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

鷹國,《柳葉刀》期刊總部。

馬蹄形的桌子旁,眾多編輯正在參加同行評議選稿會。

作為世界頂級的醫學期刊之一。

《柳葉刀》編輯部每週看似平常的例會,卻會選出令全世界醫學科研界為之轟動的論文。

每年投給《柳葉刀》的上萬篇論文裡。

只有12%的論文,有資格進入同行評議環節。

此刻,編輯們正在就30餘篇論文,能否發表在《柳葉刀》或旗下期刊上,展開討論。

選稿會上。

眾人首先談論的,是一篇名為《全球首個遺傳性耳聾基因治療的臨床試驗研究,成功恢復患者聽力》的研究論文。

論文作者,是來自夏國仁心醫院的舒易教授領銜的耳聾基因治療團隊。

全球先天性耳聾患者約有2600萬,其中60%與遺傳因素相關。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耳聾9(Autosomalrecessivedeafness9,DFNB9)由OTOF基因(表達耳畸蛋白)突變導致,佔遺傳性耳聾的2~8%,這類患者通常表現為重度、極重度或完全聽力損失和言語障礙。

舒易教授的團隊,開發了一種針對DFNB9的基因治療藥物AAV1-hOTOF,得到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認證,也挽救了患兒和他們的家庭。

他們首先在小鼠模型和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驗證了AAV1-hOTOF的相關安全性和有效性,然後開展了臨床試驗。

隨後,他們進行全球首例遺傳性耳聾基因治療藥物注射。

試驗結果顯示,5位受試者在接收治療後聽覺功能恢復,並且效果隨著時間的增加而更明顯。

其中低劑量組的第1例受試者,平均ABR閾值在4周時恢復至68dB,8周恢復至53dB,12周恢復至45dB。

在高劑量組中。

第2例受試者,其聽力較術前相比,沒有改善。

第3,4,5和6例受試者的聽力均有明顯恢復,平均ABR閾值在術後12周分別恢復至48dB、38dB、40dB和55dB。

同時,5名受試者言語功能得到明顯恢復。

第1例和第3例受試者,關閉人工耳蝸後,在術前、術後4周和8周時無法識別噪聲環境下的言語;然而,在術後12周,受試者噪聲環境下的言語感知均有明顯的提高,同時兩名患者在無耳蝸的情況下能夠與人流暢交流。

第5例受試者在關閉人工耳蝸的情況下,術前在安靜環境下無法識別言語;然而,在術後12周,受試者在安靜環境下的言語能力較前明顯提高,並且患者在無耳蝸的情況下能夠與人正常交流。

第4例和第6例受試者,由於年齡太小,均無法完成言語評估測試,但透過言語問卷和影片,可以發現患者的言語功能較術前明顯提高。

會議室內。

編輯伍德開口道:“諸位專家,這篇論文擁有極高的臨床價值!

隨著基因診斷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遺傳性耳聾,被明確診斷。

目前國內外的治療方式,都是助聽器或者人工耳蝸。

仁心醫院的舒易教授團隊,採用基因置換策略,將微創藥物注入內耳,以及注入內耳並感染內耳的聽覺細胞。

儘管該療法,還處於臨床試驗階段。

但OTOF的成功,標誌著遺傳性耳聾基因治療,取得巨大跨越。”

話音落下。

在場眾人紛紛點頭。

柳葉刀論文質量門檻很高。

顯然,這篇論文達到了發刊的門檻。

……

接下來。

編輯們開始討論第二篇論文《中風醒腦方的臨床探索與未來展望》。

論文作者,是來自夏國仁心醫院的王彥醫生。

這篇論文,探討了一項多中心隨機、安慰劑雙盲對照臨床研究,旨在驗證中藥製劑“中風醒腦方”對急性腦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

該研究由仁心醫院牽頭,涉及夏國12個省市的26家醫院。

研究共納入1648例急性腦出血患者,按照藥物試驗組和安慰劑組1:1的比例進行對照。

醫生和患者對試驗分組均不知情,確保了研究的公正性和準確性。

然而,最終結果顯示,“中風醒腦方”在90天UW-mRS的平均值上與安慰劑組無顯著差異。

儘管如此,亞組分析顯示,在特定患者群體中,“中風醒腦方”顯示出潛在的獲益訊號。

編輯傑克,說道:“這篇關於中醫藥的研究論文,有非常高的價值。

‘中風醒腦方’這一中藥醫院製劑,在臨床上用於急性腦出血治療,長達20餘年。

王彥醫生的研究結果,為中醫藥的進一步發展和國際影響力,提升鋪平了道路。

我提議把這篇論文,發表在《柳葉刀》主刊上。

值得一提的是。

如果該論文被刊登,將是《柳葉刀》歷史上首篇中醫藥研究論文!

聽到這話。

在場眾人再次點頭。

……

緊接著。

編輯們繼續探討其他論文。

《難治性蕁麻疹新“剋星”》。

《成人降低尿酸最快方法公示》。

《腦卒中取栓治療重磅研究綜述》。

《直接在患者體內製備CAR-T細胞的臨床運用》。

《基因檢測可提前1年預測是否會患上致命傳染病》。

《全面揭示早產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隱形危機”》。

《3倍緩解率!DNA疫苗治療宮頸癌取得重大突破,70%患者可能獲益》。

……

編輯們探討這些論文時,突然發現關鍵問題。

32篇同行評議論文裡。

竟然有12篇論文來自夏國,且全都來自夏國仁心醫院!

《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詢問道:“你們以前聽說過夏國仁心醫院嗎?”

在場眾人搖搖頭,表示以前從沒聽說過這家醫院。

而編輯傑克則說道:“據我所知,仁心醫院是一家超大型醫院。

該醫院有2萬名職工,醫院能夠容納2萬張床位。

單論規模,夏國仁心醫院,全球最大!”

聞言,霍頓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他沉吟道:“既然大家對這些論文沒有異議,那就將論文改進成符合《柳葉刀》的文章風格和內容要求,下週發刊。”

一篇論文贏得編輯認可,同樣需要改進。

柳葉刀期刊,會將技術性較強的論文,潤色為一篇可讀性強且清晰易懂的文章。

在場眾人聽到霍頓的話,頓時一愣。

按照他的意思。

12篇來自夏國的論文,都能登上《柳葉刀》主刊!

這似乎有點誇張了!

霍頓看到眾人的表情。

心中頓時恍然。

他笑著道:“我們柳葉刀期刊,成立於1823年,已經有近200年曆史。

柳葉刀,在英語中是手術刀的意思,也有尖頂穹窗的意思,寓意為照亮醫學界的明窗。

我們秉持醫學科學的最高標準,只發表科研學者最優秀的研究論文。

改善人類的生活,才是醫學研究的唯一終極目標!

仁心醫院,在全世界範圍內名不見經傳。

但仁心醫生們的12篇論文,的確非常有價值。

所以,這些論文,應該登上《柳葉刀》期刊!”

聽到這話。

在場眾人再也沒有異議。

不過,他們都非常好奇。

夏國仁心醫院,究竟是何方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