著羅大海,發自內心的感謝。

要是沒有羅大海,前身和他估計都不在了。

“阿東,這麼說就見外了。咱們是兄弟,互相幫助是應該的。”羅大海擺了擺手,爽朗地笑著。

李文東點了點頭,沒再說什麼。

他暫時沒能力報恩,只能將這份感激藏在心裡。

以後有能力了,他一定要會報答羅大海的救命之恩。

聊了一會,羅大海問李文東:“你既然醒了,以後有什麼打算?要不到我家漁船上來幫忙?”

羅大海直接了當的邀請自己去他家漁船工作,李文東內心又是一陣感動。

漁村裡大家互幫互助是常事,可像羅大海這樣掏心掏肺卻不多見。

這年頭漁民用的漁船基本是十來米的木船,三四個人就能完成捕撈作業。

羅大海家的漁船,除了他以外,還有他哥哥和他父母,已經有了四個人。

如果再算上李文東,人多反而會降低大家收入。

“海哥,你的好意我心領了,我打算試試別的路子。”李文東誠懇地說。

“不做漁民了?”

李文東的決定讓羅大海有些驚訝,“現在經濟不景氣,你不做漁民能做什麼?”

“我想趁著年宵市場的機會,做點小生意。”

“做生意我不懂,既然你做了決定,我也不勸你了。不過做生意需要本錢,我這裡有些錢,可以先借給你當本錢。”

羅大海爽快的說道,“一會我要和我哥哥去市場賣魚,晚飯後,我拿來給你。”

這次李文東沒推脫,既然要做生意,本錢多點肯定比少要好,“行,晚飯後去我那裡,咱們商量商量,說不定還需要你幫忙。”

回到家時,於嬸已經出門上工。

蘇曉雅八歲的時候,她父親出海打魚,不慎被漁網纏住拖進海底。

剩下她們母女二人,靠於嬸打零工艱難過活。

直到蘇曉雅中學畢業後找了份鞋廠的工作,生活才稍微有些起色。

一個月前,蘇曉雅打工的鞋廠因海外訂單銳減,解僱了大批工人,蘇曉雅不幸成為其中一員,

吃過午飯,李文東見時間尚早,讓蘇曉雅留在家裡,他則帶上5000塊存款坐上了前往市區的公交車。

他要先把維園年宵市場的攤位確定下來,這樣才好繼續下一步工作。

車子到了銅鑼灣,李文東在告士打道下了車。

維多利亞公園年宵市場招商處設在公園旁的一個店鋪內,距離年宵市場開市只有二十幾天時間,提前來預定攤位的人已經在店鋪前排起長隊。

招商處的告示牌畫著攤位佈局圖和租賃價格,位置最好的攤位需要1萬元才能租到。

考慮到囊中羞澀,買風車原料也需要用錢,李文東租了一個位置較為偏僻的攤位,租金3000塊。

租好攤位,他又坐車直奔尖沙咀。

在他的計劃中,製作風車的最佳材料是彩色塑膠片。

好運風車要想在年宵市場上脫穎而出,風車的質量一定要好,顏色要鮮豔,這樣才能吸引顧客。

用彩色塑膠薄片做風車葉片,配上塑膠杆子,既美觀又有檔次。

七十年代中期,塑膠花在全球熱銷,帶動港島塑膠產業蓬勃發展。

塑膠廠最多時有幾百家,90%都是僱員少於50人的小廠。

在工業大廈租一套房子,請幾個工人,計件或計時結算薪水,就可以生產出各種塑膠製品。

這些塑膠廠大多集中在尖沙咀和佐敦一帶,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

李文東計劃去這些塑膠廠看看,尋找合適的原料供應商,購買製作風車所需的原料。

從尖沙咀開始,他順著公路沿線的工業大廈一間一間的詢問。

這些塑膠廠生產的產品,多數是塑膠玩具和生活器具,風車是非常小眾的產品,根本不在他們的生產範圍。

在彌敦道弘盛塑膠廠,李文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原料。

彩色塑膠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