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自掘墳墓,引起孫策反叛,荊州圍攻,這些他還不放在眼裡。但是李虞領兵十萬來襲,這就不能淡定了。

大將紀靈領軍七萬與汝陰禦敵,等待張遼,趙雲十萬人馬。令橋蕤,張勳,領兵兩萬前往廣陵,抵擋徐州陳登所部。

李虞在哪裡?自然在宛城,等待兩路大軍合圍。

張遼領步軍七萬,程昱為軍師,高覽為副將,進攻汝陰。

趙雲領步騎三萬,以郭嘉為軍師,顏良為副將,協助張遼所部。

徐州陳登五萬人,只是吸引眼球,根本沒有讓他進攻。

這次出兵,一是打擊袁術,二是練兵,練將!千金易得,一將難求,他記得趙雲和張遼,都是六邊形戰士。不過,現在讓他們獨自領軍還有點不放心,都給配了軍師,副將,算是下血本了。

趙雲就不說了,張遼感動的一塌糊塗。跟著呂布到處流浪,純屬浪費時間,一來李虞這裡,立馬得到重用。這恩情深似海,只能拿命去還了。

紀靈的防禦地堡做的很好,但是張遼不講武德,根本就不跟你打。繞過汝陰,就準備去壽春。

紀靈急眼了,出兵來追,趙雲又冒出來了。他嚇得又縮了回去,然後眼看著張遼直奔壽春。

紀靈知道,縮久了也會敗,糧食沒有補給呀。於是他出來決戰了,可是趙雲又不跟他打。你來我就走,你走我就追,你休息我就來偷襲,你來打我又跑了。

紀靈快瘋了,前有趙雲如同狗皮膏藥,打不疼,追不到,後有張遼截斷歸路,怎麼辦?

很快他就知道怎麼辦了,李虞來了。

一萬重甲騎兵,地面都在顫抖,一個衝鋒,紀靈主力就崩了。紀靈被生擒,受降俘虜六萬餘人。

李虞兵臨壽春,紀靈作為先鋒攻城,效果相當好,半天就破成了。袁術被梟首,屍體懸與壽春城頭。

橋蕤,張勳,閻象等人望風而降。

李虞剿滅袁術,全程只用了半個月,戰力之恐怖,威震天下,諸侯夜不能寐。

李虞留在了壽春,一是為了整合收服的勢力。而是為了招賢納士,比如淮南的魯肅,劉曄,汝南的黃巾餘孽,周倉,裴元紹,等人。

平定了袁術,讓程昱,李通,顏良,留守壽春。讓張遼,趙雲轉道宛城,從武關進攻長安。領張郃,張揚領兵從河內,進攻函谷關。

李虞已經沒有耐心,繼續浪費時間了,要加快統一速度。

進攻長安很容易,李傕郭汜授首,西涼軍樹倒猢猻散,只有兩路人,被李虞受降了。一個是老將徐榮,一個是年輕的徐晃。

長安收復,代表中原,河北完成了統一。

剩下的西涼,一盤散沙,馬騰,韓遂,曹操三足鼎立。

益州,劉璋和漢中張魯不和,玩命的掐架。原因很簡單,劉璋的爹劉焉,睡了張魯的媽。還想娶回家,劉璋記恨在心,等到他老子一死,就把小媽殺了陪葬。

張魯能願意嗎?他爹也是五斗米教的教主,能受這鳥氣?反了,報仇,於是他佔據了漢中,跟劉璋隔著蜀道對噴。

兩個菜雞互啄,張魯說:你別做龜兒子,有種出來單挑。

劉璋說:傻逼玩意兒,誰跟你單挑!有種打進來呀,我讓你一支手,我還金雞獨立。

最安定的,還要算荊州,不得不說,劉表還是有點能耐的。單人來到荊州,就取了一個蔡家女人,就平衡了荊州各大家族。這方面,比之劉備強出不少。

揚州的歸屬,已經要落下帷幕了,孫策憑藉勇猛,人格魅力,迅速征服揚州各大家族。劉繇的末路就在眼前,只困守豫章一地,手下唯一的猛人太史慈,還被李虞截了胡。

一個月後,李虞在濮陽召開了軍事會議。

主要的議題就是,統一天下,是從西涼開始,還是從揚州開始,或者從荊州開始。

這三個點,感覺都不太好弄。益州地理位置太絕了,西涼太亂,還都是騎兵,打不死,逃了更麻煩。揚州多水,騎兵沒有優勢,他也怕遭遇滑鐵盧。

結果會議吵成一鍋粥,最後他遣散眾人,問計郭嘉。郭嘉換了一個舒服的姿勢,笑道:“先取益州”

李虞不解:“明知道最難,為何要先取?”

