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單從這個官位名稱就能知道職權有多大了,但魏良辰卻沒打算加入內閣...
首先他的性子屬於比較懶散那種,不願意整天面對那些枯燥的案牘,也不願意看孫承宗又或是袁可立等人的老夫子臉,按他的想法,只要掌控好大方向,不出什麼亂子,就由他們去,畢竟在治國方面,他是真不如那些老臣...
只是他和孫承宗、袁可立三人,都是朱由校的託孤大臣,他想置身事外,怎麼可能?
“國、攝政王殿下,現在先帝的喪事雖是首要大事,但朝中也還有很多事急待解決,首先就是遼東,平定女真後,那邊出現大片真空地帶,我們幾個商量著往遼東移民,可這樣一來,就需要大筆安置費,殿下雖在赫圖阿拉繳獲不少,可遼東軍費就佔去大半,這樣一來,用之移民的費用,怕就不多了...”
“還有,朱純臣謀反,受他牽連,一大批官員落馬,各部官員也急需補充,還請殿下拿個章程出來...”
“還有,現在是冬天,陛下的遺體不宜下葬,可又不能長時間將靈柩停放在宮中...”
魏良辰一進門,等候在偏殿內的大臣們,就圍過來七嘴八舌地說起來...
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的,也沒個章法,聽的魏良辰腦袋一陣迷糊...
忙擺手道:“慢慢說,一個個來,老子、腦袋都快被你們吵炸了...”
“肅靜,都是國之重臣,吵吵嚷嚷的,成何體統?”
關鍵時刻,小弟周應秋站出來解圍了...
在場的確實都是重臣,除袁可立、周應秋和崔呈秀,還有戶部尚書孔貞運、刑部尚書方逢年、工部尚書李標、以及接替楊嗣昌出任兵部尚書的林焊等等...
楊嗣昌本是朱由校任命的吏部尚書,但已經罷官待參,而吏部則暫時由袁可立代管...
周應秋是都御史,原本就因為魏忠賢的關係就不受待見,現在又攀上魏良辰這顆大樹,就更招那些自明清流的官員厭煩...
所以當週應秋出聲後,眾人是靜下去了,卻無不向他投去鄙夷的目光...
還別說,有魏良辰在,老周同志就是不慫...
迎著眾官員的目光,冷聲道:“陛下屍骨未寒,我們是不是先該討論新君登基一事?把這些烏七八糟的事一下提出來,究竟有何用意?”
還別說,周應秋這番話一說出來,讓魏良辰都對他刮目相看,心說看來這傢伙不單豬蹄做的好吃,這應變能力,貌似也不錯啊...
“周大人說的對,別的事先放一放,國不可以日無君,宗正卿來了嗎?”
“我在這!”
袁可立定了調子,眾官員們也不好在說什麼,退下後,宗正卿朱翊舫從眾官員身後閃了出來...
從朱翊舫名字不難看出他的輩分,因為中間那個“翊”字,代表他是跟萬曆皇帝一個輩分的,不過朱翊舫輩分雖高,為人卻十分低調,也極少出現在朝堂上...
“攝政王殿下、諸位大人,此次新君登基不同以往,需要更多的皇族在場...”
朱翊舫說到這就沒有再說下去,而且還把頭低下去了,好像有什麼難言之隱似的...
在場眾人都不是傻子,自然清楚朱翊舫為何是這副表情...
太子朱慈燃才一歲,登基典禮必須得由皇后抱著完成,也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更多的皇族來見證這件事,以示朱慈燃的正統...
但現在有個問題,就是很多皇族都因為參與進朱純臣造反那件事而被關押起來...
換句話說,想要登基典禮順利進行,還得魏良辰同意...
朱翊舫是把頭低下了,眾官員的目光卻有如實質般投射在魏良辰身上,雖沒人說什麼,但意思卻再明顯不過了...
放人,就是縱容造反,不放就是阻礙新君登基...
姓魏的接招吧!
【這幫王八蛋...】
攝政王的屁股還沒坐穩,官員們就開始給自己穿小鞋了,這要是不收拾住他們,以後怕是更不好過...
“袁大人,先帝的遺詔,沒有問題吧?”
“沒有問題,可是...”
“沒有可是,先帝的遺詔裡,也沒特別註明寬宥那些叛逆,事急從權,登基大典可以以後再辦,杜公公,請皇后帶著燃太子去東暖閣,接受群臣朝拜”
“這、好吧!”
杜松答應一聲,轉身大步離開...
其實這事本可以不需要他親自去的,但看他像要逃走的架勢,顯然是不想參合進魏良辰跟群臣的掐架中...
“宗正大人,本王說的可有問題?”
人的威勢是培養出來的,魏良辰戰功赫赫,現在又掌控了京城和皇宮的兵權,身上自帶一種懾人的氣勢...
所以當魏良辰說完,朱翊舫就連忙道:“沒問題、沒問題,一切都按攝政王殿下吩咐的辦...”
其實威勢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朱由校臨終前給了魏良辰名正言順發揮威勢的權力,所以即便群臣心有不滿,也找不出理由反駁他...
“周大人,一會參拜完新君,你馬上調集精幹手下入駐戶部...”
“啊...”
魏良辰的話,不單讓周應秋有些意外,戶部尚書孔貞運和袁可立也都是一愣...
就聽魏良辰繼續道:“據本王所知,去年江南各市舶司都有大批稅銀押解進京,本王在遼東滅了女真後,又繳獲了大批銀兩,國庫怎麼會空虛?你給本王好好查查,是不是有人貪贓枉法、中飽私囊?”
“下官明白,請殿下放心,下官絕不放過一個貪官”
魏良辰話音一落,周應秋就大聲回道...
而魏良辰的這番話,也讓在場官員心中俱是一震,傻子都明白了,魏良辰這是要清除異己了...
魏良辰其實也不想這麼快下手,沒辦法,都是這些人逼的...
很快,在魏良辰帶領下,群臣在乾清宮東暖閣,參拜了由張皇后抱著的幼兒皇帝朱慈燃...
隨即張皇后再次重申,朝中一應事務,盡數由攝政王定奪,直到小皇帝長大成人,攝政王再還政於皇帝...
小皇帝才一歲,要到親政的年齡,起碼得十幾年後,而一想想在這十幾年中,大明朝政都要盡數取決於魏良辰這小子,群臣心中都感覺被什麼堵住一般,別提多憋屈了...
群臣不知道,魏良辰比他們還憋屈呢,從剛才大臣們的表現不難看出,這些人根本就不服他,今後明裡暗裡的,絆子肯定也不會少下...
接下來的情況是,魏良辰不但要治理好朝政,還要時刻跟這些大臣們做鬥爭,因為他不能輸,也輸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