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張讓話音剛落時,漢靈帝心中便已動了避禍的念頭——

他本就貪戀安逸,哪經得住這般“退路”的誘惑。

可眼見群臣激憤,滿朝文武幾乎都在反對,他也只得壓下那點心思,故作鎮定地開口:

“諸位愛卿放心,朕自會與前線將士共存亡!眼下還是商議如何應對黃巾逆賊才是正事!”

話雖如此,劉明站在佇列末尾,卻敏銳地察覺到漢靈帝眼底一閃而過的猶豫.

這位天子的“共存亡”,聽起來更像是迫於群臣壓力的權宜之語。

而張讓那番話,無疑已在他心中埋下了一根刺,往後局勢稍有動盪,這根刺恐怕便會生根發芽。

殿內的爭論仍在繼續,主戰與暫避的意見激烈交鋒,德陽殿外的陽光透過窗欞照進來,卻驅不散這滿殿的凝重與暗流。

“陛下,老臣願與洛陽共存亡!”

佇列前方,一位鬚髮皆白的老將出列,雖身形佝僂,語氣卻如金石撞擊般堅硬,擲地有聲。

“楊老將軍!”劉宏望著他,眼中閃過一絲動容,聲音裡帶著幾分複雜的感嘆。

【楊會:統帥80、武力104(巔峰107)、智力88、政治76】

“楊老將軍,您這是何苦啊!”旁側幾位官員連忙勸道,“您年事已高,洛陽防務自有我等分擔,何必親身涉險?”

楊會猛地抬頭,渾濁的眼睛裡迸出驚人的光:“老夫十五歲從軍,在邊疆斬匈奴、破鮮卑,大小百餘戰,戰功皆是血裡撈出來的!

當年先帝親封我為車騎將軍,便是信我能為大漢守土護疆!如今國難當頭,黃巾逆賊兵臨城下,老夫唯一的心願,便是披甲上陣,為國除賊,縱馬革裹屍,亦無怨無悔!”

這番話擲地有聲,殿內瞬間鴉雀無聲。

連那些方才爭論不休的官員,此刻也都面露敬重。

劉宏望著這位為大漢鎮守邊疆數十年的老將,深吸一口氣,朗聲道:“好!不愧是我大漢的柱石!

此戰若勝,朕便追封楊老將軍為忠武侯,蔭及子孫!”

隨即,他站起身,目光掃過群臣,沉聲道:“傳朕旨意!洛陽七萬大軍,以車騎將軍皇甫嵩為主帥,楊會、盧植、朱儁為副帥,即刻開赴陽渠,迎戰黃巾主力!

大將軍何進率一萬大軍留守洛陽,鎮守京畿!

此戰,只為大漢存亡!眾卿,可有異議?”

“臣等遵旨!”皇甫嵩、楊會等人齊聲領命,聲音震得殿梁嗡嗡作響。

“大漢萬勝!”不知是誰先喊了一聲。

“大漢萬勝!”

“萬勝!萬勝!”呼喊聲此起彼伏,從德陽殿內一直傳到殿外,驚起簷角棲息的飛鳥。

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照在楊會那佈滿皺紋的臉上,映出他嘴角一絲欣慰的笑意.

縱然巔峰武力已隨歲月流逝,但那份忠勇之心,從未老去。

劉明站在末尾,望著這一幕,心中暗歎:亂世之中,總有這般脊樑,撐著這將傾的大廈。

朝會散去後,劉明緊隨皇甫嵩前往平城門,一場關乎陽渠戰局的作戰會議即將在此召開。

平城門內的議事大廳裡,已是將星雲集。

盧植、曹操、袁術等人皆已在座,皇甫嵩居於主位,楊會、盧植、朱儁分坐兩側,曹操、劉明等中下級將領則按序列坐於下首。

“諸位”皇甫嵩沉聲道,“目前我軍總兵力共計六萬,這還未算上各位此前率領的本部兵馬。

其中騎兵七千,餘下五萬三千人多為弓箭手、槍兵、刀盾手等步兵,兵種配置大致如此。”

他頓了頓,指向案上的輿圖:“我們可依託的防線有三處——

平城門、陽渠南岸、陽渠北岸。

其中北岸需做好隨時放棄的準備,畢竟那裡將直面黃巾主力的衝擊。”

“至於黃巾賊的兵力與麾下大將,我們目前僅掌握零星情報,具體部署仍是未知之數。”

皇甫嵩將幾日來的敵我態勢和盤托出,“這便是當前的全部情況。”

廳內諸將皆陷入沉思,指尖無意識地敲擊著案几,空氣中瀰漫著凝重的氣息。

“各位可有可行的計策?”皇甫嵩目光掃過眾人,沉聲問道。

劉明也在心中飛速盤算:如何才能在這場戰役中為自己攫取最大利益?

從武力層面看,漢軍實則佔據優勢。

麾下姜臣足以抵擋項羽的攻勢,黃巾的贏勾、後卿亦有袁洪、曹克讓等人牽制,對方再無獨當一面的頂尖大將,而己方尚有多位王級武將待命,單論高階戰力,已穩佔上風。

但兵力上,黃巾仍佔絕對優勢,且漢軍需分兵駐守多處防線,實則更為吃緊。

不過漢軍亦有地利之便,陽渠兩岸的防禦工事可作依託,糧草儲備也遠勝對方。

黃巾轉戰多日,糧草不濟本就是其天然短板,這正是可乘之機。

更關鍵的是,據浮水房傳來的情報,黃巾軍內部早已暗流湧動:

六國勢力本就是因利益暫時結盟,再加上嬴氏與六國的舊怨,一旦黃巾戰事失利,其聯盟必然出現裂痕

六國與黃巾之間僅是合作關係,若黃巾潰敗,雙方地位將徹底失衡,衝突在所難免。

黃巾自身更是問題重重,一是缺糧之下,二是長久以來,隨著大量人員加入黃巾。

以至於黃巾中出現野心之勃勃輩,他們會趁機掠奪百姓,大肆燒殺搶掠。

這樣會失了民心,只會重蹈歷史上的覆轍,加速敗亡。

思及此,劉明心中已有計較,正欲開口,卻見曹操先一步起身,朗聲道:“末將以為,可先以陽渠南岸為屏障,憑險堅守,不與敵速戰,耗其糧草。

同時遣輕騎襲擾其糧道,待賊眾飢疲、軍心渙散,再以精銳騎兵直衝其陣腳,定能一舉破敵!”

這番話切中要害,眾人聞言皆點頭稱是。

皇甫嵩捋著鬍鬚沉吟片刻,補充道:“孟德此計甚妥,同時騎兵在北岸進行遊擊用來牽制黃巾主力”

隨後繼續開口道“只是……這襲擾糧道的重任,誰願擔此責?”

“末將願往!”劉明當即起身,抱拳朗聲道,語氣果決。

話音未落,袁術、孫堅、董卓、丁原等人也紛紛起身請命——

丁原等人是奉詔令前來勤王的,此刻正欲,立功顯能。

皇甫嵩望著滿堂請戰的將領,一時犯了難。

這些人或資歷深厚,或兵力不俗,選誰都難免有偏頗。

他略一思忖,問道:“諸位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此言一出,廳內頓時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