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止水、造心兩界
穿書女配之修仙逍遙遊 月亮水瓶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鑽出來時,連九已經變成了個頭頂雜草的模樣,旁邊一先生正坐在枯草之中,見連九從地底下鑽出來,也不見怪,反而溫聲道:“小友,從何處而來?”
連九努力將身子從土裡拔出來,稍作整理後,這才拱手行了一禮。
“從玲瓏多面塔而來,敢問前輩,這裡是何處?”
“又是玲瓏多面塔……這裡是止水界。”
止水界?她這是到了另外一個介面?玲瓏多面塔的多面原來指的是多個位面的意思嗎?
連九大膽猜測著,但也不知別的道友也是不是到了此界,又或者到了別的介面……
“前輩在此等人?”
“靜待有緣人。”
有緣人……連九指了指自己,用疑問的眼神看著先生。
先生微微點頭,反正只要來到此處的都是有緣人。
連九跟著先生後面,一路走過村莊,走過田間,走過樹林,見路邊或田間有人勞動,也有人抬頭看雲、或閉著眼打坐、或凝神望著花草樹木……
“先生,請問他們都是在做些什麼?修煉嗎?”
先生走在前面,聞言也並未回頭,而是隨意指著那些人道:“在認真做事,勞動者正用心勞動,看雲者則悠然自得地看雲,閉眼耳聽四方者欣然聽聞鳥啼聲、水流聲、葉落聲,凝神觀物則靜待花開花落、草木生長……不生一念,故此地有真境、此物有真機。”
連九以前曾在家族學堂中學過一句話叫“一念不生,真境自現”,當時不知是何意,如今看著那些人專注而靜心的樣子,似乎有些明白了……但又模模糊糊,腦海裡有什麼念頭一閃而過,快得抓不住……
“如何能不生一念呢?”
“你曾經所想,如今所想,往後所想,只要是想,都是妄念,不要去想,隨他去吧。”
不要去想?
不要去想……連九自嘲一笑,怎麼可能做到不要去想,她回頭看看自己一路走來,初時想著要避開“惡毒女配”的命運,想著要遠離男主女主,想著要走自己的道,想著要長生,想著要和衛風走下去……
想的念頭還挺多……不是都說心想事成嗎,也不是也有說“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嗎?
見連九沉默,先生又補充了一句,“世人多焦慮,不外乎是多想、亂想、妄想,拋開想,從想中脫離出來,回頭看看這個想法這個念頭,想法之後又有許多想法,念頭之後又有無數念頭,想之不盡,念之不盡,也就無法靜心專注,無法明心見性。”
那天先生說了那幾句話之後,就不再說話,而是依然帶著連九一直走路,路過了村鎮,路過了城樓,路過了人多的地方,路過了人跡罕見的地方……
最後,停留在一處麵館時,連九見面館的老闆娘正在案板上揉著面,看著她將麵糰揉來捏去,麵糰在她手中變化出不同的模樣,有時是一團,有時又壓成一片,下一刻又揉成一團,碾壓成片,反反覆覆,直到最後將薄薄的面片切成細細的麵條……
連九看得入了神,做面的老闆娘也在專注地揉麵、切面……
“不要去想,脫離所想,專注去做那件事,是這樣嗎?”
她想要長生,就不要一直想著怎麼樣能長生,到底能不能長生,脫離“長生”這個想法,而是一天一天、每一刻、每一次打坐專注於修煉本身,是這樣嗎?
她想要和衛風能走下去,不要去想是否能長長久久,是否能做一對神仙眷侶,而是此刻能相守,專注於一起過好當下此刻,然後一刻一刻,一天一天,別去亂想別去妄念,最後……不,以後怎樣不得而知,但只要此刻還在一起,專注過好當下這一刻……
此時反問,也是不是在想呢?
“先生,是這樣嗎?”
“你與其讓我認同,尋求認同,何不問問你自己,是否自我滿足。與其向外,為何不向內?”
