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左將軍屈尊親至,亮自當掃榻相迎
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神紋本神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徐庶寥寥數語,讓諸葛亮在劉備三人心目中的印象大增。
“孔明可在下邳?”
回想徐庶方才那句“北方有明主,可同往投之”,劉備趕忙詢問。
既是同往投之,諸葛亮理當在下邳。
徐庶點頭:“孔明暫居城中客舍,將軍可願見之?”
劉備大喜:“既在城中客舍,我又豈能不見?稍後我於府中設宴,元直可與孔明俱來。”
徐庶諫道:“但凡有大才者,皆不可屈致。聽聞郭嘉入曹營時,曹操十里相迎,以示器重。孔明之才遠勝郭嘉,將軍宜屈尊親往,以表求賢之心。”
劉備醒悟,面有慚色:“是我疏忽了!二弟三弟,速備璧帛、酒醴、車馬,與我同往。”
受徐庶的話影響,關羽和張飛對諸葛亮頗有好感。
用張飛的話來講就是:郭嘉不如諸葛亮,曹操都能十里相迎,以示器重。俺大哥又豈會不如曹操?
徐庶則是先行返回客舍。
人未至,聲先到:“孔明,左將軍稍後將至。”
客舍中。
諸葛亮正與龐統討論時事及大略。
驟聞徐庶呼聲,龐統笑道:“孔明,你的明主屈尊來請,你是今日見還是改日見?”
諸葛亮不由一愣,下意識的回想起劉備三訪隆中的記憶場景以及《出師表》的緬懷之語: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如今,場景雖然不同,但劉備依舊是屈尊親自。
諸葛亮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肅容道:“左將軍屈尊親至,亮自當掃榻相迎。士元是暫時離開客舍,還是與亮同見左將軍?”
龐統捏了捏淺短的鬍鬚,沉吟片刻:“從現在起,我就是孔明你的伴讀書僮了。”
儘管徐庶這段時間頗受劉備器重且返回客舍時對劉備倍加推崇,但龐統所思所慮非常人能及,對擇主而事的自我要求頗高。
對此。
諸葛亮也表示理解:“既如此,就委屈士元,暫時充當亮的伴讀書僮了。”
隨後。
徐庶入內,將諸事告知諸葛亮。
得知龐統只肯以伴讀書僮的身份見劉備,徐庶雖感遺憾但也表示理解。
強扭的瓜不甜。
龐統出身名門不似徐庶一般出身寒庶,在擇主上是堅持寧缺毋濫的。
君擇臣,臣亦擇君。
劉備是否是龐統心目中的明主,龐統需要深思熟慮。
為了表示對諸葛亮的尊重。
張飛攜玉璧、帛書、酒醴先至,聲如洪鐘:“漢左將軍麾下主簿張飛,奉主命敬問諸葛先生安!”
話畢。
張飛將蛇矛倒插於客舍門前,矛柄系綬帶,敬以武官禮。
隨後又退至階下三步,抱拳肅立,環眼低垂。
片刻。
關羽駕車而至,於客舍十步外停車。
整冠正儀,設席陳器,聲如雷鳴:“漢左將軍麾下司馬關羽,奉主命敬問諸葛先生安!”
話畢。
關羽將大刀倒插於客舍門前,刀柄系綬帶,敬以武官禮。
也退至階下三步,抱拳肅立,丹鳳眼低垂。
【注:歷史上關羽用的不是關刀,本書戲化處理,依舊用耳熟能詳的關刀。】
隨後。
劉備下車步行十步,以示對賢士的尊重,言語如沐春風:“漢左將軍劉備,敬問諸葛先生安!聞諸葛先生有經綸濟世之才。今日冒昧造訪,望先生不棄鄙賤,賜教安民大計。”
客舍內。
目睹全程的諸葛亮,忍不住熱淚盈眶。
相較於記憶中的劉備三顧草廬,今日的劉備禮數更周,就連關羽和張飛二人都表現出了對諸葛亮的敬意。
雖無三顧,但有三敬。
一旁的龐統,亦是驚訝不已。
雖說劉備是聽了徐庶的諫言才屈尊親至,但能對未滿二十的諸葛亮禮遇如此,劉備的器量心志非常人能及!
“求賢如此,劉備果非常人啊!”
龐統暗暗驚歎,對劉備的興趣也更濃了。
面對劉備的“三敬”,諸葛亮不敢怠慢,忙率龐統出迎,徐庶亦在其後。
“亮久聞左將軍仁德大名,恨不能早日一見。而今左將軍屈尊親自,令此舍熠熠生輝。實乃亮之大幸啊!”
諸葛亮舉止儒雅,吐詞溫潤。
雖然只是一句客套話,但聽在劉備耳中卻猶如故友重逢一般,喜意自生。
關羽和張飛對視一眼,皆是暗暗感嘆: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世間竟真有此等人物!
寒暄一陣。
諸葛亮邀劉備入內,同席而坐。
徐庶立在劉備左側,龐統立諸葛亮右側,關羽和張飛侍立門口。
由於劉備早已跟徐庶推心置腹,故而在徐庶舉薦的諸葛亮面前,劉備也沒有遮掩大志。
敘禮過後,直言問道:“方今,朝廷雖定,但,內有奸臣竊命令主上蒙塵,外有叛賊作亂令國家動盪。”
“我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然我智術淺短,以至於奸臣猖獗、叛賊放肆,我雖落魄流離,但我心中大志始終不改。”
“素聞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故請先生教我良策,助我立足徐州,上報天子,下安黎庶。”
聽著劉備那真摯的心聲吐露,諸葛亮不由動容。
身為徐州人,諸葛亮是希望劉備能在徐州立足的。
然而。
徐州殘破,兵少糧寡。
曹操為了防止徐州再出現新的割據勢力,更對徐州進行了深層次的勢力分割。
一面厚待臧霸等泰山賊寇,將青、徐靠海的縣鄉委任給臧霸等人;一面自琅琊、東海、北海三個郡國中分出部分地區,設定城陽、利城、昌慮郡三郡。
又令原兗州別駕畢諶為魯國國相,進封廣陵太守陳登為伏波將軍,將不屬於原徐州勢力的車胄放在下邳委任為徐州刺史。
等等諸般手段,都是為了分化諸縣,避免再出現如陶謙、劉備、呂布一般一家獨大的割據勢力。
劉備想在徐州立足,難如登天!
諸葛亮曾數十次的推演時局,最終都指向了“徐州非立足之基”這個結果。
“左將軍,恕亮直言。”
“若是再早個幾年,亮定能助左將軍立足徐州。”
“然如今,徐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餘者如臧霸、昌豨等又各懷鬼胎,左將軍在徐州難以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