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董卓亂政,東郡曹操發矯詔討伐董卓。各地諸侯紛紛響應,與酸棗集結會盟,號稱十八路諸侯。

這十八路,分別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董卓哪可能坐而待斃,先派了大將華雄來虎牢關迎敵。結果華雄自負驍勇,連斬數將,還不知道收斂,碰上了關公,初戰送了人頭。

遠處聯軍軍營中,一個白袍小將看到這一切,微微一笑。

“還真是三國,還是演義小說裡的三國。這可不是個好的時代啊!”

這人真是李虞,他帶著三百人馬,四處遊歷,探聽到諸侯討董,就想來碰個運氣。路遇北海孔融,便說慕名前來投奔,孔融大喜,收為偏將,如此才順利進入聯軍大營。

李虞悄悄回到營帳,將黛玉,寶釵,探春放出來,他需要人幫他參謀當下的局勢。

“我們還是和之前一樣,控制皇帝不行嗎?”寶釵問道。

“恐怕不行,現在的小皇帝,怕是已經震懾不了各地諸侯了。而且他自己就是一個傀儡。”探春否決了寶釵的提議。

“皇帝還是要見一見,不搞個正經身份,很難在地方上立足。這個時代,很多規則,其實就是一個幌子,人們尊敬世家,遠比敬畏朝廷更甚。”黛玉說出她的意思。

李虞點頭同意,說道:“我也是這麼想的,現在盟軍裡揚名,再謀個官身,搞一塊地方發展勢力”

“我覺得這個北海孔融就不錯,直接拿下他,佔據北海,圖謀青徐,背靠幽冀,進取兗豫,還有大海依託,多好!”探春說道。

寶釵也點頭同意:“三妹妹說的就不錯,與其去找皇帝,不如直接拿下孔北海,這就是死讀書的腐儒。拿下他,讓他當眾退位,這樣明正言順,反而無人可以說嘴。”

黛玉也同意,補充道:“既然要動手,不如一次到位,北海孔融,徐州陶謙,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廣陵太守張超,這幾個相鄰的人,一次給他搞定。”

李虞和寶釵,探春都來了興趣,黛玉繼續補充道:“咱們分頭行動,一人控制一個,夫君現在北海立足。然後迅速收取徐州,徐州搞定了就接手兗州,然後是豫州,中原必須拿到手,不能給曹操機會。中原穩定下來,再取冀州,青州。有了五州之地,稱霸就不是難事了。”

李虞想了想,搖頭道:“你想簡單了”

黛玉問道:“什麼意思?”

李虞道:“你低估了世家,還要家族出身的光環,光有地盤,不得人心是沒用的。袁紹,袁術有什麼才華?只因出身好,各方豪傑自願臣服,競相投奔,這就是名望的好處。劉備有什麼?一箇中山靖王之後,就能混的風生水起。”

“那我們怎麼辦?難道爺要改個姓?”這話有疑惑,也有調侃的意思。

李虞在探春的挺翹上拍了一巴掌,說道:“你這丫頭欠收拾,今晚給爺等著。”

他又看向黛玉,說道:“你的策略沒什麼大毛病,關鍵部分需要調整一下。聯軍名望最高的是袁紹,他的目標是冀州。咱們先一步拿下,讓他找別的地方。其次是曹操,兗州和豫州,也必須拿下。這兩個州,受黃巾影響最多,世家最薄弱,治理也最容易。曹操失了中原,袁紹失了河北,不知他們何去何從?”

“那就分一下任務吧,咱們怎麼分?”寶釵問道。

李虞手一招,崑崙鏡出現,又放出五個人:妙玉,香菱,晴雯,尤二姐,尤三姐。

李虞把計劃重複一遍,最後分配道:“接下來分工,香菱去冀州,小婉去兗州,探春去徐州,二姐兒去豫州,三姐兒去東郡,寶釵去陳留。”

“我再重複一遍,首先,你們看著的人不能死。其次,摸清他們手下的文武情況。最後,保護好自己。”

李虞說完,幾女逐一跟他擁抱,算是告別。幾人閃身離去,各自去尋找自己的目標。

關羽斬了華雄,有人歡喜有人愁。聯軍不想著趁勢進攻,反而在大營搞起了派對!就連休息中的李虞,也被通知可以去中軍帳飲酒。

聯軍歡呼了兩天,第三天就變了,因為董卓這個狠人,直接把袁家,在洛陽的男女老幼全部砍了頭。聯軍諸侯也跟死了親爹一樣,都焉了。

還沒等袁紹咆哮,問候完董卓全家祖宗,呂布就來耀武揚威了。

河內太守王匡,想給老大袁紹分憂,於是推薦手下大將方悅。方悅賣相不錯,虎背熊腰,卻成功給人家送了一血。

下一個是上黨太守張揚的愛將,穆順,出門雄赳赳,回來變人頭!

