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李家運送來了兩千二百多人,這些人中有青壯男子一千餘人,青壯女子五百多,十五歲以下的孩子四百多,五十以上的老人一百多人。

四成的人是一個人,包括青壯男子,還有一些孩子和老人。

其他差不多六成的人都有家人,少的兩人,多的四五人都有,但一般兩三人的多。

這些人經歷過災荒,撐過冬天,老人和孩子就已經淘汰許多,所以這次的青壯男子和女子居多。

只是吧,還是男女比例失調,男多女少。

“這次遇到了災民,我們花費便宜些,鄭兄,我再給你少一些。青壯男女按二十兩銀子一人算,老人孩子都按五兩銀子算。”李彥昌又送人情。

鄭寬都不好拒絕:“賢弟和李家的情誼,鄭家記下了,以後一定回報。”

李彥昌笑了笑,繼續說:“這次的鐵礦石有一千噸多點,就算一千噸吧,五千兩銀子。

還有一千把燧發槍,這個是我們四處收來的,就不給你少了,一把燧發槍按八兩銀子算,就是八千兩。

至於那五噸的食鹽,也就幾百兩銀子,就算了。

算下來,取個整,共計四萬六千五百兩銀子,鄭兄,沒錯吧?”

鄭寬自己算了算,再問跟來的唐順昌,見對方點頭,才開口:“沒錯。這次多虧賢弟,為我們鄭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這次一定要多住幾天,讓我儘儘地主之誼。”

這次李彥昌沒有拒絕,也是存了和鄭家繼續交好的心思,同時也是為李家多留一條後路。

鄭寬頻著李彥昌,李幼嫆等人離開。去鄭府。

讓鄭明和唐順昌等人留下來看著。

鄭明看了看一千把燧發槍,有一部分是比較新的,有一部分是舊的,但總體都能用,李家沒有坑人。

這些燧發槍,鄭家護衛要留一百把,海軍那邊六百把,陸戰隊那邊三百把。

買的燧發槍不只是槍體,還有附帶的子彈和火藥。

一千噸的鐵礦石,品質屬於中等,能出10~20%的鐵,大概一百五十噸鐵,再煉成鋼,就只有大概一百一十噸左右。

多嗎?

不多!

要知道,鑄造一個紅衣大炮就要一噸多的鋼鐵,佛朗機炮一個大概是紅衣大炮的十分之一,但需要的量多。

這些鐵礦石用來給水師主炮就差不多能用完,更何況還要打造其他火器,以及要打造農具。

所以,還不夠,需要繼續購買。

五噸的食鹽,就是十萬斤,價值數百兩銀子,現在有四千餘人了,每天食鹽的消耗也不少。

無論是人,還是鐵礦石,燧發槍,食鹽,都還要從李家手裡繼續買著。

就是花錢太多,一次就要四五萬兩銀子,十幾二十次就要花掉百萬兩銀子,掏空鄭家一半家底。

但沒辦法,自己現在沒有就需要買,能買到,總比買不到好。

“還需要硫磺啊,婆羅洲都沒有硫磺嗎?”鄭明想到了硫磺,製作火藥需要許多,但找了幾個月了,只找到很少,完全不夠用。

鄭明覺得婆羅洲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地,這裡鐵礦,食鹽,硫磺等重要資源都缺。

婆羅洲要是以後也找不到,那就只能擴張到有這些資源的地方去了。

現在鄭明已經瞭解到,婆羅洲南邊的爪哇島有許多火山,存在大量的硫磺,同時這裡還有很好的天然鹽場。

只是爪哇島現在人口不少,估計有兩三百萬,是婆羅洲人口的五六倍,而且現在被荷蘭人佔據了。

要跟荷蘭人硬碰硬,需要強大的水師和戰船,以前的鄭家可以打,現在鄭明所在的這個鄭家,還差得遠。

鐵礦石,安南,呂宋都有,或者去遠點的澳洲,那裡很多鐵礦,品質還好。

無論是要得到食鹽,硫磺,還是鐵礦石,人口,都需要強大的海上武裝力量。

就現在的鄭家而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鄭明心裡有長遠想法,但也知道必須做好現在的事情,讓實力得到不斷積累。

人口是根本,現在人多了一倍,能做的事情會更好做,能做更多。

在天黑前,剛來的兩千二百多人,都安排住進了給他們提前準備好了的木屋中,同時為他們準備了被子,食物。

每處房子裡都放著必備的陶罐,鍋碗瓢盆等等。

讓他們有地方住,有東西吃,不捱餓。

而且之後幾天會給他們分一些田地,發放農具,或者安排去種植園,或者做其他活。

讓剛來的這些人看到了希望,紛紛感激鄭家救了他們。

快天黑時,鄭明與唐順昌等人離開碼頭,回鄭府吃飯。

“嫆姐姐你算術雖然厲害,但肯定沒有我哥哥厲害。”

回去時,看到李幼嫆在教鄭敏算術。

“哥哥,你回來了。我跟你說,嫆姐姐算術好厲害,但我覺得跟你比,還是你更厲害。”鄭敏高興的朝鄭明跑過來。

鄭明看向李幼嫆說道:“多謝你教我妹妹算術。”

“沒什麼,反正也是閒著。”李幼嫆說道:“那些災民,都安排好了?”

李宇點頭,順便給她說了說他們安排的具體情況,聽了後李幼嫆放心下來:“你們對他們很好,他們以後會報答你們的。”

三人聊了一會兒,然後有人來叫他們吃飯。

吃飯時,談到了清庭的情況。

“今年清庭皇帝康熙放開了海禁,以後會有更多人出海做生意,有不少人下南洋來尋找新的出路……”李彥昌說著。

李彥昌現在沒有剃髮留辮,是因為他沒有回大陸,而是在李家的一處海島上住著,與大陸直接接觸的是李家另外的人,他負責帶著商船南下。

康熙暫時允許開海,李家要幫鄭家運送人過來會更容易。

李彥昌還說道:“李家另外一支船隊應該一個半月後會來這裡,到時候帶來的人,鐵礦石,燧發槍,食鹽應該差不多。

你們需要的硫磺,我們儘快想辦法。”

其實李彥昌已經有了想法,準備南下到爪哇島的巴達維亞,跟荷蘭人買硫磺,然後轉手過來賣給鄭家。

不用太多的時間,而且正好他們船上還有一些絲綢,陶瓷,茶葉等需要賣給荷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