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歷史系很是熱鬧。
李源趁此機會學到了不少東西,回想起自己之前竟有那麼一瞬間真的相信牛頓或許是明朝逃亡的皇子,忍不住啞然失笑。
滴滴。
突兀的提示音打破了他的思緒,歷史聊天群訊息如潮水般彈出。
李源微微一愣,下意識地點開檢視。
只見之前那個質疑影片的學長髮了一張表情崩潰的圖片,還附上一句:
“歷史怕是真的完蛋了。”
“不是,這也能是真的?”
“國外的研究水平這麼低?連這種事都能搞錯?”
一連串充滿震驚與疑惑的訊息不斷滾動。
李源滿心好奇,手指向上滑動螢幕,看到了一個被轉發的影片。
《劍橋教授最新研究:牛頓或是大明朝逃亡皇子》。
《科學史》刊發了艾琳團隊的階段性報告,稱在牛頓1663年手稿中發現與中國曆法相關的未解之謎,強調需跨國合作進行檢測。
“什麼鬼?不會又是哪個營銷號博眼球的手段吧?”李源心裡犯起了嘀咕。
可再一看,轉發者是一個坐擁幾百萬粉絲的時政區UP主。
他帶著一絲猶疑點進影片,發現內容並沒有太多個人觀點,只是單純把國外的新聞原封不動地搬運到了國內。
李源耐著性子看完,大腦瞬間一片空白。
彈幕和評論區更是被“?”刷滿了屏。
“我靠,這是在演愚人節特別節目嗎?可這才剛二月份啊。”
“一開始我還以為又是惡搞影片呢,結果你告訴我這是真的?”
“這麼說,之前那個影片不是造假?”
“太震撼了,這新聞要是真的,國內外怕是都得炸翻天。”
“豈止是炸鍋,整個歷史教科書都得重新編寫。”
“離譜到一定程度,反而讓人覺得說不定是真的了。”
“我去查了下這個教授,學術水平相當高。”
“國內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
“估計現在都懵了,沒確定真假之前肯定不敢亂髮聲,就怕到時候被打臉。”
“所以,牛頓難道是我的老祖宗?”
“有沒有可能,牛頓沒有直系子女。”
這則訊息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瞬間激起千層浪。
誰都沒料到,就在事件熱度逐漸冷卻的時候,對方竟在網際網路上扔下了這麼一顆重磅“核彈”。
“話說,沒人好奇這個叫‘歷史真相’的UP到底是誰嗎?怎麼能知道這麼多訊息。”
“註冊賬號應該有實名驗證吧,平臺後臺肯定清楚。”
“既然如此,把人找出來問問不就一清二楚了。”
此時,B站掌管使用者資料的部門亂成了一鍋粥,忙得焦頭爛額。
一些官方部門也紛紛前來索要資料,可當他們對著那個神秘UP的賬號時,只感覺一頭霧水。
這個UP的資料就像憑空消失了一樣,不在他們的資料庫裡,彷彿是一個遊離於網路世界的電子幽靈,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
這事說出去都沒人敢信,局面一時間陷入了僵局。
……
【信任率:20%】
【相應歷史文物開始生成】
……
“不愧是專業人士,一下子就讓信任率大幅增長。”
陸白時刻關注著事態的發展,如今事情的推進速度比他預想的還要快上一些。
隨著這條訊息的傳播,不少人開始重新審視他之前釋出的影片,甚至主動去尋找證據證明影片內容的真實性。
曾經那些看起來漏洞百出、十分虛假的內容,此刻也變得似乎有些可信度了。
當然,質疑的聲音也不在少數。
首當其衝的是《自然》發表分析文章,文章明確指出漢文批註可能是19世紀東方熱時期後人新增的,並配上了維多利亞時期偽造中國文物車間的照片作為佐證。
陸白看到後,心裡默默想著:加大力度。
在他看來,越是專業權威的人下場質疑,等到最後真相反轉的時候,引發的熱度就會越高。
……
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酵。
又幾天之後,一檔名為《尋史問跡》的節目悄然上線播出。
節目邀請的嘉賓是國內資深的歷史系教授,這位教授有著豐富的考古發掘經驗,曾多次主導重要考古專案。
此次節目聚焦網際網路熱點,展開了一場深入詳細的討論。
這也是國內相關領域專家首次公開對此事發表看法。
主持人率先發問:“嚴教授,您對最近網上爆火的牛頓是明朝逃亡皇子這件事怎麼看?”
嚴教授:“這件事確實很有意思,網上的討論我也一直在關注,不過就目前而言,我還沒辦法對這件事下一個定論,畢竟現今掌握的證據實在太少,相關資訊嚴重不足。”
主持人:“那現在都在做哪些研究工作呢?”
嚴教授:“研究工作當然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最近這幾天,研究所的同事們通宵達旦地翻閱明史,查詢各種相關史料。”
主持人:“那有什麼研究成果嗎?”
嚴教授:“很可惜,暫時還沒有發現有價值的資訊,明末時期皇室成員眾多,我們無法確定究竟有誰能遠渡重洋,千里迢迢去到海外。”
主持人:“那您覺得這件事有可能是真的嗎?”
嚴教授:“從個人角度來說,我肯定是持懷疑態度的,還是那句話,證據鏈太過薄弱,除非有新的文物出土,可目前在這方面我們毫無頭緒。我們連一件與牛頓直接相關的文物都沒有,一切只能等待後續與劍橋合作的研究結果。”
主持人:“是否可以透過檢測DNA來驗證呢?”
嚴教授:“確實是一條可行的方案,但實施起來非常困難,誰也不會僅僅因為一個可能性,真去掀了牛頓的棺材板。”
主持人:“如果後續真的有新的文物出現,能夠佐證這件事,您覺得會對現有的歷史認知產生怎樣的影響?”
嚴教授:“影響會非常巨大,可以說是顛覆性的,說實話,我都難以想象那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這件事影響範圍太廣,證實的難度也極高,未來必然困難重重。”
這場訪談持續了整整三十分鐘,除了開頭關於牛頓事件的討論,其餘時間大多在講解明史相關知識。
節目播出後,網上瞬間熱鬧起來,訊息鋪天蓋地。
某鑑寶直播間,短短一個晚上,就冒出了十幾個號稱是明朝皇子逃亡路上遺落的物件,可謂是非常開門。
但結果自然是無一真品,全是贗品。
某些購物網站也迅速嗅到商機,實時推出了牛頓×明朝主題的周邊產品,趁著這波熱度賺得盆滿缽滿。
各方下場,越發混亂。
而就在這時,一則全新的訊息傳來,瞬間將事件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潮。
“倫敦一地鐵工地出土一占星學會石碑,碑文記載‘牛頓學士授渾天儀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