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的是很快就傳開了,皇上在第二日早朝就斥責徐侍郎,說他治家不嚴,皇后和太后也氣的下了懿旨訓斥徐夫人,太后還派了身邊的心腹嬤嬤去徐家,讓其交徐夫人規矩,朝中大臣也名諷暗刺的說徐侍郎,因為那日徐侍郎出了榮國公府後立刻就前往宮裡請罪,因這皇上也不好在多做懲罰,但眾人都看得明白,徐侍郎的仕途算是到頭了,搞不好全家人的性命還的折在裡面,要知道別說是小小的一個侍郎,就是寵妃在與沈若依對上那都是討不了好的。

有了這一出,這些大臣們突然覺得自己家中的妻子那真交一個賢惠通透,回家後也都對自己的正妻多了一份敬重,為此,那些夫人們也都暗暗的感激和敬佩沈若依,當然,這些神若依現在還不知道。

徐府,徐侍郎狠狠地打了兒子一頓,本還罰了夫人在府中思過,後因太后派了嬤嬤教夫人學規矩,徐侍郎便把夫人教給了嬤嬤,雖然徐侍郎知道嬤嬤會故意折磨自己的夫人,但若是這樣能讓宮裡的幾位消了氣,保住夫人的性命,那也是值得的,再則,徐侍郎是知道的自己的夫人沒學過什麼規矩,趁此機會學學也好,至於他那個混賬兒子,他知道就算是打一頓也不會讓兒子長了教訓,況且,就那日兒子對沈若依的心思,若是不能讓兒子段了那心思,只怕太子是不會放過的。

徐侍郎一生就這麼一個兒子,自是想盡辦法的要保住兒子的性命,多日規勸,奈何一向花心多情的兒子這次卻像是動了真情,吵嚷著此生只娶沈若依一人,為了讓徐侍郎答應,還發誓保證,若是娶了沈若依舊發奮讀書,這讓徐侍郎不知該哭還是該笑,以前如何說兒子就是不肯刻苦讀書,現在終於肯了,偏偏卻是為了娶一個一生都只能望塵莫及的女子,若是兒子看上的只是一般的世家女子他這個做父親的就算是豁出這張老臉不要,他也會想辦法讓兒子如願,可那人是沈若依,是榮國公的嫡女,皇上親封的‘寶慧公主’,從小就賜婚給太子的太子妃,就算是徐家賠上滿門性命兒子也娶不到的人啊!

無奈之下,徐侍郎決定上摺子辭官,帶著妻子兒子離開京都城,偏皇上不準,徐侍郎沒辦法,只能把兒子關在府中,讓人看守著,希望時間久了,兒子對沈若依的那份心思會慢慢淡下來,可他卻不知越是阻止,想娶沈若依的那份心思越重。

徐家如何沈若依一點不關心,對於徐家公子那日的話她也並未放在心中,對她來說,那日去見徐家人不過是不想讓沈若欣嫁過去罷了,既然解決了也就完了。

有了徐家這件事,沈若依覺得有必要給府裡的人提個醒,當日夜浩離開後,沈若依便又去了老太太的院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老太太,老太太本也不是無情的人,見沈若依關懷自家姐妹,老太太很是欣慰,便同意了,讓人去傳了話,讓府里人晚膳去老太太的院子用,晚膳過後,所有人都等待著,沈若依站起身來,說:“府中姐妹都到了議親的年紀,我沈府隨一向低調,卻也不能委屈了姐妹們,像徐府這樣的人家還是切莫有所關聯的好,本宮如今是太子妃,想要攀上沈家的人魚龍混雜,還望兩位嬸嬸仔細些,本宮是沈家女不假,可若是有人藉著本宮的名義胡作非為,本宮也段不會包庇。”

“兩位嬸嬸是看著本宮長大的,本宮的脾氣你們也應該很清楚,本宮不是那無情之人,只要安分守己,有本宮一日,本宮必會庇護一二,我沈家女嬌貴,將來不管是嫁到誰家都必得是正妻。”

大周嫡庶尊卑分明,卻並不是沒有庶女嫁做正妻的例子,但往往庶女若為正妻嫁的都是寒門子弟或是世家中的庶子,所以在徐家夫人為自家嫡長子求娶沈若欣這個庶女時吳氏沒怎麼想就同意了,嫡長子不僅得家族傾力培養,還能繼承家業,吳氏當初就是想著與徐家結親將來對自家兒子的仕途多少有些幫助,故而並未深查,如今鬧了這麼一出,又有沈若依的發話,吳氏也並非蠢笨的人,自然知道不管是自己的夫君還是兒子,將來能指望的還是沈若依。

“寶寶,這次是三嬸嬸考慮不周,三嬸嬸保證以後不會了,給你兩個姐姐挑選夫婿也會仔細調查之後再決定。”吳氏趕緊出聲表態。

沈若依今日本也沒想為難,吳氏會這樣打算也很正常,她會插手不過是不想與那些不堪的人家有牽連,將來打著她的名義胡作非為罷了,如今吳氏都表態了,沈若依便順著臺階下來就是,微笑著說:“三嬸嬸嚴重了,寶寶並沒有怪您,寶寶只是覺得女子不易,既然我沈家有兒郎在前,女子就該歡喜的過活,無論是寒門還是世家,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姐妹們自己歡喜才好。”

吳氏應和著答,“好。”

