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的熱鬧不談,李虞帶著他的人,一路向東,走了快一個月才到北海。

沿途的風景就不提了,紅樓世界雖然亂,卻也到處都是村莊。

最繁華的,還要數水滸大宋,底層百姓或許生活條件不好,可人口眾多啊。

可這三國,真的是一言難盡,十個村子九個沒人。連狗叫聲都沒有聽到過,可見荒蕪程度。

北海郡地處青州,東面臨海,西臨泰山,南接東萊,北接臨淄。原來人口有三十多萬,經黃巾之亂後,人口減少至十幾萬,儘管如此,也比中原其他郡縣強出不少。

十幾萬指的是良籍,不包括流民和私奴。

從孔融手裡接管戶籍,帳簿,李虞腦子裡嗡嗡直響,這他媽是個巨坑啊。

郡外數萬流民,孔融的策略就是:驅趕?然後就沒有然後。

郡中富戶世家,不管不問,而且孔融的工資,和軍隊的錢糧都是這些人湊的。

這他媽怎麼弄?天坑開局,看著傻笑的孔融,他有幾次都想一巴掌拍死這貨。

招出崑崙鏡,放出所有親兵和家眷。讓親兵去整訓北海軍,讓黛玉帶著家眷去府邸安頓。他自己帶著武安國,孔融,四處收攏流民,建房,劃村,立戶,屯田。

這一忙活就是一個多月,城裡城外總算有個樣子。錢糧哪裡來的?崑崙鏡裡存的,紅樓世界蒐集的,梁山用了一點點,現在有用處了。

一個月,收流民二十萬,真的是恐怖數字。一說北海收流民,青州的,徐州的都來了,泰山賊都來了不少。

全部收留,分地,造房,屯田。使用農村大隊管理制度,大鍋飯,財產共有,公分分配製度。

李虞的名字,瞬間傳遍了青州,不少寒門來投,還真碰上幾個名仕:孫乾,戲忠,都是慕名而來,讓李虞抓了壯丁。

兩人都是寒門,戲忠身體不好,李虞用內功專門為其梳理了一番。這是個大才,他是曹操的第一任謀士,幫曹操集團初期打下了基礎,可惜早早病逝了。

最,最,最重要的是,他死後為曹操推薦一個謀主:鬼才郭嘉,郭奉孝!

看三國演義的書迷,都有一個說法:奉孝不死,孔明不出!說的是,郭嘉要不是早死,孔明出不出山都一個結果。

赤壁大戰曹操不會輸,那天下必然一統,那時孔明出山有什麼用?劉備三顧茅廬,他肯定不會出山,可見郭嘉之能。

李虞的執政理念,與當前的世家多有衝突,又沒有家族背景,註定他很難得到世家認同。

要解決這個問題,要麼選擇聯姻,要麼強勢鎮壓,想想就頭疼。

聯姻先不考慮,目前也沒有合適人選,鎮壓的話,現在也不合適。因為他不想把名聲搞得太臭,把人才都嚇走,得不償失。

前幾天,香菱等幾女,陸續發來飛鴿傳書,各路諸侯陸續回到駐地。香菱信中提到一個事情,韓馥手下:沮授,田豐等人密謀袁紹入主冀州,問怎麼處理。

李虞記不清原著內容,找來黛玉問問怎麼辦。結果黛玉給出了一個意外的答案:沒讀過三國!而且現在的情況,跟她知道的三國曆史也有出入。

她沒聽過三英戰呂布,也不知道劉備三兄弟去過虎牢關。考慮的現實情況,與所知的出入較大,她也不好亂做謀劃。

李虞也是昏了頭,紅樓世界好像還真沒有三國演義,也不知道是羅貫中出了意外,還是根本沒這人。

李虞思考了一下,給香菱回信:第一保證韓馥不死,第二不要管他們怎麼弄,不許韓馥讓位。

他的想法很簡單:韓馥不死,袁紹就沒理由進駐冀州。韓馥不讓位,手下謀士就沒理由接袁紹進冀州。這幫文士,也是要名聲的,背主,弒主的名聲,他們也是扛不起的。

就看他們能玩出什麼花活了!一幫子玩陰謀詭計的傢伙。

放下亂七八糟的事,李虞正在召集一幫木匠造船,造海船!他有圖紙,水滸世界搞出來的最新海船。

可是隻有圖紙,沒把大匠師帶來。所以,只有李虞帶著工匠們自己摸索打造。其實有個人比他更合適,就是探春,她曾主持過新船的研發工作。

可惜她現在人不在,這個世界,也不適合她們拋頭露面,至少現在不合適。等他的實力足夠了,那時再有反對的,他也能很快解決。現在不行,有事兒他傷不起,也不划算。

半個月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香菱來信,韓馥沒事了。可是他們出了歪招,她有點招架不住。

