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虞進到書房,荀彧和郭嘉正在等他,行禮過後直奔主題。

“幽州的局勢,主公其實不必著急,讓袁紹和公孫瓚先分開勝負再說。估計沒有一年半載,他們打不完。”郭嘉先開口。

荀彧點頭同意:“我和奉孝看法一致”

李虞也是這麼想的,現在過去,三方混戰?沒有半點好處,還有可能促使他們聯合起來,對付自己。

“其他諸侯有什麼動靜嗎?”

荀彧回道:“據說,曹孟德已經快要整合兗州了。袁術盤踞了半個豫州,還要揚州部分地區。揚州的劉繇,和會籍的嚴白虎打的正凶。益州和漢中路途遙遠,訊息閉塞暫時沒有訊息。”

郭嘉說道:“袁術佔據了汝南,壽春,南陽,廬江等地,相當於半個豫州,小半揚州。李傕郭汜殺了王允,佔據了長安,囚禁了天子。呂布跑去了上黨,依附了張揚。張濟似乎與其他西涼諸將不和,退出了武關,佔領了宛城。他與荊州劉表應該做了和談,劉表默許了他的行為。但是劉表也做了防備,讓一個叫劉備的駐守新野,明擺著防範張濟。”

李虞有點驚訝:“沒有想到王允已經死了?劉備怎麼去了荊州?”

郭嘉回道:“王允掌控長安後,沒有及時安撫西涼軍,沒能及時扛住反撲,身死也是必然。主公認識這個劉備?”

李虞點頭:“在諸侯聯軍認識的,其人有高祖之志,其才能不下曹孟德”

荀彧和郭嘉很意外,李虞難得對一個人有這麼高的評價,於是默默記住這個名字。

荀彧說道:“主公此去長安,感受如何?當今天子蒙難,可有營救的機會?”

李虞不答反問:“文弱可否回答我,迎奉天子後如何安置?常駐鄴城?滿朝文武官員能答應嗎?”

“這,總比囚禁長安強吧!”

李虞搖搖頭繼續說道:“若是隻救天子一人,我一個人去一趟就可以了。可是,沒有朝廷的天子,還是天子嗎?那他和過來求援的劉和公子,有什麼區別?”

荀彧懂了,天子一個人出了長安沒有用,天下人可以不承認。必須把滿朝公卿都救出來,才行,否則隨便擁立一個宗親,照樣可以說是天子。

還要地理位置,鄴城雖好,卻是太過靠北了。最好的地方是洛陽,可是已經成了焦土,青州也不合適,怎麼辦呢?

李虞想了一下,說道:“劉和的事,也不能完全不管。否則他必懷怨恨之心,這樣,讓張郃領兵一萬,帶著劉和去幽州轉轉。扎個釘子在幽州,日後再說”

郭嘉和荀彧覺得有理,於是會議結束,荀彧去通知張郃,郭嘉去通知劉和。

李虞則讓人通知沮授,田豐,戲志才過來議事,他要了解一下最近治下的情況。趁著這段時間,他放出寶鏡中的幾女。

韓昭見到眼前換了地方,一萬個為什麼,李虞一一解答。韓昭越發肯定,他肯定是來找自己的人,擁有如此神奇的寶物。

韓昭眼晗春意,抱住李虞,什麼都沒有說,卻又勝過千言萬語。

這個妖精!抱起美人去了午休的軟塌,妙玉幾女翻了個白眼,轉身離去,只有香菱呆呆的留在屋裡。不一會兒,屋裡就傳來美妙的聲音。

李虞這幾天過的很嗨,白天有韓昭這狐媚子抵死纏綿,晚上有昭姬慾求不滿。

主要是離開了他,昭姬沒有安全感,所有每晚主動又熱情。但是人菜癮又大,每次都求饒,下半場都是香菱幫著分攤火力。為此,小婉總笑話她,裝乖撿漏。香菱不會懟人,李虞只能幫她出氣,把小婉一頓收拾,直到這娘們求饒為止。

戲志才離得近,當天晚上來彙報了情況,冀州附近沒有什麼事,流民安置也沒出問題。誇讚了李虞制定的,公社,集體管理制度,杜絕了奸細,防範流匪作亂。

田豐,沮授離得遠,還不知道要幾天能到。

李虞也沒閒著乾等,找些工匠開始研究水泥,火藥,農具,紙張等等。

沮授和田豐到來的時候,還帶了一個訊息:袁紹和公孫瓚打起來了,戰場在盧龍要塞。公孫贊人少,只能採取守勢,袁紹兵強馬壯,但是久攻不下。

田豐提議:出兵滅了袁紹!

這出乎了李虞的意料,他以為田豐應該和郭嘉一個意見,坐山觀虎鬥才是,怎麼會這樣?

