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恨不得殺死王振的朱棣
朱棣:我家老四,學我靖難造反 李軒豪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朱棣對朱祁鎮感到無比欣慰,大好的皇帝功績就在前面等著他。
他相信明英宗肯定能辦到。
原因無他。
祖宗真的給他留下了很好的基礎。
【此戰朱祁鎮下定決心要親征瓦剌,但兵部尚書鄺埜與侍郎于謙諫言,六師不宜輕出,認為皇帝不應冒險親征,而應坐鎮中樞統籌全域性。
朱祁鎮執意前往北邊,引起了滿朝武文反對,不少人甚至以死相逼,就是要阻止明英宗!】
朱棣臉色鐵青。
雖然他們說的也沒錯,為了國家的安定,皇帝必須要坐鎮中樞。
可朱祁鎮早就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御駕親征有何不妥呢?
為什麼這些大臣拼命勸阻?
“瓦剌不過兩萬人,他們怕什麼?”
“這個也先如果能以這兩萬人打贏我明軍,那他就是千古第一戰神!”
朱棣的怒火,讓眾人感到畏懼。
卻又不無道理。
朱祁鎮打了這麼多大勝仗。
其實也很需要一場御駕親征的大勝,鞏固他在百姓心中的聲望。
這種情況下,他實在不太明白。
為什麼滿朝文武都要會極力阻止。
但好在,朱祁鎮的腦子沒那麼傻。
【當時滿朝文武不同意打這場戰,估計也是因為明軍實在沒什麼戰鬥力了,在瓦剌犯邊之前的同年,正統十三年,大明內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叛亂。】
【叛亂的規模極其之大,長江以南,烽火遍地,東南、西南這兩處叛變的規模太大,西南西自永寧(今貴州晴隆),東至沅州(今湖南芷江),北起播州),東南達武岡(湖南今縣)的廣大地區內……在這短短几天時間內,就爆發出了最少20萬人規模的大起義。】
你們沒聽錯,這是幾天內突然爆發的叛亂,朱祁鎮不得不第一時間,就調動二十幾萬人,由陳懋、王驥率領前去平叛,這二十幾萬大軍平亂了整整八年。
也就是說朱祁鎮御駕親征的時候,京營里根本就沒有什麼兵馬了,朱祁鎮不可能全部帶走的,最多也就只帶了二十萬兵前往!】
【這二十萬兵之中,有京營裡的主力精銳,也有民夫,甚至還有官軍私屬!】
“若真是這樣的話,瓦剌這一戰,確實不該打!”
朱棣眉頭緊鎖,多年的征戰累積的眼光,讓他很快就察覺到情況不太對勁。
二十多萬大軍在外平亂。
這還要打瓦剌。
三線同時作戰啊。
這顯然太危險。
因為大明已經沒有多餘的兵力了。
站在軍事角度來看,預備軍是至關重要的。
尤其是在這種多線同時打仗的情況下。
若京師之中沒有預留預備兵,隨時應對危機情況,很容易就造成某一處戰場崩塌的。
難怪兵部會不同意朱祁鎮的御駕親征。
形勢確實不樂觀。
但很快朱棣緊鎖的眉頭就鬆開了。
他相信朱祁鎮,哪怕是在這種困境之下,也肯定能力挽狂瀾。
畢竟之前天幕可是說了,他長驅直入,到了漠北的最深處。
朱高煦可不會放過針對朱祁鎮的機會。
“爹,你看看老大一家當了皇帝以後,民不聊生啊,要不然怎麼會爆發這麼大的叛亂!”
朱高煦的話,讓朱棣內心有些害怕。
可按照朱祁鎮的表現來看,大明不該如此。
這到底怎麼回事?
明明先前是一副盛世的模樣,轉眼間就感覺馬上要亡國了。
朱棣帶著好奇,繼續看向天幕。
【隨行的人數是極其龐大的,其中直接帶上朝中幾乎所有的文臣,一同前往,當然有名有姓的武將也很多,內閣首輔曹鼐,兵部尚書鄺埜.....武將方面帶的人也不少,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
“帶這麼多文官幹嘛?”
這次不是朱棣,而是朱高熾有些疑惑。
這些天幕的話,他全部聽到耳中,可為什麼處處透著詭異。
【但即便是那麼多有名有姓的大臣一同前往,最終明軍的決策人,居然是朱祁鎮身邊的太監王振,而且此次出征,非常的倉儲,導致糧草物質都非常的不充足!】
【不巧的是,當日天降大雨,導致行軍困難,士氣低落,明軍目的地是非常遠的大同鎮!
為什麼明英宗要前往大同?因為有軍報傳來,瓦剌大軍偷襲大同導致全軍覆滅,總兵官朱冕陣亡,都督石亨單騎逃出!】
【朱祁鎮就感覺非常的奇怪,因為在正統年間的第二次北伐,他授意石亨在豐州灘設立軍戶所,目的就是預防大同北邊受到敵人的攻擊,而這次蒙古人的進攻豐州灘沒有預警,直接就突破了第一道防線,大同的慘敗有些不可思議!
但無論怎麼說,大同就是打了敗仗,一地的屍體,戰況極其的慘烈,於是在明軍抵達大同以後,太監王振害怕了,他勸朱祁鎮撤軍回京,而朱祁鎮也聽從了他的建議,最終大明的軍隊居然因為害怕,直接撤軍了!】
【朱祁鎮在害怕什麼?無論他害怕什麼,最終的結果就是他選擇了撤兵!】
“撤兵?這種時候為什麼要撤兵?”
朱棣意識到有些不對勁。
既然已經來到了前線,為何要撤退,瓦剌不過就是兩萬人,有什麼可退的。
這一退,將來大明的國威將不復存在了。
雖然這不是朱祁鎮的想法,可未免他也太相信王振這個太監了。
這本身就是一種軟弱無能的表現。
他就不明白了。
這樣的朱祁鎮跟之前說的那個英明神武的重孫到底是不是一個人。
做事情完全不考慮後果的嗎?
朱棣心中有怒火卻無處宣洩,他看向滿臉無所謂的朱高熾,罵道:“看看你的孫子,這懦弱是不是都跟你學的。”
【回京的途中,王振卻提議繞道而行,原因居然是他想要在家鄉父老面前好好的炫耀一番,而朱祁鎮居然也選擇了同意!】
看到這裡,朱棣其實已經意識到情況有些危急。
但還是自我安慰道:沒事沒事,只是繞道而已,沒什麼影響的。
【可這時候,意外再次發生了,又是王振覺得大軍會踩到自己家鄉的莊稼,於是想著申請原路返回,不得讓大軍踩踏麥子,最後朱祁鎮還是答應了,他完全沒有留意,身後瓦剌的騎兵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