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琅琊閣少閣主——藺晨,情報98】

藺晨身為琅琊閣少閣主,依託這一江湖中神秘而權威的組織,將情報之力發揮到極致。

琅琊閣以“千金換密”聞名天下,凡願支付足夠報酬者,幾乎能在此獲取任何所需資訊。

其每年更新發布的琅琊榜,從天下十大高手到十大幫派,榜單權威歷經歲月考驗,從未有人能成功質疑或撼動。

面對浩如煙海的資訊洪流,藺晨擁有驚人的甄別能力。

既能快速剝離偽飾、剔除干擾,精準提煉核心,更兼具預判事態走向的遠見卓識。

他以琅琊閣為樞紐,將情報轉化為影響江湖風雲與朝堂博弈的無形推手。

既以精準資訊鞏固了琅琊榜的絕對權威,更在暗中為梅長蘇的復仇大計鋪路,間接助力靖王從邊緣皇子一步步走向權力巔峰。

【第三人:錦衣衛——毛驤,情報97】

作為明朝首位錦衣衛指揮使,毛驤在這一特殊機構初創之際,便一手搭建起覆蓋朝堂內外的龐大情報網路。

他透過安插心腹、收買線人等手段,將情報觸角深深扎入官僚集團的核心圈層,小至大臣的私下言談、家族秘事、幕僚往來,大到朝堂動向,皆能盡數掌握。

其監控範圍不止於中央百官,更延伸至地方藩王、軍鎮將領,甚至民間對朝廷的細微議論,真正實現了“無孔不入”。

為保障資訊效率,毛驤還建立起一套極速傳遞機制,確保皇帝能在第一時間獲知最關鍵的動態。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深諳朱元璋的猜忌心性,總能精準揣摩帝王心思,主動挖掘並呈現符合皇帝預期的“情報”,並憑藉錦衣衛的特殊權柄,具備快速響應的行動能力與雷霆清洗的威懾力,成為帝王掌控臣下、穩固皇權的鋒利爪牙。

【第四人:七絕妙僧——無花,情報97】

在《楚留香傳奇》的江湖詭譎中,無花是位集魅力與複雜性於一身的反派。

他頂著“七絕妙僧”的清雅法號行走世間,實則是江湖第一情報組織“天楓十四煞”的核心成員,更是攪動風雲的幕後操盤手之一。

佛門的出塵氣質與陰謀家的陰鷙詭譎在他身上交織,其情報手段之精、佈局之深,尤為令人側目。

無花的情報術不止於收集,更擅長對資訊的篡改真偽、偽造線索,借江湖流言的東風挑撥門派嫌隙,坐收漁利。

譬如他曾精心散佈“神水宮失竊”的假訊息,巧妙嫁禍楚留香,引得神水宮對這位盜帥步步緊逼,自己則趁亂奪取武林秘寶“天一神水”,一招借刀殺人,盡顯其操控人心的智謀。

更絕的是他獨樹一幟的情報傳遞方式。

身為詩畫雙絕的雅士,他常將密信藏於山水畫卷的筆墨褶皺間,或借琴音的高低緩急暗嵌暗號,這套融合雅趣與機巧的加密手法,唯有“天楓十四煞”的核心成員能破譯。

【請宿主刪除一人】

四人之中,毛驤與無花的情報屬性相對偏低,需從二人中擇一剔除。

從能力適配性來看,毛驤的情報網路直指皇權核心,覆蓋朝堂與全國情報體系,其職能與後續向大勢力發展所需要的基礎情報支撐高度契合。

反觀無花,其情報手段雖精,卻侷限於江湖門派紛爭,格局與長遠佈局所需的國家層面情報能力難以匹配。

“系統,刪除無花。”劉明沉吟片刻,終是做出決斷。

【叮,恭喜宿主獲得褚祿山】

【褚祿山:統帥97、武力104、智力95、政治87、魅力80、情報98】

【植入身份:宿主管家福伯之子,自幼在劉家長大,憑藉劉韙的扶持與福伯的悉心教導,已逐漸展露才幹,成為劉家下一任管家的不二人選。

目前在洛陽城“福安客棧”落住,正在辦理買官一事】

劉明暗自點頭:這系統植入的身份頗為心意。

在書中忠心於徐家,而現在根系紮在劉家,這份刻入骨髓的忠誠,想來會自然延續到自己身上。

而且有這般文武雙全、智計深沉的人物坐鎮,日後家族勢力的擴張,便多了一份堅實保障。

買官之事,劉明早在遊學之前便已與父親商議妥當。

當時,劉家在琢郡已掌控過半商鋪,加之在漁陽郡與鹽商的深度合作,每日進賬足有百金,財力已然雄厚。

於是,劉明提議派人前往西市購置官職,且特意選定從十常仕手中買。

此舉一來可用金錢拉攏宦官人脈,為日後黃巾之戰,得到戰功,能都得到宦官集團的支援,能得到更大的好處,而且張讓等人極好貪財。

用錢打通的事,不叫事,當然肯定要默默的去聯絡張讓,畢竟自身是屬於士大夫身份背景。

這般重任,自然交由能力出眾的褚祿山負責。

此次目標明確:買下雁門郡太守一職。

之所以不選幽州官職,皆因未來幽州局勢,幽州將是劉虞與公孫瓚兩大勢力的角鬥場。

公孫贊好下手,沒顧慮,但是劉虞可是漢室宗親,你打他,難道要造反?

而選擇幷州雁門郡,實則有三重好處:

其一,雁門郡地處幷州邊疆,倚仗雁門關天險抵禦匈奴,既能借此頻繁積累戰功,又可打通與塞外的貿易通道,充實軍備與府庫。

其二,未來的幷州並無根深蒂固的大勢力與世家盤踞。

時任幷州刺史丁原終將死於呂布之手,而呂布隨後又會投靠董卓,屆時幷州便成無主之地,極易掌控

其三,雁門郡與幽州接壤,待日後公孫瓚誅殺劉虞,自己便可打著“為漢室宗親復仇”的旗號,名正言順地染指幽州,逐步擴張勢力。

是夜,月明星稀,心有定計的劉明安睡無夢。

次日清晨,與老師李義山、姜臣用過早點後,三人一同前往盧植府中。

因昨日已遞過拜帖,盧植聽聞訪客到來,便知是故人,連忙迎了出來,笑著拱手道:“青山兄,別來無恙啊!”

李義山亦拱手回禮,笑意溫厚:“子幹兄,多年未見,安好?你我已有七八載未見,往日多靠書信往來,今日我特地攜後輩來洛陽探望你。”

“快請進!”盧植熱情地領著三人步入府中大廳。

寒暄片刻後,李義山將身後的劉明與姜臣引薦給盧植:“這位是新收的徒弟劉明,阿臣你也知道”

盧植目光落在劉明身上,溫和點頭:“明兒這孩子,我倒是常聽家族中人提起,說你自幼便喜愛經學,且頗有頭腦,果然一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