“元皓可否說說理由”

田豐整理一下思路,回道:“其一,袁本初四世三公,卻枉自為人,勾連異族禍害我漢人。豈不知與虎謀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其二,他請人進來容易,等佔據了幽州,再想把人送出去,何其之難?其三,公孫瓚雖有野心,但無大過,且多年鎮守幽州,抵禦異族,民心,軍心都還是有的。”

沮授點頭同意,他和田豐私交很好,都是同進同退。

李虞在考慮,田豐的話有一定道理。他的考慮點,是以民族大義出發,出兵可以收貨很大的名望。

郭嘉的考慮也沒有毛病,他是以我們自身情況考慮。坐收漁利,等兩敗俱傷,才是上策。

這個事情也給他提了一個醒,不能因為一個人的名聲和能力,盲目的相信。現在的郭嘉才二十出頭,遠沒有達到鬼才的級別。而且這貨有點逗比屬性,三不知的冒出幾個不靠譜的想法,讓李虞覺得不靠譜。事實證明,人才也是需要時間來成長的。

而田豐閱歷更加豐富,考慮問題反而更全面。比之此時的郭嘉,似乎更勝一籌。看來出兵一萬,有點草率了!

“元皓,你來做軍師,讓子龍帶萬人馬,鞠義帶一萬人馬,匯合俊義,討伐袁紹和公孫瓚。一個吃裡扒外,一個犯上作亂,都不是好東西。”

“主公,三萬人馬,對一個尚可,對兩個,是不是少了一些?”

李虞看著田豐,笑道:“也沒說讓你一次對付兩個呀”

田豐一愣,拍了下額頭,笑道:“是我糊塗了,先搞定袁紹,再處理公孫瓚,逐個擊破才是正理”

不愧是智者,一點就透。

“元皓此行,還有一個任務:帶上郭奉孝,好好的教導一下,觀察一下張郃和趙雲,看看他二人誰適合擔任主將。”

田豐看著李虞,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主公這是想培養郭奉孝?還有張郃,趙雲?”

李虞點頭回道:“奉孝年輕,且聰慧過人,只是閱歷不夠。元皓多帶帶他,日後也有能挑大樑的人才。張郃,趙雲心性都不錯,只是能力我還不確定”

田豐同意,說道:“主公思慮不錯,奉孝多智,且年紀不大,張郃堅毅,趙雲沉穩,大有培養價值。”

商議已定,兩人離去,李虞繼續他的造娃大業。

黛玉,寶釵,妙玉,這些女子都還沒有孩子,嘴上不說,心裡肯定有想法的。唉!任務很重,都是體力活啊。

時間匆匆一個月,幽州的戰事並不順利,袁紹的異族騎兵,雖不得人心,戰力卻不弱。要不是趙雲發揮的不錯,搞不好還要大敗而歸。

就在我方要敗之時,鞠義異軍突起,先登營激起血勇,將烏桓騎兵打的節節敗退。要是李虞在此,他肯定要喊個:牛逼!

原著中,袁紹能在界橋打贏公孫瓚,就是靠了鞠義的先等營,把白馬義從打殘了。華夏曆史上,步兵勝騎兵的還真不多,可是那都是重甲步兵。

而先登營的裝備,就只有一面大盾,一把後背大刀,一頂銅盔。就這還是打贏了烏桓騎兵,可見其悍勇。

有了一次勝利的經驗,田豐迅速調整了隊伍排列,先登在前,大戟士在中,趙雲的騎兵在側面打突擊。

戰事開始一面倒,袁紹很快敗退。公孫瓚眼見袁紹拜了,立刻轉守為攻,發起進攻。

郭嘉見公孫瓚出來了,出了一個主意,直接退下來,轉道盧龍要塞。這一操作直接閃了眾人的腰,這打著袁紹,怎麼突然換對手了?

田豐還是老辣,很快就領會了,立刻下令:“轉佔盧龍,一舉將公孫瓚趕出幽州”

公孫瓚追趕袁紹五十里,一掃這麼久的憋悶之氣。可是凱旋歸來的時候發現,家沒了,差點沒從馬上載下來。

要不是人困馬乏,他肯定下令攻城。

城裡郭嘉,可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讓趙雲趁機搞一下。趙雲也是憋悶已久,之前敵不過烏桓騎兵,那是他的騎兵訓練時間太短,現在面對疲兵,再打不過,他也沒臉混了。

趙雲出城一陣廝殺,公孫瓚的白馬騎兵很快潰敗。追了袁紹五十里,一去一回就是百里,一天沒吃東西,還廝殺過一場,現在怎麼打?

公孫瓚敗了,帶著兩千殘兵退去了遼東。白馬義從被俘八千多人,可是都不願投降,田豐打算都殺了。郭嘉出了一個主意:用他們彼此的命,威脅對方,一個不降,全部連坐。最後派趙雲去遊說,他找到一個真定老鄉,叫夏侯蘭的,很快勸服了一大批人。

八千白馬義從降了,可是他們只認趙雲。田豐有點生氣,直接詢問趙雲想幹什麼?擁兵自重嗎?

趙雲懵了,他真沒這意思。郭嘉建議,趙雲自己回冀州,找主公請罪,這也是敲打一下他。畢竟趙雲投靠李虞的時間太短了,這一下收攏八千騎兵,換誰都不能放心。

趙雲連夜趕回來,找到李虞陳情原委。李虞將其扶起,親自寫了一個任命:白馬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