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更替之中的官紳早就已經做大了,所以一個人想要成就大事,統一天下必須要依靠官紳士族!”

朱高燧認真的說道:”土地兼併跟官紳聯盟可以說就是王朝的基石!”

“在我眼中最強的三位開國皇帝,其實都是依靠拉攏官紳大族而崛起,他們都是最厲害的皇帝,但同時也是王朝衰敗的原因!”

“其中就有我的爺爺朱元璋!”

聞言,大臣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為難朱高爔的機會

紛紛出來指責他。

“朱高爔你身為朱家人,坐享其成者罷了,你享受著太祖皇帝打下來的天下,如今卻在此詆譭!”

“給朕閉嘴!”朱棣一聲暴怒。

錦衣衛瞬間將腰間的刀抽了出來,嚇得這些大臣閉嘴不敢多言。

楊榮的屍體還在這裡呢。

血跡都沒幹,誰也不想成為下一個楊榮。

“老四,你繼續往下說!”

朱棣輕聲道。

朱高爔點點頭,他本來就要將這些話說出來。

“東漢劉秀足夠強大了吧?可以說他到為止,千古來最厲害的人了。”

“可劉秀同樣的是以聯姻南陽豪族,重用河北士族,預設豪強兼併來換取出兵錢糧!”

“最後劉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快速統一天下,但埋下漢末豪強割據的禍根,袁紹、曹操皆起於士族!”

“還有爹你最崇拜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足夠厲害了吧,可是他依舊沒辦法解決世家的問題。”

“前期的時候李世民為了抬高關隴軍事貴族地位,推行均田制,大肆的為關隴軍事貴族搜刮土地。”

“唐太宗締造貞觀之治,但均田制百年後崩潰,因土地兼併激化藩鎮割據,形成末唐百年屈辱!”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收稅賜江南士紳免稅特權,想以此換取他們協助徵收賦稅,建立衛所屯田制,徹底讓大明成為土地兼併的大國!”

“短期內讓皇帝的權力達到了頂峰,可這樣下去,我認為要不了多久,官紳就會將土地全部吞噬,到時候大明必滅亡!”

朱高爔是知道大明日後結果的。

雖然沒說出來具體情況,但卻非常的堅定!

“亂世中拉攏官紳、默許兼併是快速積累資源的必要之惡,但這是沒有辦法事情,因為這是捷徑之路,統一政權的捷徑。

而真正的統一天下需打破路徑依賴,需要顛覆性的改革!”

朱高爔點到為止,並沒有真的將解決之法說出來。

說實話,大明如今已經定型了。

想要真正的解決真的很難。

但若讓朱高爔以新的政權去推動,他是非常有信心的。

想要改變這一切,需要依靠土地跟人心!

聽聞朱高爔的分析,朱棣也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這顯然已經不是老四當不當皇帝問題。

更不是老大跟老二當不當皇帝。

朱棣算是看出來了,現在無論換誰當皇帝,其實都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大明最終也是會走向衰敗。

眼下是應該解決那些隱藏在暗處的病症。

左思右想,朱棣根本就沒有什麼好辦法。

最後只能將希望寄託在朱高爔身上,可還沒等他開口說話。

旁邊就傳來了

“爹,我改變不了大明!”

朱高爔的話很直接。

這已經不是大明的積弊了,而是千年王朝遺留的問題,更有皇族宗親。

大明的皇族可謂是真正的蛀蟲,那些人手握權勢,他手中根本就沒有實權。

現在答應朱棣,無異於早死。

誰知道老爺子真正的想法什麼,這位老爹,本身就是善變的人。

朱棣聽到朱高爔的話,卻有了不同的想法。

他很快就捕捉到了話中的另一層含義。

“你既然當了大乾皇帝,證明你小子是想當皇帝的,既然想當皇帝,那為什麼拒絕?”

“難不成你小子只是不想當我大明的皇帝?”

說實話,朱棣已經看出來了朱高爔內心的想法。

只是他不明白,為什麼老四要拒絕。

大明難道不比當初的荒涼的大乾?

以大明為基礎打造天幕之中的強國,難道不是更簡單嗎?

“官紳士族的問題雖然出在,可無論怎麼說大明如今也是萬邦來朝,是強大而統一的國家,難道還比不過你當初的大乾?”

“你老四難道不敢跟這些官紳為敵嗎?你怕什麼?”

朱棣索性直接將內心的疑惑問出來。

“我只是孤身一人,如何能跟這大明的百官對抗!”

“大明真正的敵人,永遠不會是北方的外患,而是內憂!”

“既然爹你想要問,那我就實話實說,大明的官員才是皇帝跟天下百姓最大的敵人!”

“百姓跟皇帝才是站在一起的。”

朱高爔激動的說道,他還想繼續說話。

可天幕卻忽然傳來了聲音。

【朱佑樘想要開海禁之事,被群臣紛紛勸阻攔下來的那一刻,他就明白了朝中全部是奸臣當道,他必須要來一次大清掃。】

【雖然海禁之事沒有促成,可朱佑樘依舊信心滿滿,他先是去調查嘉興百戶陳輔在盜販私鹽,這其實就是專門挑選的人,以此為由可以徹底去清查浙江、兩淮的鹽政,其實就是查貪官,這兩地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如今的內閣大臣!】

【朱佑樘很清楚,這些內閣大臣沒有人是乾淨的,他就是要徹底剷除這幫毒瘤,將皇權重新掌握在手中。】

【但就在朱佑樘剛剛查出來一批官員,馬上就要往更深處去細挖的時候,川蜀之地立刻爆發了百年來最大的的饑荒,不僅如此還爆發了各處起義軍,衛所制度崩壞,都司軍田被藩王、軍官侵佔,士兵淪為佃農,戰力渙散,根本就阻止不起來有限的反抗!】

【不得已,最終朱佑樘只能放棄在浙江取得的成果,將注意力全部放在平定川蜀的暴亂!】

朱棣可不傻,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這是有預謀的啊。

聽到這裡,朱棣有些絕望。

雖然那是很多年以後的事情,但顯然這股風氣在永樂朝就已經出現了。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局面?”

“這件事要怪就怪我爺爺!”

朱高爔很清楚,責任誰都有。

但現在總不能指著朱棣鼻子說是他的責任吧。

於是乎,朱高爔只能想到了老朱。

老朱確實是有很大責任。

反正他又不在了,還能拿自己怎麼樣?

說就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