袁紹請了公孫瓚合謀冀州,公孫瓚見是聯軍盟主,也沒考慮那麼多就答應了。結果,袁紹反手將公孫瓚給賣了,說是他要攻打冀州,目的就是殺了韓馥。意圖就是嚇跑韓馥,讓他主動讓出冀州。

要不是香菱用移魂大法,將韓馥控制住,只怕這貨早被嚇死了。可是公孫瓚馬上就要來了,香菱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李虞也是頭疼,分身乏術啊,關鍵是他的智囊團都是女子,現在還都不能出來扛旗,真是傷腦筋。

跟黛玉商量一番之後,由她留守,武安國和孫乾分別負責文武要事。李虞帶著戲忠和親兵衛隊,去一趟冀州。河北四州至關重要,不能給袁紹任何機會。

另一方面,按著袁紹打,也能變相提升李虞的聲望。把他從單純的武將形象,變成一個真正的諸侯。

李虞感覺時間緊迫,只能親自下場了。

五天後,冀州鄴城,公孫瓚帶兵剛剛抵達,袁紹就冒了出來,兩方對罵了起來。

公孫瓚罵袁紹卑鄙,利用他做刀,算計韓馥。可是他既然來了,就不能給別人當刀,必須把算計他的人,還要他的目標一起吞了。

袁紹罵公孫瓚血口噴人,瘋狗亂咬,故意挑撥關係。

韓馥站著城頭,面無表情,臉色陰沉。

手下文武官員,都看著他,神色複雜。主要還是韓馥最近的表現,完全異於平日。但是,也緊緊就是如此了,他的能力,改變不了冀州現在的局勢。

有能力改變冀州的,就是城下那兩個人,一是袁紹,他是最理想的人選,四世三公,聯軍盟主,眾望所歸啊。

二是公孫瓚,此人一身軍功,與幽州威望很高。他入駐冀州也能改變冀州,只是這人武重與文,他們很多人可能不被重用,因此最理想人選還是袁紹。

就在眾人胡思亂想的時候,兩家幹起來了。公孫瓚的白馬騎兵很猛,袁紹手下兩員猛將,顏良文丑夾擊,也頂不住白馬義從的進攻。

正當袁紹要潰敗時,一支騎兵從南面快速本來,一色的黑衣玄甲,連人帶馬都被戰甲包裹。沒有任何訊號,也不廢話,一來就開幹,最顯眼的是他們的主將,銀甲白袍,騎赤兔馬,威風凜凜。

騷包的正是李虞,他也不想這麼騷,可是黛玉說的有道理:這是一個標杆,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李虞。要把人設立起來,戰場上給敵方軍隊帶來震懾,還有提升我方士氣。關鍵是讓所有人都知道,戰場上你就是無敵的代言。

李虞一馬當先,所過之處無不屍首分離,一丈之內非死即傷。親兵衛隊都是練出真氣的人,從紅樓就開始修煉,如今隨便拉出一個都是一流高手。

這一幕,讓公孫瓚,袁紹,還有冀州文武都無比震撼。

李虞幾個來回,戰場中間已經沒了活人,公孫瓚和袁紹各自收攏部隊,退到了一旁。

李虞停止衝鋒,衛隊在他身後一字排開。

“袁盟主,公孫將軍,好久不見”

被李虞這麼一聲喊,袁紹和公孫瓚這才仔細打量他。

“你,你是孔北海麾下的部將,叫什麼來著?”袁紹有點宕機,他是真沒把這個人看在眼裡,連名字都忘了。

“原來是李太守,你不在北海納福,派冀州來做甚,你我兩家並無恩怨,何故來此趟這渾水。”公孫瓚不認為李虞是來佔地盤的,只因為他只帶了二百人,這夠幹嘛?

李虞呵呵一笑,回道:“冀州自今日起,歸我李虞所有,誰贊成,誰反對?”

袁紹那個氣啊,指著李虞,你,你,你了半天,硬是說不出一個字。他也怕死啊,這貨要是直接奔他殺過來,怕是跑都跑不了,那可是赤兔馬王。

公孫瓚也很憋屈,先是被袁紹利用,現在下定決心一博,卻又遇到這個煞星。從剛才的戰鬥看來,白馬義從幾乎拿他沒辦法,他真的衝自己來,怕是難逃一死。

公孫瓚性剛烈果敢,打不過就走,絕不拖泥帶水。

他走的瀟灑,卻苦了袁紹,一支孤軍,哪裡是李虞的對手?就在他糾結,是走是留的時候,鄴城城門開啟了,韓馥帶著一眾文武迎了出來。

“冀州韓馥,拜見主公!”

韓馥大禮參拜,把袁紹和他身後一眾冀州文武,都雷的不輕。

袁紹再不甘心,也知道事不可為了,只能先退回渤海修整,靜候時機。

鄴城刺史府,一眾文武分列兩邊,李虞坐主位,韓馥站在旁邊介紹手下人:“這是我冀州上將趙浮、程渙、麴義、張頜,高覽。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歷、審配、田豐、沮授等,都是我冀州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