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賓館。

陳默披著星光,走在回自己小別墅的路上。

臨近11點,賓館內部靜悄悄的,只有兩側幽暗的燈光和蟲鳴聲。

陳默膽子大,不覺得有什麼可怕的。

摸了摸腰子的部位,再聯想這兩天的運動,真是荒誕得很。

昨晚是趙櫻趕他走,今天沒有趕,完事後主動走的。

“還是有點個人空間好。”這是對趙櫻的說辭。

實際上,他的確是這樣想的。

在對方那裡,要是給許星晚發個訊息或者煲個電話粥都不方便。

哪有自己住著舒服,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還有三天,趙櫻就要回南京了。”

想到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陳默臉色出現波動。

早幾天的話,他會喜出望外,但這兩天下來,發生關係跟沒發生關係差別確實很大。

此刻陳默心中,竟然有幾分不捨?

明天去秀峰瀑布和白鹿洞書院,後天及大後天則是在九江的城區度過。

至於再後面的廬山西海,屆時只有陳默一人前往了。

想到這些,回到房間的陳默說不出來的滋味。

……

翌日,早晨。

吃完早餐退房後,陳默趙櫻二人坐索道下山,在索道站叫了個滴滴把兩人的行李箱直接送到這三天晚上要住的酒店。

然後打車繞個大彎來到白鹿洞書院。

其實沒有行李箱的話,直接坐觀光車到三疊泉站,然後一路下山走去,兩小時左右走到東門觀光車站,還不用走回頭路。

至於為什麼不從北門或者南門下……那自然是趙櫻不願意,上山給她嘔吐出心理陰影了。

等來到白鹿洞書院東門時,已經是早上10點多。

乘景區內部的觀光車總算來到書院的正門口。

下車時,陳默不忘感慨道:“廬山這160元門票還挺值的,白鹿洞40元跟秀峰瀑布的62元都包含在其中,真不虧啊。”

白鹿洞跟秀峰都是收費景點,如果購買了廬山景區的160元套票,就不用再購買。

很多遊客就在廬山玩個兩三天回去,不光觀光車回不了本,這兩處地方也沒能來,屬實是不划算。

“除了盤山公路有點煩人,景區收費上比南京好!”

趙櫻一個南京土著都忍不住吐槽。

主要是多種收費,比如夫子廟一帶,夫子廟、科舉博物館、王謝故居等都單獨收費,應該弄一個聯票才對。

鐘山也是一樣,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各收各的錢。

一通下來,南京旅遊的門票支出都不算小數字。

陳默笑著問道:“那你以後有機會還會來廬山嗎?”

“當然會來啊,”趙櫻走了幾步路,幽幽道:“前提是坐索道上下山,南北門盤山公路的旅遊大巴就免了。”

陳默忍俊不禁道:“小小盤山公路就給你難倒了。”

趙櫻撇撇嘴,“就你有能耐唄。”

兩人鬥嘴的同時,到講解處正準備請個導遊。

被一對兄妹喊住。

“誒,你們也要找導遊嗎?”

說話的是女生,樣貌有些可愛,穿著身JK,格外顯活潑的樣子。

“我們一起拼個團不?”

女生目光在陳默和趙櫻臉上看了看,沒想到隨便拉個遊客都能遇到這般顏值的。

感覺年齡相仿,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情侶關係。

“白鹿洞書院的導遊是80元,十人以內都是這個價格,我們可以雙拼一下。”

“雙拼?”陳默愣了愣,還是頭次遇到這個情況。

省錢倒是挺省的,兩人只要40元,人均20。

問題是他和趙櫻都是不差錢的主。

還沒等陳默開口,趙櫻笑吟吟的同意了。

“好啊,正好還可以結個伴。”

陳默對這事情無所謂的態度,就順其自然。

請了一位三十多的大姐,是九江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的,加上本地人的身份,畢業後一直從事導遊工作。

為人挺健談的,微胖,笑起來的樣子容易讓人心生好感。

“我姓江,叫我江導就行。”

江導有些被今天的團員顏值給震驚到,既是玩笑也是認真道:“今天咱們這個團還是高顏值團,個個都是帥哥美女,都可以原地出道當偶像了。”

jk女生笑嘻嘻開玩笑道:“江導真會說話,是那種拍戲喊12345的偶像明星嗎?”

“12345是什麼梗?”趙櫻在國外待久了,有些梗都get不到。

女生一怔,沒多想便解釋了一遍。

隨後趙櫻哈哈大笑,兩個都具備神經大條的女生很有共同語言,馬上就以姐妹相稱。

陳默也透過兩人的對話知道些資訊。

比如這對兄妹姓蘇,哥哥叫蘇曉晨,中學數學老師,剛工作一年;妹妹叫蘇曉琳,還是大三在讀。

反倒是陳默和蘇曉晨沒怎麼溝通,就專心聽著江導講解。

國內有許多景點、歷史遺址“四大”之類的稱呼,比如古代四大書院,古代四大名樓等等。

而不管是哪種說法的“四大書院”裡都有白鹿洞書院,甚至還被譽為是海內書院第一,四大書院之首,

之所以叫做“白鹿洞”,並不是真的有個洞,相反是山谷間的一方坪地。

中唐時期李渤曾在此讀書,養有一頭白鹿為伴,所以才有了“白鹿洞”的由來。

書院始於唐,盛於宋。

最出名的莫過於當時的山長朱熹,以及周敦頤、王陽明、陸九淵等老師。

來到一處丹桂亭前,江導指著亭子旁邊的丹桂,對著四人講解道:“帥哥美女們,這兩棵丹桂樹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哦,你們猜得出來是誰種的嗎?”

蘇曉晨悄悄看了眼趙櫻和陳默,搶先道:“應該是朱熹吧!”

“這位帥哥說得沒錯哈,確實是朱熹親手所植的老桂……”隨後,江導孜孜不倦的介紹起朱熹。

語氣中,還夾雜些驕傲。

嗯……沒錯,江導說朱熹是我們江西人。

有意思的是,朱熹在現代不僅口碑存在很大的爭議,他是“哪裡人”也爭議不小。

一個人,同時被三個省說是自己本地名人。

因為朱熹家族世代居住於徽州府婺源縣,也就是現在的江西婺源,但是朱熹本人並沒有出生在婺源。

從他父輩開始,已經在南劍州尤溪縣(三明尤溪)發展,出生於尤溪,幼年隨母來到崇安(武夷山),後面當官也基本都在福建地區。

所以按照祖籍,在古代他是安徽人,在現代是江西人;按照籍貫,朱熹是福建人。

江西、福建兩地也多有拍一些朱熹的記錄片、影視作品。

畢竟當年的婺源現在是劃給江西,江西有祖居故里,福建有朱熹遺址跟故居,唯獨安徽手上能打的牌一張也沒有,只能拿歷史說事。

倒是後面江導講得一個知識讓四人都很意外。

尤其是陳默,他眉毛上揚,眼中閃過驚訝。

“怎麼查資料的時候都沒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