郭嘉笑道:“益州最難的就是蜀道,相反他們的防範也最低。聲東擊西,不是沒機會。關鍵是,拿下益州後,荊州,揚州就不在有水路優勢了,騎兵照樣稱雄。”

李虞覺得有道理,原著曹操選擇的荊州,正好碰上劉表死了,佔據了荊州。可是現在劉表還不老,提前十年的荊州,還能輕易拿下嗎?

“主公不必憂慮,我方也有優勢,第一,兵強馬壯,謀士眾多,戰將驍勇。第二,主公如今威勢,天下以無人敢正面為敵。第三,我方有天子,可令諸侯,佔有大義。第四,我方地大物博,糧草充足,百姓安定。只要再有兩個豐年,百姓必然歸心。”

李虞聽聞腦子清醒了許多,對呀,我也有優勢。其實最大的優勢,就是我有郭嘉,還有田豐。這兩位頂級謀士,一加一絕對大於三。

文臣武將都不輸曹操當年:趙雲,張遼,徐晃,張郃,顏良,文丑,太史慈,一大堆猛男好吧。

等等,典韋,許褚呢?把這倆貨忘記了。典韋是陳留己吾人,許褚是曹操同鄉,焦縣許家村人,好找的很。

還有朝廷也該招賢納士了!

大軍帶回,留張郃,張揚留守長安,太史慈調任壽春太守,這傢伙可以力敵孫策。

朝廷要人才,李虞也要人才,對各大氏族開口要人。河內司馬家第一個投效,八個兒子送出六個,還有兩個小的未成年。

徐州的陳群,自薦入朝為官,李虞眉頭直跳,又有作死的!

一時間,冒出許多人,前來自薦,都是要入朝為官的,沒有人來他的侯府自薦的。

當晚,李虞砸了幾張座椅,氣還是沒消。

黛玉幾女聞言,都來勸解,黛玉讓眾人退到院中,自己走進書房。

“有煩心事?我還是第一次見你發這麼大脾氣”

“一幫拎不清的蠢貨,都願意自薦入朝,卻不來我侯府,我就不立這個朝廷,看他們怎麼辦!”

“就為這?你也說他們拎不清了,何故自己生氣!這個時代讀書人本就不多,看不清,看不遠的才是常事。你只是諸侯,他是天子,人家給天子做官,沒毛病啊。”

李虞聽著覺得味道不對,可是面對黛玉,他又不好發火。

黛玉笑道:“其實事情很好解決,你先把人招進來,再立威,讓人知道,這個朝廷當家的人是你,自有聰明人來投。”

李虞這才好受一些,抱起黛玉說道:“還是你聰明,可惜…”

黛玉搖搖頭,說道:“是你鑽進死衚衕了,以後有事可以跟我商量,不要自己憋著”

“好”

“唉,你幹嘛?”

“生兒子”

“不行,她們都在外面呢”

“那就晚上,記得給我留門啊”

次日,朝廷冊封各級官員,賈詡擔任中書令。

各路官員上朝,卻見不到天子,李虞坐在主位,發號施令。有頭鐵的蹦出來,砍了兩個,其他的人才看清現實。

有的憤然離去,有的冷眼旁觀,還有的四處奔走,不知如何自處,只有少數來到李虞府上求見。

第二天上朝,李虞更過分,把皇后伏壽摟在懷裡調戲,朝理才炸了鍋。有人當場翻臉,要殺李虞,以撥亂反正,有人直接拔劍行刺。

只是還沒近身,全部身死道消。

看著地上還在淌血的屍體,李虞突然有所名悟,名不正,則言不順,他在強勢,也只是第二個董卓。這不是他想要的,不斷的去殺人,不斷的糾正人們的思想,這要浪費多少時間?

不如殺一次,解決所有問題!

十日後,召開第二次緊急會議。

李虞開頭只說了一句話:“我實在不喜歡殺人,可是滿朝諸公都在逼我殺人。我不想篡漢自立,可是名不正,我招不來人才。我沒時間這樣浪費,更不想不斷的殺人,逼迫那可憐的天子。思索良久,我決定,稱帝!誰贊成,誰反對?”

好半天,下面都鴉雀無聲,直到張遼第一站出來:“末將願為主公效死,擁護主公稱帝”

張遼之後,張郃,鞠義,褚燕,張揚,太史慈,顏良,文丑,高順,最後趙雲也都支援。

好!武將全票透過,這是好兆頭。

文官這邊,戲忠,田豐,沮授,審配,程昱,第一批站出來擁護。郭嘉,荀攸,賈詡,魯肅,劉曄考慮一下後,也選擇擁護。

只有荀彧始終沒有動,他盯著李虞,想得到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李虞不想跟他廢話,為他一個人,浪費太多時間,你荀彧是人才沒錯,卻也不是無可替代。

荀彧被停職,回家修養,賈詡去跟天子談談禪讓事宜。

所謂禪讓,那就是把手段都用上,讓也得讓,不讓那就吃你的席,最後一紙遺詔,照樣吃你的席。就看你心裡承受能力強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