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高麗王的妃子們驚呼,那個男人真的好強好暴力(求月票)
紅樓:她們都說我是好人 壺中日月柚裡乾坤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數日之後,曹錚親率三萬兵馬,幾乎不帶任何輜重直奔關外而去。
而這三萬兵馬,都是從軍中精心挑選,皆是精銳中的精銳。
之所以只帶這麼多人馬,主要是京中的防務壓力不允許抽調太多的兵力出去。
當然,人太多了勢必會拖延發兵的速度,與此同時對行軍的速度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正是出於上述考量,所以曹錚只帶了三萬兵馬。
當然,這其中還有個因素在裡面。
那就是大慶朝在關外本就有十萬鐵騎,只要能把這些鐵騎都徹底變成自己的兵馬,那麼,攻打高麗完全不在話下。
要不然,也不可能靠著這十萬鐵騎就讓高麗國一直不敢妄動。
現如今惟一的問題在於,這十萬兵馬似乎有些不聽從大慶國朝廷的指揮了。
所以說,此去關外第一件事就是要將這些兵馬收歸麾下。
若是不能,那麼,很容易讓這三萬兵馬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之中。
不過,對於這件事曹錚的心裡還是有信心的。
畢竟,不管怎麼說這十萬鐵騎都是大慶朝的子民。
他們或許會聽從他們主帥的命令,而做出一些違心的事情來。
但是,如果這位不奉朝廷號令的主帥不再是他們的主帥了呢?
由於攝政王曹錚所率領的三萬兵馬並沒有攜帶太多的輜重,而且基本上是日夜兼程的。
所以說,只用了二十天的時間便已經抵達了關外。
這個季節,關內還沒有太冷。
不過,這裡的大地已經被皚皚白雪所完全覆蓋。
此刻的曹錚,已經率領經過短暫修整的三萬精銳來到了關外十萬鐵騎的大本營。
三萬精銳在大本營外安營紮寨,而他,則帶著十幾個護衛進入了關外駐軍的營帳之中。
其實,按照曹錚的想法,是不想帶這十來個人進來的。
不過,考慮到自己的身份,所以還是帶了幾個隨行之人。
而進入這關外駐軍的營地之前,下面的將領本來是有些不放心的。
畢竟,身為大軍的主帥,這般以身涉險確實有些冒險。
用他們的話來說,萬一若是有什麼閃失,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曹錚見此情形,便告訴他們,自己進去一個時辰如果不出來,他們便殺進關外駐軍的大營去。
儘管他知道,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很小,但為了讓下面的將士們安心,他還是這麼說了。
此時的曹錚,已經坐在了關外駐軍的中軍大帳之中。
而他面前坐著的,則是這支軍隊的一眾將領。
坐在最上首的,便是這十萬鐵騎的統帥,趙之柱。
曹錚原本以為,這趙之柱應該是個五大三粗的虯髯漢子。
然而,待此時見了真人才發現,這位統帥十萬關外鐵騎的人居然是個麵皮白淨,似有幾分書生氣的儒將。
而他的歲數,應該在四十剛剛出頭。
看著眼前的趙之柱,曹錚臉色微沉的道:“高麗人戕害我邊境百姓的事,想必趙統領應該知道了吧?”
趙之柱聞言,看了看在坐的眾將,聲音淡然的道:“這事我是聽說了,不過,我的任務是駐守在此處,不讓關外的敵人進入關內,所以說,這營地我是不能輕易離開的。”
曹錚一聽這話,冷笑一聲道:“按照趙統領的意思,那就是即便這關外的百姓都死光了,只要高麗人不進入關內,趙統領就不會去管了?”
趙之柱聞言,臉色依舊不改分毫的道:“攝政王這話雖然說得有些聳人聽聞,但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事情,我趙某也只能保證我麾下的十萬鐵騎不受到滋擾,別的我也管不了那麼多了,安撫邊民的事,朝廷自有定奪,用不著我一個武將摻和。”
曹錚聽罷這番話,心中不由得陡然生出一股殺意。
身為鎮守關外的一方統領,居然能說出這麼狼心狗肺的話來,而且還臉不紅心不跳的,著實好得很。
這樣的人,如果讓他繼續在軍中掌兵,這關外還不知道要生出多少亂子呢!
這樣想著,曹錚看了看在場的其餘將領道:“你們是不是所有人都認為趙統領的話是對的?”
