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屠城,陷入瘋狂的隋軍!
隋唐:兇戾太子,開局斬殺李淵! 就這山就那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楊銘轟碎遼東城城門!
大雪龍騎攻入遼東城!
這一幕幕讓數十萬隋軍瘋狂不已!
沒有軍令,沒有命令,數十萬隋軍就自發的殺入遼東城。
遼東城內的高句麗士卒僅僅只有十幾萬。
遼東城破之後,他們根本就不是隋軍的對手。
再說看見楊銘一槍轟碎城門的場景,高句麗士卒早就嚇破了膽子,士氣全無。
所以僅僅半個時辰不到。
遼東城就徹底的被隋軍佔據了。
可殘殺還在進行。
因為楊銘下達了屠城命令。
“五日不封刀,這遼東城如今是你們的。”
“五日內你們想在遼東城內做什麼都可以,遼東城內的財富也都是你們的。”
“五日後,兵發平壤,徹底踏平高句麗王都。”
楊銘的命令下達之後。
隋軍徹底釋放了狼性,雙目都散發著狼一般的野性。
那是貪婪,猙獰,以及瘋狂。
“殿下威武!!”
“殿下千歲!!”
......
數十萬隋軍的吶喊聲響徹遼東城的上空。
能成為兵卒的,有被派遣來遼東城的能有幾個富人?
除非是那些世族將領,但絕大多數的將士都是窮人。
可是在大隋,誰敢肆無忌憚的屠城,搶奪?
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今日,殿下就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人性本就是貪婪的,而且這裡是遼東,是高句麗。
是敵對國家。
更加是殘殺了大隋數十萬將士的國家。
所以這些隋軍肆虐起來,絕對不會有任何顧忌!
......
數十萬大軍瘋狂的在遼東城肆虐,那一陣陣滔天的嘶吼聲徹響在整個遼東的上空。
整個遼東城遍地都是無數高句麗人的屍體。
刺眼的鮮血,似乎要將整個遼東城染成紅色。
遼東城內的所有高句麗人,一個又一個倒在隋軍的屠刀之下。
屠殺的盛宴只持續了一天。
這是因為一天的時間,隋軍把遼東城內的高句麗人已經屠殺光了。
本來遼東城就是高句麗的重要軍事大城。
不可能讓太多的百姓居住。
遼東城內的高句麗百姓也就二十幾萬人,加上高句麗士卒,一共還不足四十萬。
隋軍可是有將近三十萬人。
一天的時間,遼東城已然成為了一片廢墟,屍骸遍地,可謂是人間地獄般的存在。
......
城主府。
這裡是楊銘暫住的地方。
轟碎遼東城城門之後,他就力盡了。
但因為在大軍面前,他強忍著堅持沒有昏倒。
但等隋軍佔據遼東城之後,他下達屠城命令,就昏迷了過去。
這一昏迷就是一天多的時間。
次日清晨才醒來。
而此刻隋軍將領,宇文述,宇文成都皆在議事堂等待他醒來。
宇文述也是今日清晨才進入遼東城的。
原本他不會這麼快過來。
但是得知遼東城被攻破,他連夜帶兵馬來了遼東城。
可入眼的就是一片廢墟,屍骸遍地。
看見這一幕,他差點昏迷過去。
他知道楊銘絕對下達了屠城命令。
他悔恨啊!
他實在是沒有想到一天不到,楊銘就能攻破遼東城啊!
隨便攔住了一隊隋軍,打聽到楊銘在城主府就急急忙忙的跑了過來。
“屠城啊!”
“屠殺了數十萬人!”
“你們,老夫怎麼給陛下交代?怎麼給朝廷交代?”
宇文述臉色鐵青,掃視了一圈眾將領,語氣冰冷的說道。
他知道,他宇文家的名聲完了。
他更加知道,他宇文家以後要徹底的綁在大隋皇室身上了。
名聲!
這是一個世家的根本,更加是世族的根本。
名聲要是臭了,根本就沒有任何人願意投靠,也沒有任何人願意效忠。
而且那些文官,五姓七族計程車人,還會處處針對你。
現在宇文家的名聲沒有了。
宇文家想要在朝堂繼續保持現在的地位,就只能徹底的效忠楊廣,效忠大隋未來太子。
“許國公,末將等人不敢違抗殿下的命令,在說將士們......”
這名將領的話並沒有說完,可在場的將領都明白他想說什麼。
那就是阻止不了。
將士們已經陷入了瘋狂,這個時候那個將領敢出面阻止。
將士們都敢拿刀斬殺他。
如今這數十萬大軍已經完全被楊銘控制了。
這些隋軍將士已經完全把楊銘當做神明般的存在了。
他們這些將領已經有些控制不住將士們了。
“糊塗!”
“哪怕你們稍微站出來反對一下,也好。”
“可你們一個個都沒有站出來說一句話。”
“你們以為殿下為什麼要下達屠城的命令?”
“殿下是要拉我們下水啊!”
宇文述已經失了分寸,他此刻完全失態了,也忘記了這些將領可不止有投靠他宇文家的將領。
還有其他世族推選的將領,以及忠於楊廣的將領。
在這些人面前,不是什麼話都能說的。
“許國公,注意一下你的言詞。”
裴仁基聞言,當下就站起身來,開口說道。
他如今是禁軍的護軍將軍,歸屬於楊銘管轄。
雖然官職不是很大,但依舊站出來提醒了一下宇文述。
一方面是為了表忠心,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交好宇文家。
宇文述聞言,稍微一怔,隨後就知曉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
他感謝的看了一眼裴仁基,然後掃視了一圈眾將領。
再次開口說道:“各位,殿下今年多大,在朝堂可有根基?”
“你們,老夫知道殿下的威武,可朝堂的朝臣呢?”
“屠城,屠殺數十萬人!”
“這是何等恐怖,歷朝歷代有過幾次?”
“這是震驚天下的大事。”
“吾等返回洛陽,怎麼給陛下交代,怎麼給朝堂的朝臣交代?”
這次宇文述說的很是隱晦,可在場的眾將領都明白他的意思。
宇文述想要表達的就是。
楊銘年紀小,在洛陽又沒有什麼根基,在朝堂沒有什麼影響力。
朝堂的朝臣也不瞭解楊銘。
所以屠城的命令,沒有人會相信,是楊銘下達的。
只會認為屠城的事情是他們乾的。
而歷史中,屠過城的將領,屠殺過數十萬人的將領都是沒有什麼好結局的。
而且這件事一定會傳遍天下的。
那時他們這些將領的名聲就完了,你們背後的世族也會放棄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