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九青不由對因為卜兆而喜的姬旦打擊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
姬旦一愕,不解望向九青,但又思索九青言語中的含義。
只有被認同,別人才會在乎他說的話,若是九青此刻真的只是一普通小卜,更甚是一位九國小子,是沒有人聽他說了什麼的,對此九青也清楚,看著還在思索的姬旦,九青拍拍其肩。
“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吉慶有餘,也有吉慶有多,空有餘地,才華卻無處施展的意味。”
“吾不知旦的長兄為何性,待旦如何,但…萬事靠己,不能只看關係就高枕無憂,旦也許自立。”
九青移步,此刻那三人已到,而外面季勝已經在幫助蜚廉搬運內室之書,作為冊宮此時之主的九青,自然不能再缺席。
而姬旦身軀一震,眼中的喜意壓了壓,沉穩了些許。
隨即跟上九青。
冊宮外,那三人站在側角,而蜚廉已經上前,與九青交談。
“九青小卜…”
“廉師,不知內室之書,還需運幾日,此時典籍宮已建大半,大祭之前則可完工。”
蜚廉思索一二,道:“此刻外室之書亦未運完,此事不急,小卜不必時刻掛心,之後會有守藏史前來聽小卜調任,看守典籍宮,而小卜職位,大王已有言說。”
此事九青倒是不清楚。
就聽蜚廉道:“王有意讓您看管天辛舉宮。”
天辛舉宮?
九青知曉天邑舉宮,那是妹都的舉宮,為海納能人異士之地,不過不曾開過,在妹都時也只是諸大子們休憩落腳的地方。
而這朝歌城也有舉宮?
見九青不知,蜚廉也賣一個面子,解釋道:“大王欲移舉碑至朝歌,安存在天辛舉宮,不過大王也準備改舉宮為天辛連山宮,屆時會讓諸大子繼續在此地暫居。”
“而且將為九青小卜專門修居東大室,以便小卜能在主殿內,輔佐大王繪製一件器物。”
九青越聽越疑惑,他哪裡有什麼繪製器物的本領,頂多能行監管之職罷了。
但是他心在修行,管理典籍宮是為觀閱書冊,為修行謀便利,若為王監管器物的繪製,只會耽誤他的修行,來大商,他為卜者,不能因為帝辛手下無臣可用,就讓他一臣多職,一份俸祿幹數件與自己本職無關的事情。
隱隱蹙眉,思索如何脫身。
可蜚廉並無關注,只道:“王聽聞有蘇氏中,尚存《連山》殘篇,正派遣使節前往,希望能得到此書,以助九青小卜輔佐大王,繪製此器物……”
“《連山》?”九青本不滿的心思一動,《歸藏》為商易,《連山》為夏易。
傳聞,大禹有妻,塗山女嬌,而有蘇氏隱隱和塗山氏有關係,所以存在夏易《連山》,確有可能。
九青回憶昨夜在咎單地圖上所見,五百年前的亳商時期,有蘇氏就存在,位於商的南部,當時是一個強大的部落,而與有蘇氏關聯的塗山氏,位於有蘇氏的東南方向,也是一個強大的部落。
五百年已經過去,不知此時兩個部落如何了。
帝辛只提有蘇而不說塗山……而且說是殘篇……恐怕……
九青將心中不好的猜測移去,這《連山》即使是殘篇,也是珍惜之物,九青已習《歸藏》,倒不必以《連山》再為主修,只是參照一二,以此為養料即可,倒不用過度追求。
如此。
九青道:“能為大王分憂,是吾等職責,青只憂慮,無法為王盡善盡美此事。”
蜚廉哈哈一笑,搖頭道:“此既然動用《連山》,那必定與《歸藏》有關係,是為易器,大王心中自有計較,所以才將此事交於汝。”
“不然,難不成讓九青小卜去練兵不成……”
笑畢,蜚廉看著內室之書已經護送入主殿,由自己的兩個兒子親自看守,才與九青告辭,也沒有說明是繪製何器,但九青已有了猜測。
繪製……
《連山》……
那很可能是與咎單一樣,行大司空之責,準備讓九青繪製地圖了。
“地圖……難。”
帝辛之心,在於九州。
如今出兵在即,地圖自然是來不及的,所以這地圖是為後續的戰事而準備,九青只需等待王令安排即可,當然,這段時間九青也需好好想想,如何才能讓那些擁有食邑、封地的貴族,以及下屬大商的諸侯方國們同意地圖的繪製。
還有……那些敵對大商的部落,這才是最麻煩的。
“若是此刻大王下來繪製九州地圖,怕是王令難出朝歌。”
誰會願意把自己的地盤,赤裸裸地展示在別人的眼皮底下呢?
特別是一位能揮舞黃鉞,隨時攻打他們的王!
思畢,九青望向遠處三人。
“跟上吧。”
與姬旦一同歸內室,對於王的安排,並非隱秘之事,所以蜚廉才會光明正大地說出,何況以九青現在在朝歌的勢頭,也無人敢說不配,之前的一場祭祀,足夠讓九青的名字隨著帝辛,傳向大商。
“傅駱、甘谷、大寸,汝三人之後每日來冊宮,吾親自為汝等選擇一書,作為觀閱。”
“方才汝等也應聽見,吾又添一職,將前往天辛連山宮,為王繪製一器物,到時汝等吾也將安排一去處,作為歷練,不然吾手中無可用小臣,實在力竭難善。”
九青手中有權,自然不會事事親力親為,不然他一輩子也做不了幾件事。
這也是帝辛的短處。
九青心道:大王手中無人,吾不過展示出些許能力,此刻就不間斷地派遣任務,真是疲憊不已;若不是之前示弱,恐怕還真的會讓自己去練兵,將這朝歌城打造成銅牆鐵壁。
指使人,誰不會呢?
“諾…”那三人聽聞九青的話,點頭稱是。
但大寸面色怯懦,此刻張張嘴,目光驚恐,也不知道在怕什麼。
“不會的字,可向另外兩人詢問,不可耽誤吾的命令。”
“諾…”三人再次稱諾,其餘兩人中,甘谷面色不變,傅駱微微蹙眉,大寸則是更加慌張。
對此,九青一一收入眼中。
他只是前往內室,尋了三本大商簡單的史書,交給三人。
“想要明政治,先明理,想要明道理,先明商史。”
這些都是普通的書,沒有修行傳承,但即使如此,對幾人都極為貴重,何況大商沒有地方史的習慣,唯有王室與氏族;王室會留下各種占卜的卜辭,還有一些政令,先祖的事蹟,以此為史。
而氏族有占卜則留卜辭,其餘的,只是些先祖事蹟,傳承,以此為史。
尋常商人,只有口口相傳的故事,難以記載。
“旦,且隨吾前往內室,再觀書冊,看看有無所需之書,而吾也該思考,如何謀求八氣靈物。”
如此,姬旦尋書,九青一邊尋找靈物,一邊修行……
一連十幾日,大祭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