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有近期留下的破壞痕跡,把水底的泥沙攪得亂七八糟。

沉船的左側被鑿出一道15厘米深的口子,露出內部腐爛的橡木龍骨,顯然是之前下水的人用工具硬撬的,對方並沒有保護文物的概念,操作很粗糙。

可能只想著尋寶,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好在並未造成太大的破壞。

入口只有60厘米寬,被倒塌的桅杆和石灰藻堵死,人很難進去。

再加上泡了三百年,能保持現在這樣已經是極大的運氣,結構不會太穩定。

圍繞著沉船緩緩遊動,肉眼所見之處,再未發現更多有價值的東西,可能都埋在了沙裡。

伯蘭向上指了指,同僚心領神會,兩人浮出了水面。

回到船上,伯蘭說道:“放機器人吧。”

時間流逝。

海面上熱鬧起來,越來越多的船隻趕來。

專業的打撈隊也已抵達現場展開作業,開始下水進行打撈準備。

夜幕降臨。

在聲吶掃描顯示下,一個初步的沉船數字模型出現在螢幕中。

沉船長32米、寬8米,呈45度側傾,船尾埋入5米深沙層。

金屬探測器在貨艙位置探測到密集訊號,那裡很可能藏著大量金屬物品。

水下機器人在沉船內部緩緩遊蕩,將內部的畫面實時傳輸到螢幕上。

鏡頭穿透泥沙後,拍攝到散落的明代青花瓷盤。

周圍散落著鏽蝕火繩槍管,以及裹著海藻,已成多孔結構的象牙秤桿,以及一尊鎏金銅佛像卡在船舵齒輪間,隱約可見上刻有東方文字。

打撈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他們由外向內逐步推進。

藉助於現代科技,很容易就分辨出了哪裡有東西,能不能直接打撈。

在沉船四周,零散分佈著一些物件,這些成為了他們首要關注的目標。

隨著時間的推移,陸續有東西被成功撈出水面。

其中有幾具屍骨,透過初步的檢測,屬於不同的人種。

“這個人的小腳趾末節趾骨分葉儲存較為完整,很明顯的東亞人的特徵,而且骨頭上沒有任何骨折,也沒呈現出哈里斯線或關節增生的痕跡,說明對方應該不是經常勞動的奴隸。”

“你們再看這個。”

伯蘭隨著教授的手指看去。

“還有這個人身上殘留著織物,而其它骨骼身上卻空無一物,可能是衣物已完全降解,說明這些歐洲人才是僕從,這可真是一個大發現。”

在對周圍清理乾淨之後,他們開始將目標放在了主要的船體身上。

沉船本身並非是遭受了攻擊而沉沒,整體形態是比較完整的。

內部的通道除了被雜物堵塞以外,通行比較通暢。

機器人在沉船深處,發現了一個儲存得極為完好的箱子,除了覆蓋著一層海草外,沒有明顯被破壞的痕跡。

幾人面面相覷,意識到這會是他們想要的東西。

“能否先將這個打撈上來?”

伯蘭向打撈隊的人指著畫面中的箱子說道。

“有些難度,東西太深了,這周圍的框架已經無法承受較大的力量,我們需要先進行填充加固。”

……

一天後。

那個神秘的箱子終於出現在了他們面前。

箱體為柚木外包鐵皮,接縫處填充瀝青混合鯨脂。

同時中子成像顯示內部有鉛製防潮夾層,在製作之初就有較高的規格。

箱子上有鎏金的龍形圖案,一看就非常昂貴。

同行的考古教授一見到這個箱子,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這是16世紀中國風格的箱子,一般被皇室所用,這樣的文物,以前從未在這裡出現過。”

“檢測結果出來了,裡面有27疊有機質訊號,數量不少。”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是一艘來自葡萄牙的商船,擁有者卻是一個東方人。

水底的屍骨,上面的文物無一不在說明它的特殊性。

後續的打撈過程需要很久,在確定水下很難再存在記載了文字的文物後,伯蘭帶著箱子,回到了倫敦。

在這裡,他們將準備取出裡面的樣本。

在充氮隔離艙中,箱子平靜地待著。

而周圍的人心跳卻不由得有些加速。

會是怎麼樣的記錄?能否直接將這次的事件定性?

在高精度儀器的全方位掃描中,箱子內部儲存較為完整。

隨著“咔噠”一聲輕響,箱子的鎖釦被成功開啟。

放在最上面的是一張賬單,上面書寫了葡萄牙語和中文雙語的賬目記錄。

上面提及了“崇禎十二年”“生絲200擔”“里斯本海關”等內容。

眾人見狀,紛紛屏住了呼吸。

在機器人的操作下,下面的內容也逐漸出現在眾人眼前。

“支付牛大人絲綢貨款。”

幾行大字讓他們心頭一震。

不過,這裡並沒有直接書寫牛頓的名字,而是用了一種偏向中國的稱呼。

或許是其他人?眾人並不確定。

隨後,一張張記錄了歷史的文字被取出。

“福州”“大明”

越來越多的資訊出現在了他們的檔案之中,逐漸拼湊出一幅更為完整的畫卷。

直至。

一張泛黃的紙張出現。

字跡多有塗改,有的已經不太清晰。

《告過去書》

“餘本天家子……衣華服,然天命無常,驟遭傾覆。”

“……購舟於泉州港,託名‘海商’,實載《農政全書》《天工開物》……《遠西奇器圖說》。”

“華夏病在尊古賤今,以……為萬世法,今赴佛郎機習……若三十載不歸,當視若嬴政遣徐福求仙,然徐福尋不死藥於虛妄,吾求活國術於實證。”

“……醒時臥紅毛商船,舵手言將抵倫敦港。”

“吾將自號……”

內容戛然而止。

“後面怎麼沒了?”

眾人看著翻譯的內容截止到這裡,後面關鍵的地方卻沒了。

自號什麼?是牛頓嗎?

“這是有人拿走了後續的內容。”

“是他自己嗎?”

“這人應該就是我們之前猜測的非常瞭解東方歷史的人物,看自述也確實是一位逃亡的皇子。”

“雖然沒有找到牛頓就是他的證據,但也算是有了新的方向,探索這個人的蹤跡,自然就能知曉後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