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

中秋佳節。

仁心醫院。

院長辦公室內。

陳宇正在翻閱一系列檔案。

第一份檔案,是仁心醫院的中秋福利發放明細。

作為員工數量近2萬人的大型醫院。

類似中秋節這樣的節目。

仁心醫院肯定會給員工發放節日禮品。

今年醫院準備的禮品,是1000元現金紅包+兩盒月餅+兩箱水果,總價值在1500元左右。

1500元的節日禮品,看似不多。

但放在醫院2萬名員工的龐大基數上。

院方這次足足花了3000萬元資金!

壓力就是動力。

陳宇看到這個數字後,更堅定了賺錢的想法。

第二份檔案,是仁心直播網的近況。

醫院開展手術直播以來,網站註冊使用者數量越來越多,總計註冊使用者已經超過100萬人。

在醫護人員能力翻倍光環加持下。

醫生們的醫術,早已達到超凡脫俗、如入化境的境界。

正因如此。

他們才能主刀完成一系列高難度手術。

同時,伴隨媒體記者鋪天蓋地的報道。

醫院的知名度與日俱增。

天南海北的患者,都慕名前來,使得醫院熱鬧非凡。

第三份檔案,是仁心電視臺的近況。

仁心電視臺組建以來,迅速與全國各大省份的廣電有限公司達成落地費合作。

今年10月1日。

仁心電視臺推出的【仁心醫療】頻道,就會正式對外播出,被全國人民所熟知。

第四份檔案,是醫院國慶晚會的籌備情況。

仁心醫院新院區開業以來。

院方始終沒有舉辦什麼大型活動。

為此,早在前兩個月,陳宇便開始籌備新院區首屆國慶晚會。

他為了這檔晚會,專門租了一座體育場,還請來海量嘉賓。

陳宇相信。

當國慶晚會舉辦完畢後,肯定能提升員工們對醫院的歸屬感!

第五份檔案,是仁心保險有限公司的近況。

仁心醫療保險,憑藉“買一年,一年看病全免費”的新型醫療保險方式,瞬間在梧江區打響了知名度。

截至目前,已經有上萬人,花錢購買了仁心醫療保險。

購買醫療保險的客戶,一年時間內,生病費用全部報銷。

即使不生病,他們也可以免費在醫院進行牙齒整形、視力矯正、減肥等專案。

說實話。

仁心醫院開通這個仁心醫療保險,短期內其實不賺錢。

但在系統的加持下。

仁心醫院未來大機率會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頂級的醫院。

等這些客戶養成了購買保險的習慣。

那才是仁心醫療保險公司,真正賺大錢的時候!

……

一系列檔案翻閱完畢後。

陳宇收拾東西,準備回家。

還沒邁出辦公室大門。

兩道電子音,在他腦海響起。

【警告!警告!警告!】

【您的醫院,單日門急診量破萬,超越古代所有醫院!】

聽到這裡。

陳宇眼前一亮。

他今天只顧著回家過節,倒是忘了“系統的中秋節獎勵”了!

系統平時不會出現。

只有在國家法定節假日,才會主動掃描醫院一次。

一旦檢測到仁心醫院某個領域打破古代醫院上限,便會給予一定的獎勵。

他上次獲得系統獎勵,還要追溯到6月18日端午節。

當時,系統解鎖成就【賓至如歸】,獎勵【醫護人員能力翻倍光環】。

緊接著。

陳宇又把目光,聚焦在“單日門急診量破萬”身上。

門急診量,指的是門診量+急診量。

在醫院行業。

醫院單日門急診量破萬,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就拿燕京協和醫院來舉例。

它是全國最好的醫院。

可醫院去年的年門急診量,是360萬人次。

平均下來。

燕京協和醫院,每天的門急診量是9863人次,還沒有破萬!

遍觀夏國醫院門急診量100強排行榜。

鄭城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年門急診量776萬人次,單日平均門急診量21260人次。

粵東省中醫院,年門急診量702萬人次,單日平均門急診量19232人次。

廈城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年門急診量592萬人次,單日平均門急診量16219人次。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年門急診量580萬人次,單日平均門急診量15890人次。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年門急診量570萬人次,單日平均門急診量15616人次。

這五所醫院,排名前五。

顯然,醫院規模大小,是決定門急診量是否破萬的關鍵因素。

現階段,全國有39所醫院,單日平均門急診量破萬。

而在蘇城。

只有蘇城市立醫院和蘇城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單日平均門急診量破萬。

但隨著仁心醫院的強勢崛起。

醫院單日門急診量,正式破萬!

當然,考慮到仁心醫院的規模。

其實單日門急診量破萬,平均到56個科室,也就178個人。

這麼點人,對仁心醫院龐大的規模來說,完全不值一提。

【經判定,您的醫院,單日門診量破萬,達到本系統上限!】

【叮!恭喜宿主解鎖成就:普濟眾生!】

【叮!恭喜宿主獲得獎勵——藥物研發能力翻倍光環!】(備註:醫院藥物研發人員,能力翻倍!)

話音落下。

陳宇深吸一口氣。

系統的中秋獎勵,非常豐厚。

【藥物研發能力翻倍光環】,聽上去普普通通,實則非常有用。

醫藥領域。

“醫”和“藥”不分家。

每一粒藥品上市的背後,都凝聚著無數科研人員的智慧與努力。

通常來說。

新藥的研發是一個耗時、耗力且成本高昂的過程。

從研發到成功上市,一款新藥必須經歷實驗室研究、臨床前試驗以及I、II、Ⅲ期臨床試驗,平均週期長達10.5年。

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諸多不可預測的情況,每個階段都有失敗的可能性。

臨床試驗環節成功率,不足10%。

舉個簡單的例子。

過去的20多年時間。

阿爾茨海默症藥物的研發失敗率,高達99.6%。

全球累計在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發投入,超過6000億美元,失敗的臨床藥物超過300中。

全球各大藥企,如強生、羅氏、默沙東,都在這一領域折戟沉沙。

而現在……

系統獎勵仁心醫院【藥物研發能力翻倍光環】。

光環加持之下。

興許在未來的某一天。

仁心醫院的藥物研發人員,就能順利研發出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藥物,普濟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