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師弟
武俠故事之華山煙霞客 寡言少語還內向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按照他的設想,這抱元功內外合一,最適合走體用雙修的路子。
像什麼少林寺提桶練臂,負重練腿的法子,便是此時最適合的鍛鍊手法。
陳子正想到妙處,便將前世那些藉助自然之力練功的法子通通試了個遍。
一連三個月下來,不僅練出一身健碩筋骨,便是連體內虛浮的內力,都被淬鍊的精純紮實。
見此法有效,陳子正也沒有蔽苕自珍的想法。
反倒是想將此法傳出去,讓嶽不群品鑑品鑑。
自己既然加入華山派,自然不能見到華山派像原著中一般不堪。
一番思量過後,陳子正便邀師兄令狐沖過來觀摩他練功,想與他共同進步。
那令狐沖之前練功,便是將劍法、內功翻來覆去的打磨。
如何見過這般新奇有趣的練功之法。
直道自家師弟腦瓜子靈光,乃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
陳子正見自家師兄捧場,也是心中得意,又想到令狐沖酷愛劍術。
便拿出上世的一個套路來教他,讓他以劍雕木,鍛鍊勁力。
令狐沖見獵心喜,當即便來了癮頭。
平時也不偷偷溜出去喝酒了,整日與陳子正沉迷於習武練功。
尤其那劍雕木頭的手段,每一劍下去長短深淺都能得到反饋,讓他十分中意。
自從得了這法子,令狐沖一有空便拿著寶劍,對那木樁雕個不停。
儼然有了要成為華山派第一雕刻大家的氣象。
那陳子正每與令狐沖介紹一項練功之法,都能讓令狐沖連連驚呼。
這讓陳子正心中十分舒爽,信心也漸漸膨脹。
在令狐沖面前練功越來越激進。
某日竟於崖間橫了一條長索,欲跳上去打拳。
還對令狐沖說,此招名為盜天機,講究的是生死一線,千鈞一髮。
站在上面練一遍拳,便如生死之間走上一遭,若是以此練功便能一日千里。
陳子正這番言論,驚得令狐沖肝膽俱顫,直道師弟是否練功走火入魔。
對其連連勸說道:
“師弟!那練功本是護身保命,你怎的拿自家性命去練功,這不是本末倒置了麼!”
可惜無論令狐沖如何苦勸,陳子正今日都鐵了心了,非要跳上去打一趟拳,急的令狐沖頭皮發麻。
此時師傅嶽不群又下山捉馬去了,令狐沖沒辦法,只好跑去找師孃告狀。
還是師孃甯中則親手將陳子正揪下來,這才將人勸住。
——————————————
歲月無聲。
在嶽不群沉迷於下山捉馬。
大師兄令狐沖沉迷雕刻之道。
二師弟陳子正沉迷於研究練功之法。
小師妹嶽靈珊,被師孃甯中則盯著讀書寫字。
匆匆三載歲月轉眼而過。
梁發,施戴子,高根明,陸大有,英白羅,舒奇。
陳子正熟悉的,不熟悉的角色,一一歸位。
嶽不群捉馬三載,自覺人數已足。
擇一良辰吉日,廣開山門,將一眾弟子收入門牆。
師徒九人互道尊稱,其樂融融。
唯有嶽靈珊雙眼淚目,撅著嘴十分不開心。
因為她覺得她來的早,最少應該當六師姐。
結果老嶽排完八個師兄弟的輩分,才把她捎進去,門中排行老九。。。
嶽不群看著門下弟子濟濟一堂,心中甚是寬慰,華山派已經多年不曾這般熱鬧了。
華山派當年劍氣之爭,一場爭鬥下來門中俊傑死的死,走的走,自此華山凋零。
後來嶽不群的老丈人傷勢過重,再加上心中悲痛,早早便撒手人寰。
嶽不群接手華山掌門一職時,因為華山派高手幾乎傷亡殆盡,往來關係幾乎全都做了廢。
也就其餘四派顧念舊情,派了人參加嶽不群就職典禮。
偌大一個門派最後就剩大貓小貓兩三人,便是連個生計也無。
嶽不群無法,只好下山行俠仗義劫富濟貧,斂來銀錢供養華山上下。
後來天不亡華山派,嶽不群夫婦就這麼一點一滴重建了華山派門庭。
念及如此,嶽不群又慶幸有甯中則不離不棄,方能度過這段艱難歲月。
“有妻如此,此乃我嶽某人之福也!”
想到激動處,老嶽是心潮澎湃,伸手拉過妻子的手,拽在手裡。
“師兄平素向來穩重,怎的在孩子們面前動手動腳?!”
甯中則詫異的望了嶽不群一眼,老嶽卻回了個感激的眼神。
多年夫妻甯中則已然明瞭,雖然面上無什表情,手卻跟著用力握緊。
江湖飄零,歲月蹉跎。
嶽不群從當年青衫仗劍少年郎,變作了如今蓄鬚美髯的中年人。
好在苦盡甘來,如今門下吃穿用度無礙,又收得八位人傑做弟子,嶽不群此刻只覺人生圓滿。
看著堂前弟子打鬧,由喜生悲。
竟生出一股倦意來,彷彿厭倦江湖生涯。
如今只想守住華山派基業,息了涉足江湖的的心思。
之後的時光裡,嶽不群便呆在玉女峰上悉心教導徒弟,鮮有理會江湖俗事。
頗有些韜光養晦,靜待花開的味道。
江湖催人老,上代人慢慢開始沉澱下來。
新一代卻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三年苦修,陳子正鑄就一身渾厚根基,華山派拳腳功夫也是使得精熟無比。
嶽不群覺得,陳子正火候已足,是時候進兵器了。
華山劍法,取法自然,以“奇”和“險”為特點,這種風格與西嶽華山的自然風光相映成趣。
劍法中的招式,注重在險峻中,尋找勝利的機會,所以輕功身法,便顯得尤為重要。
陳子正三年打熬,這燕子凌巖步早已融會貫通。
即便是初學乍練,一套“華山劍法”也是使得得心應手,掌中生花。
這陳子正見師傅一直督促自己武功不再下山,便有心將自己知道的武學理論顯露出來。
看看這些東西對華山派有無增益。
於是師徒二人傳授劍法時,陳子正嘴裡試探性的蹦出些隻言片語,點評劍法武功。
如此這般,果然引得嶽不群側目不已。
陳子正此番做作,卻也不是臨時起意。
他三年苦修,不提劍術,只是專注於打磨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