李虞看的正過癮,想著下一個是誰,結果大瓜落在他自己頭上。

孔融一本正經地說的:“我手下有員上將,姓李名虞,字懷民。勇猛無比,可勝呂布”

他說完還拉著李虞到中間,給各路諸侯作揖行禮。李虞也是無語了,不知道這孔融是有意還是無意的?

如果是無意,那就整整他,如果是故意為之,那就不能留了。

李虞還在走神的功夫,營外忽然喊聲大作,這是開始了嗎?

袁紹和各路諸侯,都好奇的趕往營外的塔樓觀看。李虞自然緊跟其後,上樓一看,好傢伙,這不是三英戰呂布的名場面嗎?

張飛手持蛇矛,與呂布的方天畫戟戰鬥正酣。轅門之下,關羽和劉備騎馬靜候,這是隨時準備上場的意思?不是說鬥將的時候,不能以多打少嗎?

他有些不理解這種鬥將的行為,小時候覺得挺好看,大了感覺很傻。幾萬人,或者幾十萬大軍的對戰,怎麼會弄出這種鬥將的蠢事來!現在想想,這才是三國演義的魅力所在,沒有這一次次鬥將,誰看三國,誰玩三國遊戲!

在李虞思想跑偏的時候,關羽和劉備已經上場了,三個正被呂布一人圍著打。沒錯,就是呂布一個人,圍住三人打。赤兔馬速度是真快,李虞經歷了幾個世界,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神駒。

聯軍沒有為他們搖旗吶喊,因為都覺得丟人,三打一還沒能勝,哪有臉助威?

就在眾人出神的時候,劉備不小心,被呂布的畫戟月牙劃傷,關羽,張飛兩人也失去了戰心,一左一右護著他,邊打邊退。

這不對啊,怎麼就輸了呢!這和書上寫的也不一樣啊?

眼看呂布騎馬就要追來,張飛趕走劉備的馬,大聲喊到:“大哥,二哥速走,三姓家奴來戰!”

關羽聞言,趕緊要回馬助戰,又擔心大哥,正不知怎麼辦。劉備趴在馬背上,肩膀不斷流血,人似乎已經昏迷了。

李虞一陣煩躁,是不是他這隻蝴蝶,引起的偏差?但願劉備不要這樣就嘎了,不然三國就少了很多樂子。

眼看張飛就要脫力,李虞也不在猶豫,飛身越下箭樓,展開李滄海教的馮虛御風,在呂布下殺手前趕到近前。

呂布驍勇善戰不假,可是他沒遇到過武林高手啊,只一個照面,他就飛了出去。直到屁股落地,劇烈疼痛才清醒過來:我是誰?我在哪?我怎麼了?

懵逼的狀態下,靈魂三問也沒能找到答案。直到他看到赤兔馬,正被一個人騎著四處奔跑,像是在馴服?

怒從心頭起,他爬起來,撿起方天戟就衝了過去。李虞正全心全意的馴馬,這馬是真野,認了主,一般人它還不讓騎。

餘光看見呂布又來作死,他也不慣著,隨手一招:亢龍有悔,隔著一丈距離,正打在呂布腳下。土石飛濺,勁風狂卷,將呂布掀翻五六米。這些是真把他嚇到了,連兵器都不要了,趕緊往回跑。

李虞不再管他,全心全意馴服赤兔。這個場面,在外人面前,就好像是耀武揚威。聯軍大營傳來熱烈的歡呼,士氣空前高漲。

李虞也懶得管他們叫什麼,現在他只想馴服他的大寶貝。

這一戰,全天下的人,一大半記住了李虞的名字。三英戰呂布成了笑話,呂布狼狽不堪的樣子,也映襯李虞這天下第一的武力。

黃昏時分,李虞騎著赤兔回營的時候,一群人來跟他說話。有公孫瓚,曹操,有逢紀,他是替袁紹來的。還有一個是閆象,他是替袁術來的。最後一個是張飛,他是來道謝的,李虞只是拍了拍他肩膀,武夫自己就明白意思。

回道營帳,剛吃飯,孔融就過來了,他的目的是:要李虞去大帳,鼓動諸侯趕緊進軍。

李虞怒氣爆發,恨不得一掌斃了這蠢貨。我他媽辛苦一天,你一句關心的話沒有,就要這要那,你他媽以為自己是誰?難怪後來被曹操砍了,真是沒有情商。

李虞壓住怒火,施展移魂大法,讓他老實回去睡覺,打仗的事情,你個文官積極個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