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史系統資料面板】
【信任率:99.3%】
陸白點開歷史編輯器,牛頓事件的信任率數值,一直在小數點後的數字間,小幅度持續地變動著。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件事在網路和現實中不斷傳播,知曉此事的人數也呈幾何倍數增長。
資訊傳播範圍的擴大,信任率有時候也會下降。
沒有任何事情能夠被所有人100%全然相信,總有人心存疑慮,又或者是單純的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願輕易認同主流觀點。
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他們在網路論壇上,發表著一篇篇充滿質疑的長文,從事件的起因到發展,逐一剖析,試圖找出其中不合理之處。
無論其他人如何反駁,就算證據直接擺在面前,都無法改變他們的想法。
但這些質疑的聲音,並沒有對歷史改寫產生實質性的阻礙。
牛頓變朱頓已經成了既定的事實,這是無法被改變的事。
再怎麼懷疑,也只能被當作缺乏依據的陰謀論。
【世界線變動】
【進度5%】
【時空錨點已確定】
【已合理化世界線變動(詳情)】
新的世界線已經展開。
點開詳情,裡面記錄著整個事件的全過程。
從英國劍橋的學術研究,到大西洋上的打撈探索,從特殊石板的發現,到神秘買家的交易。
每一件文物的出現,都有詳盡記載,從出土的具體地點,到文物的外觀,蘊含的資訊等等都清晰呈現。
每一個參與的人,做了說了什麼都沒有遺漏。
所有畫面,場景,無一不在歷史編輯器中留存。
那些可能存在漏洞之處,也在後續文物生成過程中得以填補,讓整個事件愈發合情合理。
雖然依舊留下了許多謎團,但這並不影響人們對事件真實性的信任。
歷史總歸不是紀錄片,不會有那麼詳細的記載。
適當的留白,反而會激發人們的好奇,促使他們進一步探索,這也有助於野史逐漸成真。
接下來。
便是對當前世界線的進一步補充。
一個全新的歷史事件。
“絕密航行。”
……
太平洋。
在一片廣袤無垠的海面上極目遠眺,湛藍的天空與海水相接,難辨彼此。
海洋,這片人類至今尚未完全探索清楚的領域。
從人類第一次接觸海洋,第一次乘著船越過波浪,冒險與機遇便深深烙印在航海征程中。
新大陸,新物種,新發現。
財富與自由在海洋之上交織。
無數人投身其中,有人滿載而歸,有人卻葬身海底。
與航海伴隨著的,是數不盡的危險。
這裡埋藏著太多秘密,也吞噬了無數探險者。
從最初的木筏,帆船,到鐵甲艦,再到如今擁有衛星定位,先進發動機和網路的時代,海洋依舊危機四伏。
惡劣的天氣,海底複雜難測的情況,依舊存在的海盜……隨時可能引發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可無論有再大的危險,都無法澆滅人們探索海洋的熱情。
現今。
遠航已經不是一種難以想象的事。
海上既有固定的商業航線,也有軍事航程。
航海技術的日益成熟,讓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征服這片大海。
一人一船跨越大洋,也已成為一種挑戰自我的活動。
亞丁灣。
周宇站在甲板上,望著地平線上若隱若現的陸地,臉上不由得露出了激動的神色。
海面上已經能頻繁看到路過的船隻,這裡是進入紅海的必經通道,屬於非常繁忙的航線,每天都有數不盡的貨物從這裡前往歐洲。
這也預示著他為期數月的大洋航行即將暫時告一段落。
之後,他打算在紅海稍作休整,調整狀態後,再從地中海前往大西洋,開啟新一輪航行。
不過在這之前,他需要好好感受一下陸地的堅實觸感。
近日風浪洶湧,船身顛簸得厲害,把他折騰得夠嗆。
最重要的是,他終於可以上網了。
此前一次風浪中,船上的網路裝置受到了損壞,平時只能百無聊賴地待著。
也不知道一直等著他更新的網友們,是否還記得他。
抵達吉布提,經過一系列檢查,周宇終於踏上陸地。
“久違的感受!”
他低聲感慨,差點激動得俯下身親吻地面。
可一看周圍人來人往,地面也不太乾淨,便打消了念頭。
停好船後,還需花費幾天時間進行維護,順便補充物資。
趁著這段時間,他正好可以在這裡好好遊玩一下,感受一下異國風情。
找了一家酒店,洗去一身濃重的海腥味,換上乾淨整潔的衣物。
他這才拿出電腦,準備上傳一些這些月拍攝的素材。
影片剛上傳不久。
便收到網友們的回覆。
“我曹,這是誰,怎麼在我的關注列表裡。”
“爺爺,你關注的up主終於更新啦。”
“月更up。”
“差點以為up在海面上餵魚了,這麼久都沒更新。”
看著網友的回覆,周宇笑了笑。
航行也有幾年了,積累了一些粉絲。
不過海洋上變化多端,時常來不及拍攝和釋出影片。
好在他只是單純地分享自身經歷,倒也沒有太大壓力。
與網友們互動片刻後,他開始瀏覽其他內容。
脫離人類社會幾個月,許多新鮮事物都要及時瞭解。
翻看了一些之前關注的up,更新了不少東西。
突然,一個標題映入眼簾。
“牛頓變朱頓?這是什麼新鬼畜嗎?”
懷著滿心的疑惑,周宇點開熱門影片。
沒想到竟是一位科普作者的正經科普影片。
“什麼玩意,我這還是在地球嗎?”
隨手回覆了一句,很快便有人回應。
“你終於醒啦,現在人類已經移民火星啦。”
“咦,這不是我關注的up主嗎,難道海上沒網路。”
周宇:“之前網路裝置壞了,這也太離譜了,這都發生了什麼。”
他記得自己出海的時候,一切都還很正常啊。
怎麼一眨眼,就變成這樣了。
他開始翻開更多的新聞,都不用特意去找,隨便翻一頁,都是關於“牛頓變朱頓”的報道。
隨著越來越多的資訊進入腦海。
他感覺自己腦子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