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謙遜關羽登場
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神紋本神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關羽的謙遜溫良,讓張飛瞪大了雙眼。
下意識的揉了揉眼睛,張飛彷彿第一次認識關羽一般。
“啪——”
張飛一巴掌扇在臉上。
“嘶——”
感受到臉上的疼痛,張飛倒吸了一口涼氣。
“張主簿,你這是作甚?”
黃忠一臉疑惑的看向張飛。
“沒作甚,有蚊子。”
張飛胡謅了個理由。
“蚊子?”
黃忠臉上的疑惑更甚。
寒風吹得臉都生疼,哪還會有蚊子敢亂飛?
劉備看向關羽的眼神,同樣有驚訝。
不同的是,劉備的眼神中還有欣喜。
自家二弟,一向自負,對士人又多輕蔑之意。
劉備雖然時常告訴關羽不可小覷天下士人,但關羽只聽不改。
而眼前。
這個自負的二弟,在諸葛亮面前,竟然謙遜溫良仿若諸葛亮門生一般。
令劉備又驚又喜。
混跡多年。
劉備左右聚集了不少豪傑健兒。
而最令劉備器重的豪傑健兒當推關羽和張飛。
其中關羽又遠勝於張飛。
只因關羽的天賦悟性,常人難及。
不僅生得人高馬大、神力驚人,更難得的是關羽領悟力還極強!
諸如騎馬射箭舞刀弄槍,常人得練一輩子才能有所精通,關羽兩三年間就小成,五六年就能大成。
別的健兒光是打熬氣力操練騎射武藝都在感嘆時間太少,關羽在完成加倍強度的訓練後還能有時間自行研習《春秋》。
有時候劉備都在想:假如關羽早年沒有犯事逃亡,而是憑其天賦悟性拜入大儒門下,盛世可比盧植,亂世可為諸侯。
之所以會養成輕蔑士人的性格,其主要原因在於:關羽雖有山嶽之重,但未曾見識泰山巍峨。
犯事逃亡後的關羽,常年混跡於市井遊俠中,接觸到士人大抵是俗士腐儒。
所見的俗士腐儒,既無過人才能又無高尚品行。
見多了,關羽難免會生出“士人沽名釣譽,不過爾爾”的自負。
即便是當初被劉備呼為“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的北海太守孔融,在關羽眼中也只是一介坐談經典實無大才的腐儒。
而如簡雍、孫乾、糜竺等人。
關羽雖有尊重但尊重的原因在於簡雍等人誓死追隨劉備,而非尊重簡雍等人的才能品行。
自負如此,可見一斑。
諸葛亮剛加入時,關羽尊重諸葛亮的原因同樣是因為諸葛亮“千里來投”,而非尊重諸葛亮的才能品行。
一個未滿二十計程車子,又能有多高的才能品行?
可漸漸的。
關羽發現不對勁了。
未滿二十的諸葛亮,論天賦論悟性論才能論品行,論軍略論政略論謀略,都讓關羽頭一回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頭一回見識到了何為“泰山巍峨”,何為“天下奇才只是見我的門檻”!
唯一能讓關羽找回自信的,就只有個人武勇。
可關羽堂堂一個左將軍司馬,一個年近四十的壯年武將,去跟一個士人,還是一個未滿二十計程車人,比拼個人武勇的高低,本身就落入了下乘。
關羽還丟不起這個臉!
在軍政一體武廟十哲的事後諸葛亮面前,關羽的驕矜自負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只有謙遜溫良!
兼之諸葛亮又無輕視關羽之意,對關羽的求問更是知無不言,令關羽欽佩不已。
或許連諸葛亮自己都沒覺察到,培養出膽怯馬謖的遺憾和未能盡傳所學給姜維的遺憾,最終融合為對關羽的期待。
“關司馬所言,與亮不謀而合。”
諸葛亮肯定了關羽的提議,關羽的嘴角忍不住勾起一絲笑意。
又見諸葛亮面向劉備,道:
“下邳豪強因車胄徵籌糧草一事,多有怨言。眼下年冬將至,徭卒思歸,強令徭卒押運糧草,亦會令徭卒生怨,反而不美。”
“將軍可勸車胄以士民為重,致力農耕,讓士民都能得到休息;然而,曹操軍威甚重,亮料車胄定不敢忤逆曹操軍令。”
“將軍則可假託‘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軟禁車胄,制其黨羽;再許諾車胄,若曹操問罪,將軍一力承當。”
“誠如是,將軍既可暗掌下邳,又可封鎖下邳變故,再趁此機會,假車胄之名,暗中拉攏臧霸、昌豨等人,以備不時之需。”
張飛提個點子,關羽引申計略,諸葛亮則是在隻言片語間就將關羽引申的計略完善了細節。
這一幕,看得關羽更為欽佩。
關羽默默的記下諸葛亮完善的每個細節,暗暗思考諸葛亮的思慮方式。
常人見了泰山之巍峨,只會自嘆不如,自甘平凡。
關羽不同。
既然見了泰山之巍峨,若不能登臨泰山之巔,一覽眾山,又何以自詡大丈夫?
張飛本想吼一聲“既然二哥和軍師都說了軟禁車胄,俺這就跟大哥一起,將車胄那廝捉了”。
可話到嘴邊,張飛又感覺不妥。
關羽的謙遜溫良,讓張飛感到陌生的同時又感到一陣焦慮。
同為被劉備視為兄弟的豪傑健兒,關羽變得越來越穩重能託付大事,張飛又豈能不焦慮?
黃忠同樣受到觸動。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個優秀的團隊,會讓團隊中的每個人都生出提升自我不甘落後的意識。
自黃敘習練五禽戲後,雖然病根依舊在,但整個人的精神面貌有了明顯變化。
兼之左將軍書佐的身份,讓黃敘不再自覺拖累了黃忠,行為舉止都變得開朗。
借用吳普的話來講:人之病根,在於精氣神的萎靡,若精氣神充沛,病根不治自愈。
雖然吳普的醫理有玄學成分,但觀黃敘的精神面貌變化,黃忠覺得吳普言之有理。
黃敘的精神面貌好了,黃忠的焦慮少了,間接讓黃忠的精氣神看起來更充沛了。
精氣神充沛了,黃忠自然不肯服老。
【左將軍待我恩重如山,我亦當努力進取,方不負左將軍恩遇。】
黃忠暗暗起誓,雙目變得更有神了。
眾人的變化,劉備亦有覺察。
想到眾人或效以武力,或效以智力,皆捨命追隨,劉備的眼神逐漸堅毅。
“就依軍師之策。”
“翼德,漢升,隨我前往刺史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