此言一出,一眾將領皆低下了頭,但卻沒有一個人說話。
看到這一幕,趙之柱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下一刻,他輕輕嘆了口氣道:“攝政王,俗話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依我看攝政王還是趕緊去處理邊民被殺之事吧,至於這關外的十萬鐵騎,還是不勞您操心了。”
說著這番話,趙之柱的臉上得意之色更濃了幾分。
曹錚見此情形,心中的憤怒已然達到了極致。
自己長這麼大,還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囂張之人呢。
上一個這麼囂張的人,如今已經不在這世上了。
既然你作死,那我也沒必要留你了。
只是這些將領都已經被他拉攏了,居然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說句真話,這著實有些可惜了些。
按照自己原本的想法,是想只除掉趙之柱一個人。
可是,現如今看他們似乎是想要跟隨自己的這位統領一條道走到黑了。
既然是這樣,那就不能怪我心狠了。
這樣想著,曹錚的手已經按在了腰刀的刀柄上。
而就在他正準備抽刀出鞘的時候,一眾將領之中突然站出來了一個人。
此人生得身形魁梧,黑麵虯髯,神態之中頗有幾分悍將的霸氣。
只見他朝攝政王曹錚一抱拳道:“攝政王,末將董平有話要說。”
曹錚見狀,眼神微微縮了縮,隨即將原本要握住刀柄的手收了回來。
下一刻,他目光熠熠的看著眼前的董平道:“董將軍有什麼話請講。”
董平聞言,語氣十分乾淨利落的道:“以末將之見,既然咱們十萬鐵騎鎮守這一方,就應該護得此地百姓的周全,這遼東雖說並非富饒之地,但也生活著不少的百姓,如果說作為此地的駐軍,連老百姓都保護不了的話,他們憑什麼交糧納稅養活我們?所以,對趙統領的話末將不是很認可!”
此言一出,趙之柱的臉色瞬間就變了。
他抬眼掃視了一圈其餘諸將,隨即將目光定格在了董平的臉上。
“董平是吧?你是不是忘了自己的身份,你只不過是個從五品的千總,居然敢在這麼多將軍面前大放闕詞?你是不是活膩歪了?”
董平聞言,昂首挺胸的據理力爭道:“剛才是攝政王曹錚問話,屬下既然有話要說,為何不能站出來說?再說了,我說的都是實情,我不覺得自己哪裡做錯了,統領若是覺得我說得不對,大可以指出來。”
趙之柱一聽這話,頓時氣得七竅冒煙,當即就抽出了自己的佩刀。
“來人吶,給我把董平拿下!”
話音落下,外面立馬衝進來了幾名披堅執銳的甲衛。
而董平一看這架勢,不由得將目光投向了坐在主位上的攝政王曹錚。
那眼神之中帶著幾分委屈,又有幾分希冀。
曹錚見狀,冷哼一聲道:“趙之柱,本王在此,剛剛那話也是本王問的,你這麼做是想要造反嗎?”
趙之柱聞言,眼神微微一冷的道:“攝政王,這是我關外駐軍的大營,董平是我的部下,攝政王這是想要插手我軍中的事務嗎?”
曹錚一聽這話,心中的憤怒瞬間再度被點燃了。
下一刻,他拍案而起道:“趙之柱,別忘了你的身份,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我是這大慶朝的攝政王,你在我面前大呼小叫的,我現在就可以治你個以下犯上之罪!”
趙之柱聞言,冷笑一聲道:“治我的罪?你別忘了,這是在我趙某人的軍營之中,我麾下有十萬鐵騎,而你,不過帶了三萬兵馬,而且還都留在營外,你覺得就憑你帶的這幾個人能奈何得了我?你若是識相的話,就趕緊離開這裡,去安撫那些泥腿子去,這裡可不是你可以撒野的地方!”
曹錚聽罷這番話,心中的怒意已然升騰到了極致。
看著眼前的趙之柱,他怒極而笑道:“趙統領,不愧是關外十萬鐵騎的大統領,這說話的底氣就是足啊,不過,不知道我今兒個想要治你的罪,有沒有人能攔得住我?”
