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和離。”金蓮毫不猶豫的點點頭。

和離也就是離婚。

潘金蓮的賣身契還在武大郎手裡。

當初清河縣潘大戶也是恨急了,把潘金蓮的賣身契一併送給了武大郎。

武大郎為人忠厚,即便手握潘金蓮的賣身契,還是去清河縣衙和潘金蓮走手續締結婚約。

當然他也有點小心思,潘金蓮的賣身契一直握在手裡,並沒有給潘金蓮自由身。

其實在宋朝,奴僕的權利相對其他朝代,基本權益還是受到了一定的保護。

如果主家隨意打殺奴僕,被發現告官,最嚴重要賠命。

所以原著裡,潘金蓮勾搭上西門慶,寧殺武大郎,也沒提過離婚。

要說西門慶也不是東西,他明顯是把潘金蓮當成玩物。

不然以他的財力和勢力,讓武大郎放棄潘金蓮,也未必做不到。

可他就是不做,可能就是應了那句話: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西門慶,你已取死有道。

武大郎是好人,但不管是原身潘金蓮,還是魂穿過來的金蓮,都對他沒有什麼感情。

金蓮也不想天天的有人喊自己“娘子”,受不了。

聽到金蓮斬釘截鐵的回答,武大郎呆若木雞,眼神掙扎閃爍。

顯然是在進行劇烈的內心活動。

金蓮也不著急,倒是也想看看武大郎會作何反應。

好一會兒,武大郎才長出一口氣。

“也好,也好,我本就是個廢人,”武大郎臉上露出苦澀悽慘的笑容:“你我本就不配,我拿賣身契給你。”

說完這句話,武大郎卻也沒動,又道:“和離後,你又該如何營生?可有考慮好?”

他們才搬來陽穀縣,潘金蓮就算有其他心思,這短短几天,也不可能已經安排後路了吧。

這幾句裡,透露著關心。

金蓮很滿意武大郎的回應。

她不是什麼善男信女,退役之前,執行任務,死在她手裡的毒梟亡命徒兩隻手都數不過來。

《水滸傳》裡武大郎一直是苦主的身份出現,本人脾性如何,原著並沒有明確記載。

如果武大郎要用賣身契要挾,金蓮就算不弄死他,也會讓武大郎知道一個頂尖兵王的恐怖之處。

好在,武大郎確實是個淳樸忠厚的老實人。

“我有初步的想法。”金蓮心情好,語氣也溫和:“至於住處,這裡地方很大,我暫且住在這裡,可以嗎?”

武大郎當即回應說:“自是應當。我也是這麼想的,你婦道人家,平日又輕易不出門,自己生活很難的。你想和離,那就和離,和離了,也毋需離開,就住這裡就好。”

金蓮不反對。

既來之則安之,現代已經回不去了,金蓮對自己的未來已經做了粗淺的規劃。

她暫時還不會離開陽穀,住處必須考慮。

武大郎潘金蓮剛剛租下這個小院,現在她再去找其他地方住,既不方便,錢也緊張。

更主要的,武大郎的弟弟是武松。

武松在這個世界裡武力值就算不是第一,至少也是第一梯隊的。

金蓮想幹大事,那武松這樣的高手,不容錯過。

“和離後,你我就以兄妹相稱吧。我以後喊你聲金蓮妹子,你,你叫我聲武大哥可好?”武大郎又說道。

武大郎主動說出這句話,讓金蓮有點刮目相看。

這人是真善良啊。

不過要是在現代,大概是要被罵做沸羊羊的。

“好。武大哥。”

金蓮知道武大郎比她大將近十歲,喊他聲武大哥也是應該。

聽金蓮乾脆的喊出,武大郎不由心生歡喜,連聲答應:“哎,哎,好,金蓮妹子。”

金蓮脆聲答應。

武大郎心情複雜,說不出此時心裡是什麼滋味。

不過,他感覺似乎也不是特別難過,似乎還有那麼幾分如釋重負。

他起身去裡屋拿來潘金蓮的賣身契和兩人的婚契。

金蓮伸手接過,好奇的開啟觀看。

繁體楷書,宋朝公文多用楷體,金蓮大部分字都認識,不認識的連蒙帶猜也能明白意思。

“原來,潘金蓮被賣之前也姓潘。”

她看賣身契上那個賣女兒的便宜老爹的名字,叫潘大牛。

本來還打算去和離的時候,在衙門把名字直接改成金蓮。

現在看還改不了呢。

金蓮很是遺憾。

“娘子,不,金蓮妹子,你認字?”武大郎驚訝。

“嗯,”金蓮隨口現編:“在潘府的時候照顧潘家小公子學了。”

原身潘金蓮在潘府的時候,確實照顧潘小公子來著,潘家有錢,請了老師來教學,潘金蓮在旁邊伺候。

這個理由哪怕有心人去查,也沒有破綻。

武大郎不疑有他,連勝聲讚歎。

宋朝是比較富足的朝代,但即便如此,宋朝識字率也到不了10%,也就是超過90%的人是文盲。

一般百姓,對讀書識字的人,打心眼裡崇拜。

武大郎還是第一次知道潘金蓮識字,發現自己對她,好像並不是那麼的瞭解。

金蓮看完賣身契,當著武大郎的面把賣身契撕成了碎片,扔進灶洞。

沒有這張賣身契,她從此便是自由身了。

金蓮執行力很強,決定去和離,當即和武大郎動身前往陽穀縣衙辦理手續。

一路上,金蓮發現陽穀縣還挺繁華的,人口也眾多,走在街上,哪哪都是人。

來到縣衙,說明來意,倒也沒有發生什麼“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事,很容易就見到了知縣李怡。

宋朝縣衙裡沒有法院部門,大小案件,都是要由知縣親自來斷案的。

和離案件簡單,在確定武大郎同意自願和離後,知縣大手一揮,同意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和離,讓師爺寫了份和離書。

蓋上縣章,當即生效。

金蓮對這個知縣印象還行,看著倒是個幹實事的人。

回到住處。

金蓮了卻一樁心事,心情愉悅。

她看向武大郎:“武大哥,你在這裡,還打算賣炊餅嗎?”

武大郎賣的炊餅,後世很多人認為是山東煎餅,或者是類似現代的燒餅。

其實不是。

炊餅和煎餅、燒餅是不同的吃食,炊餅是蒸的,也叫蒸餅,基本和現代的饅頭一樣。

武大郎在清河縣時,就是走街串巷擔著擔子賣炊餅為生。

如今來到陽穀縣,自然也是打算重操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