尋求認同?自我滿足?向外與向內?
與其向外尋求認同,不如向內尋求自我滿足……
連九閉眼,將剛剛所想通通拋開,在原地坐下,五心向天,靜心感受著當下。
她聽聞不遠處的鳥啼聲,清脆悅耳,聞見此間的花香、草木香、食物的香味,感受著清風入我懷,原來如此,此時此刻,美妙自足。
再次睜眼時,連九已不在那處麵館裡了,先生也消失不見,環顧四周是一片虛空寂靜的地方,她正懸浮在半空中,還保持著打坐的姿勢,彷彿剛剛沒有去過止水界,不過是一場夢境……
這時,虛空之中又出現了一扇門。
連九起身朝著那扇門走去,開啟了它,這次沒有猶豫便進去了。
一進去便身處俗世的鬧市之中,看著喧鬧的街景,連九還頗有些不適應。
連九靜靜站在街邊一角,看著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小友從何處而來?”
連九轉過頭,見不知何時、悄無聲息地她身邊就多了一位老者,連九趕忙拱手行禮。
“前輩,我從玲瓏多面塔而來。”
“原來如此,歡迎小友來到造心界。”
造心?心還可以造嗎?
“常存善心,便是造心。”似乎是看出連九的疑問,老者摸了摸鬍鬚,淺笑著解惑。
老者說完之後,就自顧自地走在前面了,連九想到之前在止水界的經歷,忙跟在老者後面。
老者穿過了熱鬧喧囂的街道和人群,連九跟著老者走到鬧市之中一處古樸的大門前,門前有一對聯,上聯“為鼠常留飯”,下聯“憐蛾不點燈”,橫批“常存善心”。
再往裡走,有二道門,二道門上有一對聯,上聯“勿以惡小而為之”,下聯“勿以善小而不為”,橫批“與人為善”。
“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常存善心,與人為善……”
連九反覆念著這幾句話,後走到了庭院之中,見到內裡的場景,有些驚訝。
內裡聚集了男女老少各種人群,有身穿麻衣的也有著綾羅綢緞的,有滿頭珠翠的也有不飾一物的,有清貴者也有平民者,都安安靜靜坐在院中,聆聽著前方另一位老者說話,或者說是講道?
連九站在那裡略聽了會,發現老者所講,無非也是圍繞著那兩副刻在門上對聯的內容——善。
人群散去後,那位老者看著連九,笑著問:“小友可有什麼疑問?”
“前輩,你們這是什麼教,怎麼能做到這麼多不同的人都信服呢?”連九問出了疑惑。
老者沒有答這個問題,反而笑著問:“小友可曾去過俗世?”
俗世?去過的,以前跟著爺爺去玩過,再說了,她以前的十世,不也大多生活在俗世之中嗎?
老者又問:“那小友可曾看過,俗世之中有信佛的,也有佛教,有通道的,也有道教?”
見連九點頭,老者溫和笑道:“小友可曾觀想過,佛法的核心是什麼?道教的本源又是什麼?佛法的核心是心的本性,覺醒開悟,去修行去呈現,永無止境。小友是修道之人吧,小友日常是如何修煉的?”
如何修煉的?
“本心,正念,走自己的道。”
“小友在修行過程中,是修道還是修道教?”
見連九悟到了此間真意,老者又笑著點頭:“正如信佛不信佛教,通道不通道教,信我們這裡的核心——善,就不必信我們這個教,我們這裡也沒有教,不過是引導他們去發現去追求,去了解去向往,去覺醒去解脫,去不斷修行。”
是啊,在修煉過程中,在修道之時,修為的晉升、心境的提升又何嘗不是在一直突破、一直拓寬,在不斷往自己的道上前行……只要還在修煉,就沒有盡頭,沒有到此為止……
連九回神時,這裡哪裡還有什麼老者,自己又重新回到了一片虛空之中。
等到又有一扇門出現在眼前時,連九深吸一口氣,開門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