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敵暗我明,她做為太子妃若是在宮外頻繁走動,勢必會引起敵人的注意。沈府現在閉門謝客,而與沈府有關又說得上話的就是定國公府和廉郡王府,沈若依若是在宮外,那些夫人小姐設宴若是不請沈若依必定會得罪與她,若是請了,沈若依不去,不僅沒面子,連帶的會影響自己夫君的前程,若是沈若依肯去,以沈若依的性子,很少能入她的眼。所以,唯有沈若依在宮中,那些人才會毫無顧忌的巴結和討好定國公府和廉郡王府,同時也給她們創超了機會。

現在的皇宮雖然不像幾年前那般人多複雜,卻也不簡單。

太后早就不理後宮事務,在慈安宮中禮佛,連每月初一,十五的請安也免了,就是重要的宮宴太后也只是露一下面而已,就算如此,太后能在後宮這種地方活下來,而且還養大皇子,並幫助自己的兒子坐上皇位,若真如表面那般,可就太小瞧太后了。就沈若依看來,太后看似放權,實際上卻是在用另一種方式掌握著,皇上是太后的親子不假,但同時也是帝王,在權力面前,就算是親母子也會離心,太后很聰明,看似不干涉,連後宮的事務也一併交出,把重心放在了皇上的身體上,禮佛為皇上祈福,為大周祈福,這樣的太后只會讓皇上更加敬重,太后若有所求,皇上必會應允。

然而,實際上太后在各宮都安插了自己的心腹,連帶朝中大臣,有些私底下也都聽命於太后,不管是前朝,還是後宮,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太后都會知曉。當然,太后做這些也是為了皇上,為了皇上的地位更加穩固。

皇后統領後宮,打理後宮事務,加上皇上的專寵,讓後宮眾人都不敢輕慢皇后,但皇后母族不顯,朝中大臣也略有微辭,就算如此,卻也抵不過皇后命好,養了兩個好兒子,又有一個得皇上看中,又有家勢的兒媳婦,加上皇后從不幹政,後宮也打理得井井有條,讓朝臣們找不到一絲錯處,那些有微辭的朝臣也就閉了嘴。

後宮中妃位上的還有貴妃和容妃,貴妃是丞相之女,容妃則是振遠候的孫女,謝將軍的嫡出女兒,論身份兩人不相上下,比家中權勢也旗鼓相當,容貌上,貴妃屬端莊大氣,容妃柔美嬌媚,兩人都是各自家族中傾力培養出來的,才學自然也不會差,但貴妃喜怒太過明顯,城府不深,能活到現在,還在貴妃的位子上坐著都要歸功於她有一個能幹的父親,而容妃,心機深,有謀算,能騙了皇上,奪了皇后的寵這麼多年,若夜浩不是重生而來,想必皇上這輩子都會被矇在鼓裡。

除了皇后,貴妃和容妃也是育有皇子的唯二后妃,除此之外,後宮中還有早年曾被寵幸的三位婕妤,兩位貴人和五名才人,這些人當中有一位婕妤是太后孃家的侄女,其他兩位婕妤都出自尚書府,剩下的貴人和才人則都是些身份不顯的。

皇上專寵皇后,卻也並沒有廢除後宮,這些人照樣養在後宮之中。當然,相比之前的皇帝,這位皇上的後宮的嬪妃人數確實已經很少了,卻也一樣不好處理。

因為之前辰王與恆王犯錯,被皇上圈進於府中,貴妃也算是佔時的停歇下來,這次晉王的這番動作,不知這兩位可有插手,而那位看似不顯山不露水的安王又暗中推動了多少!

京都城中,表面上看著平靜祥和,實際上卻是暗潮湧動,沈若依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沈若依待在宮中,動用她的女衛暗中整頓皇宮,兩天下來,卻發現收穫不大,這讓沈若依犯了難,仔細想想,她的這些女衛與宮中之人並不熟悉,就算那些人有變化她們也看不出來,她因為相信夜浩,這些年在宮也並未培養自己的心腹,如今卻有些後悔了。

皇后之前是寵妃,現在是皇后,後宮的主宰,定然在各宮都安插了些人手,就不知道皇后是否願意將這些人給她使使。若是動用皇后的人,太后的人也必然有所察覺,再者,他們現在的處境危急,想要取勝只能在敵人手上搶時間,雖然大膽了些,但沈若依也只能這樣做了。

