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晚輩便放心了。”張良玉滿眼崇拜。

千古一帝就是千古一帝,自己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這樣的帝王,信念如鐵,又怎麼可能輕易的被人所改變呢?

他們生來就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的,是人中龍鳳。

“哈哈哈,張良玉既然你說寡人如此英明神武,那寡人可有錯否?”

劉徹直勾勾的看著張良玉,雙眸中有些許期待之色。

即便是千古一帝,也避免不了計較得失、計較功過。

是非功過皆有後人去評,而張良玉這個來自於兩千多年後的後人,自然能夠看的更加客觀。

“有!”張良玉肯定的道:“武帝您一生開疆擴土,致力於解決匈奴之禍,連年征戰,導致天下疲敝。”

“原本充盈的國庫虧虛、大量將士戰死沙場,大漢子民徭役過重,苦不堪言,甚至烽煙四起,民眾效仿程勝吳廣起義。。”

“晚年又輕信迷信巫蠱之事,鑄下大錯,更加大興土木史官、子民難免要給你定個窮兵黷武、好大喜功、鋪張奢靡的評價。後,武帝下輪臺罪己詔反省自身。”

張良玉將自己知道的歷史中漢武帝發生的一些事情說了出來。

他雙眸明亮,不懼武帝目光如炬。

“哼,寡人即便是窮兵黷武,那也是為我大漢子民著想,為我大漢子民打下這生存空間和基業。”

“自古,一將功成萬骨枯,帝國之發展,又怎麼可能沒有犧牲?皆是愚夫愚婦之見,豈不知,若是若非寡人征戰四方,又怎有如此廣袤國土,大漢子民又怎能安居樂業?”

劉徹嚴肅的道:“我大漢腹地子民,徭役確實很重,但他們可曾見過,我大漢邊疆子民,被匈奴擄掠、欺辱。”

“男的、小孩都不放過盡數殺死,女子更慘淪為匈奴玩物,白天凌辱、夜晚殺了煮來吃,寡人那些無辜的子民,被稱之為‘兩腳羊’。”

“寡人聞此訊息,夜不能寐,食之無味,普天之下皆是寡人子民,難道他們就該死嗎?”

“唯有徹底消滅匈奴,才可以免除這禍患。寡人立志,無論付出多麼慘重的代價,無論多麼困難,也要做到,哪怕天下人畏寡人如虎,稱寡人為獨夫也在所不惜。”

劉徹的問題非常的沉重,沉重的就像是一塊石頭一樣,沉甸甸的壓在張良玉的心上。

是啊,劉徹是帝王,他的視界高度、格局的廣度、思維的高度都遠遠高於一般人。

甚至自己這個來自於後世兩千多年的人,也有所不如。

他要考慮的是全天下,是一個帝國、一個民族。

“武帝之心,也是我之心,是後世無數同胞之心,匈奴可恨,征伐消滅才是永絕後患的王道。”張良玉道。

“後世,匈奴之禍可永決?”劉徹又問道。

“自然是解決了,有一部分南遷融入了我大漢民族,成為後世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一部分被趕出了故土。這些皆是在您的手中實現,所以後將您跟秦皇並列。”

張良玉解釋道。

“如此,甚好。自古,外族入我華夏,皆會被我族文化所同化,匈奴分而治之,也不失為一條妙計!”劉徹似有所悟的說道。

張良玉點點頭,這個年紀的漢武帝,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或許滿腦子都想著要徹底消滅匈奴,並沒有設想過要將接納匈奴。

張良玉的一番話,算是開啟了劉徹的思路。

“漢武大帝,當真不愧諡號為‘孝武’,勇武無匹,信念如鐵。”

“古時候,遊牧民族和漢族之間的戰爭竟然如此的血腥?漲了見識了。”

“匈奴,真可恨!”

“幸虧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少數民族和漢族已經是密不可分,團結互助的一家人了,真好。”

“是啊,我華夏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外來民族入華夏大地,打大部分都被同化了。”

“良玉UP厲害,這颱風一級棒啊。”

“牛逼,兩人談話間,跨越兩千多年歲月,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

“主播牛逼,透過這個節目,漢武大帝,在我的心中形象立體了很多。他們也是那個時代有血有肉的人,是帶領我族先人爭取生存空間,地域外辱的漢武大帝啊。”

又是一大堆的彈幕密密麻麻的飄過,張良玉感到很幸福。

這個宇宙直播系統真是太好了。

“匈奴之禍,自先秦便一直有之,我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矛盾,怕是會一直延續下去。”

“匈奴之後,怕是也會有其他的遊牧民族崛起,繼續侵略我中原大地。不知後世,還有哪位帝王,像寡人一樣,解決這些禍患,繼續維護我中原子民?”

劉徹又關切的問道,言語中隱隱有自得之意。

張良玉點點頭:“的確,後世我中原王朝衰落的時候,胡族便會趁機侵入亂華,血案累累,這是不爭的事實。”

“也每每有出類拔萃的帝王、精英帶領我族先輩,撥亂反正,重現中原王朝之榮光。”

“但是,我想說的是,您格局小了,您眼界小了,您所處的時代落後了。”

劉徹被張良玉這番說的有些不悅,冷哼問道:“哼,大言不慚,寡人乃天子,你安敢欺心,妄言寡人眼界格局低矮、落後無知?”

“是,我可以負責人的說,相比於兩千多年的後世,您的確是眼界格局低矮、落後無知的。”

“甚至,後世一個十歲黃口小兒,他的眼界、格局、認知都要遠超您。”

張良玉又丟擲了一個重磅大戰,讓劉徹都有些震驚了。

他無法想象,無法相信,可看張良玉的模樣,又不似是滿口胡言。

“哼,如你所說,兩千多年後世人,豈不是人人如龍?寡人不信!”劉徹搖頭道。

“人人如龍談不上,但是後世之人,是站立在時代巨人的肩膀上的,眼界、格局自然要比您高。”

“這非人之過,而是我等後世之人之幸。後世,中華大地已經沒有遊牧、農耕民族之分,也無兩族相爭之禍。”

“中華大地,中華民族五十六個成員團結互助、血濃於水,早就是一家人了。”

“一個十歲小童,所掌握的天文地理、歷史人文知識,遠比您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