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這是我做的養豬計劃,準備等吃完晚飯再和你們商量的。”

王建安將本子往旁邊挪了挪,避免麵湯灑到本子上,繼續說道:“我仔細算過賬了,把要賣的糧食拿來餵豬,比光賣糧食划算得多!一年下來,起碼能多掙幾百塊!”

王太平聞言放下了筷子:“哦?你詳細說說看。”

“我想的是今年我們養雜交豬,這種豬長得快,也長得大,用飼料喂的話半年就可以長到200斤,黑豬兒一年都長不到200斤。

成本我也算過了,所有飼料都買的話,養一頭豬要花160塊左右,出欄能賣240塊左右。”

王太平眉頭微蹙:“等一下,今年過年之前賣的豬是9角錢一斤,你咋個算出來的240塊?”

“我按1塊2算的,按照這兩年的趨勢,今年豬肉還要漲價。

還有一個事,聽說今年要全面取消豬肉統購統銷了!,到時候豬肉價格肯定更要上漲。

前幾年蓉城試點的時候就漲了。這樣算下來的話一頭豬就能賺至少80塊錢,養10頭豬就能賺800塊!”

這時張玉清和兒媳端著煤油燈走了進來,將燈放在正聊得起勁的父子中間:“面都要憨成一坨了,有啥子吃完再說。”

“要得要得。”王建安趕緊拿起筷子攪了攪碗裡的面,大口吃起來。

吃完之後張玉清和兒媳去廚房收拾洗碗。

王建安挪了挪凳子,湊到父親身邊:“爸,雜交豬不能養密了,一個豬圈就養兩頭就好了,我們豬圈只養得了4頭豬,等大哥回來了和他商量下,把他的豬圈也拿來養雜交豬。”

王太平皺了皺眉頭:“建安啊,剛才你說給豬喂飼料,你曉得現在豬飼料好多錢不?跟米一個價!”

王建安知道父親的顧慮:“爸,放心,我們不買配好的成品飼料,我們自己配!用酒糟和玉米當主料,再摻些青飼料,能省下一半的玉米!

酒糟鎮上便宜得很,幾厘錢一斤。現在會弄這個的人少,沒人跟我們搶。

大致的法子我知道,就是些細節還得弄明白,明天我就去鎮上畜牧站找專家請教。”

王太平臉上仍有疑慮:“酒糟飼料……怕是不好弄哦?去年一大隊有人弄過,結果豬都遭毒倒了……”

“那是他們沒儲存好,我弄的時候肯定會注意這些的。”

王太平沉默了一會兒,看著兒子熱切的眼神,緩緩道:“你這差不多要把家底都投進去,萬一,我是說萬一,出了岔子,咋個辦?”

“爸,就算真的出現了萬一,頂多把錢賠完,再差能比我小時候差嗎?而且你要相信我的眼光,我們王家人有這個天賦的,當年爺爺能在那個年代賺到那麼多錢,現在我也能!”

王建安並沒有和爺爺生活過,但是經常聽父親提到,每次提起時父親都是一臉的嚮往。

以前爺爺做生意賺了很多的錢,在十里八鄉都是說的上話的人,後來還被委任為了保長,只是沒當幾天,就解放了。

王太平聽到兒子的話也是一怔,沉默良久後嘆了口氣:“唉,等會兒我和你媽商量下吧。”

聽到這話,王建安心裡一塊石頭落了地。母親一向最疼他,只要他認準的事,母親幾乎沒有不支援的。

第二天王建安起了個大早,到廚房時母親正在燒火煮稀飯:“媽,我不吃飯了,今天有事要去鎮上,我要去趕車了。”

“等會兒。”張玉清從鍋裡撈出兩個雞蛋,將米粒洗乾淨後遞給王建安:“早飯還是要吃的,記得買穀子回來哈。還有,好好搞,媽相信你!”

在埡口等了幾分鐘,破舊的班車搖搖晃晃駛來。

兩塊錢的車費,在這個年代不算便宜,如果不是趕時間,王建安寧願走3個多小時。

半個小時後汽車到達保鎮,王建安下車直奔農技站。

王建安詫異的看著農技站外擁擠的人群,心想怎麼這麼多人來買水稻種子。

擠入人群,才聽清工作人員扯著嗓子喊:“大家不要擠,都買的到……”原來今天是岡優22號水稻第一天開始售賣,來得早不如來的巧。

買到谷種,王建安又馬不停蹄趕往畜牧站。和農技站的火爆相比,畜牧站顯得格外冷清,只有幾個工作人員在。

這年頭,農村搞規模養殖的鳳毛麟角,來諮詢技術的人自然寥寥無幾,技術人員更多是主動下鄉去推廣。

見到有人進來,一名年輕的男子熱情的將王建安迎到屋內:“同志,有什麼事?”

王建安連忙握手:“我叫王建安,我來是學習怎麼用酒糟配豬飼料,請問您貴姓?”

“李傑明。”男子笑著回答,“其實這段時間站裡都安排人下鄉,可能會去你們鄉宣講的。”

“我是高龍鄉的,離鎮上有點遠,所以我就自己跑過來了,我大概聽說過酒糟配豬飼料是怎麼回事,就是不知道具體的配製比例。”

“你準備養什麼品種的豬?還有準備養多少頭?”李傑明一邊詢問一邊走向旁邊的玻璃櫃。

王建安見狀起身跟了過去:“我準備養10頭白皮雜交豬。”

聞言李傑明雙眼一亮,隨後從玻璃櫃中拿出兩本書轉身問道:“你念過書哇?”

見王建安點了點頭,李傑明將其中一本較厚的書遞給王建安道:“這本書是講怎麼養殖良種豬的,包括如何雜交,母豬的護理,小豬仔的餵養等。”

隨後又將另一本薄一點的書遞給王建安:“這本書是講怎麼配置豬飼料的,裡面就有幾章講了如何用酒糟配置豬飼料。

酒糟的發酵,各種原料的比例都有,還有出現酒精中毒的處理辦法等。反正來諮詢的人也不多,這兩本書你都可以帶走。”

王建安喜出望外,連聲道謝。他本帶了紙筆準備抄錄,沒想到竟能直接帶走現成的書,真是運氣好!

將書揣進包裡,王建安掏出一包紅塔山遞給李傑明:““李工,太感謝了!還有個事,鎮上現在有豬仔出欄嗎?”

李傑明推脫一陣接過煙放進褲包:“你來得巧,去年剛培育出了三元雜交豬,比二元雜交的更優質,今年因為要推廣,出欄比較早,而且買良種豬仔政府還有補貼,你可以去鎮邊上的國營農場看看。”

“三元雜交豬?”王建安以前只知道雜交豬,沒想到還分二元三元。

見王建安滿是疑惑,李傑明解釋起來:“我們本地都是黑豬,後來從國外引入了更長肉的長白、大約克和杜洛克,你們前幾年養的就是這三者之一和本地豬雜交的二元雜交豬,三元雜交就是二元雜交之後再和另一個純種豬雜交,三元雜交豬長得更快,正常的話五個多月就能出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