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修者唯自渡
西遊:這個唐僧不還俗 羔羊大公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正想繼續詢問的玄奘,突然覺得嘴唇一麻,像是被什麼蟄了一下似的。
他抹了一把,狐疑地看了兩眼觀世音菩薩。
但是久經歷練的菩薩哪裡是他能窺破的,渾然不像剛剛有所動作的樣子。
反而是對著玄奘淡然一笑,接著前話說道:“所謂師者父母也,大虎孃親既然已經拜入青冥門中,成了那位弟子的衣缽傳人,與那位非是親人勝似親人。
如今大虎孃親雖然故去了,但是這份師徒情誼不可磨滅。
如果能由他來撫養大虎,也算是名正言順、一番佳話。”
玄奘若有所思地看了大虎一眼,他沒記錯的話,菩薩剛剛說過大虎天賦還不錯,只是夠不上青冥門的收徒標準而已。
他暗道:“這孩子一去,應該也是要踏上修行之路的,就是不知道是福是禍。
罷了,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
且讓我再為他添幾分福緣。”
一剎那,玄奘念頭千轉百回,轉頭一招手,澎湃的法力輕柔如風將大虎托起,運到觀世音菩薩面前。
他笑呵呵地問道:“大虎,剛剛菩薩的話你應該也是聽到了。
你可願意去見你師爺,以後跟隨他生活?”
在這裡,觀世音菩薩和玄奘其實都沒有考慮過一個問題,那就是作為大虎孃親的青冥門弟子到底會不會接納大虎。
畢竟別說是大虎,就算是大虎他娘也沒與那位弟子相處過多長時間。
兩人的師徒之情只是淡薄,更多的是師徒名分。
當然了,聞名三界的觀世音菩薩要送人,那肯定是能送出去的。
況且如果那位弟子不收人,對於大虎才是好事,玄奘反手就能把人丟到珞珈山去。
兩位騰雲駕霧的人所思所想,大虎一概不知。
今早上起床的時候,他還是一個有奶奶疼愛,有父親撫養的普通孩子。
再往前,他更是父母雙全,家庭幸福美滿,有著光明的未來。
而現在,他就像是在附近幾個村流竄的花花,一隻無家可歸的流浪狗。
大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即便它趨於死寂乾涸,也不想再理其他的是是非非。
觀世音菩薩悲憫地注視著大虎空洞的眼神,誰說稚子無情?
孩童天真無邪,卻不是呆木無感,成年人總認為孩子小不懂事,所以他們不懂愛恨情仇,不會傷心難過,不會絕望無助。
好像小孩子都是那種哄哄就好,所有情緒浮於表面猶如浮萍一般,風吹過就散去。
孩子的確看起來喜怒無常,但那不是因為他們無思無感,反而是他們擁有最純粹、最炙熱的愛,非男女私情,而是由自身小天地對外界大天地的全無保留的大愛。
故而他們敏感多變,悲傷時就痛痛快快的哭鬧,開心時就陽光的開懷大笑。
很多大人的笑容都是在審時度勢之後,他們的眼淚都是在眼眶裡風乾,在無人的被窩默默流淌。
他們活的剋制壓抑,他們為自己築牆,可以少受傷,也難免冷漠。
此刻,觀世音菩薩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近在咫尺的大虎,那千瘡百孔、血流不止的內心。
她捻起淨瓶中生機勃勃的翠綠楊柳枝,沾起幾滴晶瑩剔透的甘露,灑向神不知所屬的大虎。
甘露滴在大虎五心,濺起燦燦白光。
隨著一陣清香瀰漫,大虎在祥雲霧靄之間沉沉睡去。
玄奘驚訝地看著大虎在瑞光中越來越小,最後蜷縮在觀世音菩薩手心裡。
他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自己包裹在大虎身上的法力被觀世音菩薩的所化去。
見玄奘神色有異,菩薩也不知道其是震驚於自己的施法手段,還以為玄奘想繼續整么蛾子,趕緊開口解釋道:“長老,我知道你人好心善,但是凡事過猶不及。
大虎雖然有緣與貧僧及長老相會,可能看顧一時,焉能看顧一世乎?
我原是打算只將他寄養於此處,能平安喜樂度過餘生,也算是夠了。
如今卻讓他踏上了修行之路,日後機緣造化複雜難明,能走到哪一步,是何結局,貧僧也是茫然。
現在長老又有意為他鋪路,可誰能知道日後因果報應怎樣呈現呢?
若是這孩子是做一世凡人,貧僧定然保他今生今世幸福美滿。
可修者唯自渡,大道仙途爭一線,沒有誰能一直為他保駕護航。
貧僧不行,長老你也不行,大虎也不願。”
況且真的已經夠多了,再多給,觀世音菩薩都怕大虎拿不住給摔了。
就在剛剛,她又以楊枝甘露為大虎洗經伐髓,清掃心境,提高了其資質悟性,達到了青冥門的選徒標準。
玄奘尷尬的摸了摸鼻子,後退兩步。
他乾笑道:“菩薩,你想多了。
自己的路自己走,我從來不做包辦人生之事。
可能是關心則亂吧,一看都到大虎這孩子孤苦伶仃的,我就想起自己來,動了憐弱之心,呵呵。”
小心將大虎託在手中,觀世音菩薩愣住了。
玄奘的身世她當然是知道的,這其中有沒有什麼既定的規劃,她也是明白的。
聽到玄奘說到此事,她難免有些尷尬。
雖然她觀世音菩薩沒有參與其中,也十分不贊成這件事,但是靈山不是她當家做主。
別看她聲名遠揚,可靈山表面上能壓在她頭上的有好幾位,譬如某位笑口常開的佛祖。
而退到金蓮邊的玄奘,沒有注意到觀世音菩薩的異樣。
他只是一邊羨慕地看著觀世音菩薩手上的大虎,一邊自顧自地開口說道:“其實剛才我只是被菩薩你神不知鬼不覺的法術給嚇住而已。
我明明用上了許多法力將大虎團團包裹,怎麼突然他就在你的掌控中了呢?”
而在玄奘扯開話題後,菩薩也是釋懷起來,笑答道:“長老,何必妄自菲薄?
不過是一些不起眼的小法門而已。”
玄奘聞言眼睛一亮,急忙道:“好菩薩,既然是不起眼的小法門,你就教教我吧!
菩薩你可不知道,我是一無法寶,二無師承,許多東西都是半懂不懂,稀裡糊塗的混著,時常被人欺負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