沈若依去了太后宮中,見太后正在禮佛,沈若依跪在太后身邊,陪著太后一起唸經,這不是她第一次陪太后禮佛,這些佛經對於沈若依來說早就默記於心,她不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神佛,她和夜浩能重生一方面是他們的命格特殊,另一方面是她師傅耗損半生的功力,不然他們也不能重來一次,但不管是否有神佛,安太后的心也是好的。

經文在兩人堅持不懈下終於唸完了,沈若依從地上起身,伸手扶起太后,兩人往外間走去,扶著太后在軟塌上坐下後,沈若依便回身為太后煮茶,這是她多年來的習慣,只要到太后這裡,沈若依都會親手為太后煮上一杯熱茶,沈若依雖然不常做,卻任就動作嫻熟,茶煮好了,沈若依親手端了放在太后軟塌中間的矮桌上,甜甜的笑著,一臉討好的說:“皇祖母請用茶。”

太后睨了她一眼,端起茶杯,優雅的吹了兩下,這才輕呡一口,說:“你這皮猴,捨得來看我這老太婆了!”

沈若依不依的輕輕跺了一腳,坐到太后的身邊,抱著太后不撒手,嬌嬌的說:“皇祖母才不老呢!皇祖母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祖母。”

太后慈愛的笑著,寵溺的看著沈若依,想起初見時,那粉粉嫩嫩的小人在不知不覺就這樣長大了,這個她看著長大的小姑娘沒有辜負她這些年的疼愛。辰王和恆王犯錯,她看似責怪訓斥,實際上卻是在變相求情,從這就能看出沈若依本性的善良,這些日子以來沈若依的所作所為,太后都是知曉的,若是隻想保住她沈氏一門,以沈家如今的權勢已經足夠,沈若依這樣勞心勞力,還要隱瞞眾人,為的只是保住大周天下,保住他們這些人的命。

太后年少入宮,爭寵,算計,謀害,為了皇上的皇位,太后的這雙手不知沾了多少人的血,所以她每日唸經。皇上是個痴情的人,一旦認定就是一輩子,好在皇后懂分寸,又與孃家不親,自己的兒子自己清楚,皇上的智謀不出眾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些年若不是她暗中幫助,朝政早就大亂了。如今年紀大了,太后也有些力不從心起來,太子很不錯,才智,計謀都很出眾,但就是有一點,與皇上一樣,太過痴情,沈若依是太后看著長大的,性情怎樣太后很清楚,但太后就怕沈若依太過看中權力,而這些日子以來,太后暗中觀察,發現沈若依對於權力並不看中,這也讓太后放心不少。

皇后沒有野心,在後宮中安插的那些人也只能自保,而太后不一樣,她手裡的這些人若是運用好了能顛覆朝堂,太后想透過這一次考驗一下沈若依。

“皇祖母,寶寶想跟您借幾個人?”沈若依思考再三,討好的笑著向太后撒嬌開口。

“花嬤嬤,你跟在太子妃身邊聽從太子妃的吩咐。”太后問也不問直接把人給了沈若依。

“謝皇祖母。”沈若依連忙站起身來福身謝禮。

祖孫兩閒聊了一會兒,太后聲稱累了,沈若依親自服侍太后睡下才離開,走出慈安宮的那一刻,也不知為何,沈若依突然抬頭看著天空,天空很藍,幾朵白雲的點綴讓天空看起來不那麼孤單寂寞。

太后雖然把人給了沈若依,但那句‘太子妃’卻是在真實的提醒沈若依,讓她認清自己的立場,沈若依落寞的往皇后的宮中走去,臨進宮門前,沈若依想起‘花嬤嬤’是太后宮裡的人,便說:“花嬤嬤,本宮年紀小,為了周全,本宮還想向母后借些人手,嬤嬤先回‘流雲殿’休息,晚些時候還要煩勞嬤嬤。”

“太子妃折煞奴婢了,奴婢這就去‘流雲殿’等候娘娘,奴婢告退。”說著花嬤嬤向沈若依行了個禮便要轉身離開。

沈若依笑著說:“嬤嬤,本宮也不知何時才回,本宮讓百合與你回去。”也不給拒絕的機會,直接吩咐道:“百合,你給嬤嬤安排一個房間,讓嬤嬤好好休息。”

“是,公主放心,奴婢一定辦好。”百合笑得歡實,一口答應。

“謝太子妃。”花嬤嬤謝恩道。

沈若依微笑著點點頭,大步走進‘鳳祥宮’,臉上的笑意一點點收起,眼中的殺意冰冷而決絕,袖中的小手緊緊握成拳,她從未如此憤怒過,這些人,千不該,萬不該,不該碰觸她的逆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