沈若欣姐妹兩自是感激的,偏有那不識好歹的就認為沈若依此舉是阻礙了她們嫁入世家大族,攔了她們的富貴人生,記恨沈若依的同時盤算著如何讓老太太鬆口,讓她們嫁入富貴人家去,有了前次的教訓,沈若雪姐妹兩這次學乖了,並沒有當面與沈若依大吵,而是暗暗記在心中,想著等沈若依不在府裡時兩人才能去老太太處,對於沈若雪兩姐妹,沈若依冷冷的看了一眼,並未揭穿,這兩人不識好歹她何必還要自討沒趣,一心只想著富貴,卻忘了世家貴族裡的那些明爭暗鬥,兩人的生母就是妾,卻還想著與人為妾,與其說兩人是傻,還不如說是被這富貴迷住了眼。

能做的沈若依已經做,至於這些人如何選擇就是她們的事了,若是能選擇,沈若依寧願舍了這潑天的富貴,平淡安穩的過一生就好,在她年幼時一道賜婚旨意就此改變了她的一生,外人只看見她風光無限,可私下裡她下的那些功夫誰又知道,若不是她運氣好,遇上夜浩,恐怕她的生活又是另一番光景吧!

不說遠的,就說這次京都危機,若不是重活一次,細心留意,恐怕此刻他們這些人已經成了階下囚了,如今她的兩個哥哥都在邊關,不日夜浩也會過去,她作為太子妃,沈家女兒,必須坐鎮京都城中,穩定民心,籌備物質,照顧長輩,還得擔心夫君和哥哥的安危,若她不是嫁入皇家,夫君不是太子,她又怎麼會這般操心。

說是把事情都交給夜浩去處理,可還是捨不得夜浩太過勞累,剛解決了府中的事,第二日沈若依便讓人把葉清妍請了過來,詢問了兩國糧食的運送情況,果然,百年的準備,那儲備可不是一般的充足,單就趙國的糧食就堆放了整整二十座倉庫,分佈在四個不同的位置,查探清楚了位置之後便尋了最佳也最隱蔽的位置開始挖地道,三隊人馬日夜不停,打通那日便開始用傳遞的方式,三班輪換的方式運,可畢竟人力不足,五個日夜也只搬了一個倉庫。

要知道趙國靠海,土地稀少,農作物短缺,可卻能有如此儲備,而相比而言,齊國靠山,雖然氣候寒冷,但土地卻比之趙國要多上兩倍不止,以少了來估算這儲備也至少是趙國的兩倍,以此來看,這是準備要長期抗戰,想以拖延戰術擊垮大周。

沈若依雖然讓人挖了地道,偷運兩國的物質,可她的人手有限,大戰一觸即發,若是不能儘快運完,一但被發現,大周任然會處於劣勢,再則她的人這樣沒日沒夜的也不是辦法,不僅會耽誤速度,還會讓人筋疲力盡。

“妍妍,我給你兩件信物,你讓人送過去,讓人拿著信物去找我兩位哥哥派人過去幫忙。”沈若依說著起身去梳妝檯上取了兩支簪子交到葉清妍手中。

“好,我這就讓人送過去。”葉清妍一手握著簪子,另一手伸到衣服裡掏出一疊銀票放上沈若依身前,說:“這些事密衛打理的店鋪掙的,這只是一小部分,我已經下了命令,不日就會送來,你不必在為銀錢操心。”

沈若依感激看著葉清妍,說:“謝謝你,妍妍。”

葉清妍搖搖頭,說:“你本來就是我的好姐妹,再則,從我成為密使統領那日就發誓要效忠密主,這本就是我該做的,不必言謝。”

話是這樣說,但沈若依知道就算她不是密主,葉清妍葉會幫她,只是葉清妍不會動用密衛,卻會動用葉家的勢力,在銀錢上更是會拿自己的私房來補貼,前世她與葉清妍就是很好的手帕交,可她愚笨,一直沒看出葉清妍喜歡自家二哥,後來她慘死,二哥為了給她報仇而死,葉清妍卻在二哥去之後自請嫁給二哥,那時她還是一縷遊魂飄在半空,看著葉清妍抱著二哥的牌位拜堂行禮那一幕她才知道葉清妍鍾情於自家二哥。

這一世沈若依不在愚笨,她曾偷偷的觀察過,這一世的葉清妍仍舊不該當初,每每遇到她二哥時都會不自覺的臉紅,記得有一次葉清妍來看她,兩人正說笑得高興,她二哥從外走進來,把特意給她買的糕點送過來,那時年紀小,二哥便玩笑的逗了葉清妍幾句,誰知道那丫頭就滿臉通紅,那嬌羞的模樣沈若依到現在還記得,後來沈若依還發現過葉清妍偷看她二哥,還不止一次,沈若依可以很肯定葉清妍喜歡她二哥。

只是不知是不是沈家的男人都如此遲鈍,她大哥沈子墨,明明心裡有寧玉柔,偏就是不說不表示,非的逼迫一下才會認清自己的心意,而她這二哥沈子煜也不知是遲鈍還是無心,面對朝中的事物那是遊刃有餘,可就是看不出葉清妍對他的心思,她那三哥沈子然就更嚴重,心裡只有打仗,能讓他記掛的女子除了孃親就只剩下她這個親妹妹,別說她孃親唸叨,就是她這個妹妹也開始擔心自家哥哥娶不到媳婦。

好在她大哥的親事已經定了下來,雖然波折了些,但結果是好的,等閒下來也該謀劃一下她二哥的親事了,反正已經調回了京都,只要多製造點兩人見面的機會,以葉清妍那率直的性子,估計不用她點破自家就會忍不住表白,沈若依想到這裡突然有些期待起來,也不知她那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的二哥被一小姑娘表白會是怎樣的表情。

送走了葉清妍,為了確保安全,沈若依休書兩封,分別送給兩個哥哥,處理完這些沈若依也感覺累了,可又不放心夜浩,便去與自家孃親說了一聲便帶著人去了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