說著這話,曹錚緩緩抽刀出鞘,眼神之中殺意凜凜。
這樣的情形下,大帳之中的諸將皆噤若寒蟬,不敢吱聲。
而趙之柱看到這架勢,卻依舊沒有服軟的意思。
在他看來,自己的身後站著關外的十萬鐵騎,眼前這個人是斷然不敢動自己的。
要不然,他定然走不出這中軍大帳。
不過,他還是高估了自己。
因為曹錚抽出腰刀之後並沒有猶豫分毫,直接就向趙之柱砍了過去。
趙之柱慌亂之下欲要抽刀格擋,但他的速度很明顯太慢了些。
曹錚手起刀落,這位關外駐軍的統領項上人頭直接就滾落了下來。
這一幕,將在場的所有人都震住了。
他們面面相覷,但卻不知道如何是好。
曹錚見狀,臉色稍緩的道:“趙之柱身為一方統帥,卻目無朝廷,目無百姓,本王今日殺之以正視聽,以儆效尤,此事與諸位沒有任何牽連,從今往後你們依舊各司其職。”
說到這裡,曹錚將目光投向了站在不遠處的董平,面帶微笑的道:“董將軍,方才諸將之中無一人敢言,是你站了出來,身為一名軍中的將領,就得有擔當,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而你做到了,從現在起,這關外的十萬鐵騎我就交給你了,任命文書回頭我會讓吏部擬一下的。”
此言一出,董平頓時受寵若驚的跪了下來。
“攝政王,末將人微言輕,恐不能擔當此等大任吧?”
曹錚聞言,走上前去將他扶起來道:“董將軍此言差矣,本王說你可以你就可以,希望你不要辜負了我的信任,無論到了何時何地,都必須要忠心於朝廷。”
董平聽罷這番話,頓時熱淚盈眶的道:“末將謹遵攝政王教誨,定然肝腦塗地報答攝政王的知遇之恩,朝廷但有所需,我董平絕不含糊。”
曹錚一聽這話,輕輕點了點頭道:“好,既然董將軍這麼說了,我確實有件事想要將軍現在就去辦一下。”
董平聞言,朝他一抱拳道:“有什麼事攝政王您就下令吧。”
曹錚見狀,看了看帳中的諸將,隨即笑了笑道:“本王此次到關外來,主要是想要替我東北邊境的百姓向高麗國討個說法,不過,我只帶了三萬兵馬,兵力尚有所不足,所以,需要從咱們軍中再抽調三萬人一起殺到高麗國去,這些兵馬不如董將軍幫我挑一下吧。”
董平一聽這話,不由得若有深意的看了攝政王曹錚一眼。
而對方的眼神之中,似乎也別有深意。
董平見狀,立馬就明白了眼前這位攝政王的意思。
這個時候從這裡抽調兵馬,自然是要去上前線的。
而一旦上了前線,就肯定會有折損。
最後能回來多少,那就不知道了。
所以說,眼前這位的意思,應該是想自己將軍中自己不能管束,以及前任統領趙之柱的人派過去。
那樣一來,自己才能夠更快的掌控關外駐軍。
也只有那樣,才會不辜負朝廷,不辜負這位大慶朝攝政王的信任。
至於這部分兵馬最後能不能在這一戰中浴火重生,那就要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這樣想著,董平神情肅然的道:“末將遵命!”
翌日,曹錚親率六萬大軍一路往東北邊境而去。
看著滿眼的瘡痍,他心中的憤怒再度升騰。
有的村莊,連一個活著的人都沒有,遍地都是屍體。
而那些將士們,看著這一幕幕,亦是群情激憤,默默流淚。
俗話說哀兵必勝,經受這樣的洗禮之後,這些將士勢如破竹,直搗高麗國王庭而去。
對於這一戰,曹錚給他們下了命令,除非是手無寸鐵之人,否則,一律格殺勿論。
畢竟,償還血債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敵人的血來償還。
要不然,這世間又何來血債血償這一說。
而高麗人面對如此英勇彪悍的一支軍隊,根本沒有絲毫的還手之力。
更何況,身為攝政王的曹錚總能身先士卒,衝鋒在三軍的最前面,這樣的舉動不斷激勵著身後的數萬兵馬。
這樣一來,大慶國的軍隊如同摧枯拉朽一般迅速向高麗國王庭逼近。
而攝政王曹錚的兇名,也迅速傳遍了整個高麗國。
然而,當他拎著一把帶血的長刀殺入高麗國的王宮時,卻聽得高麗王的妃子們驚撥出聲。
“你們看,那個男人來了,他實在太強,太暴力了!”
順著這聲音望去,曹錚看到了一群鶯鶯燕燕,環肥燕瘦。
只不過,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臉上都帶著幾分驚恐之色。
而這些驚恐之色的下面,似乎又隱藏著些別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