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宋軍和西夏大戰的訊息,剛剛傳開,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就已經再無顧慮。

十月,耶律洪基集結大軍近七十萬,這次他想一次性解決女真蠻子。

耶律洪基的打算很好,可是有人不配合,首先就是耶律洪基的太皇叔,耶律重元。

耶律洪基的大軍,剛跟金國對上,後方耶律重元直接偷家。

歷史上有名的皇太叔之亂,提前爆發了,而且背刺的很徹底。

耶律洪基人馬眾多,可是皇太叔據城而守,又糧草充足,這一波要是能守住,輸贏還真不好說。

金國直接懵逼了,人剛打到門口,他們都做好拼命的準備了,怎麼敵人連夜又回去了?搞得完顏阿骨打,都有點懷疑人生了。

耶律洪基果斷回程,決定先解決耶律重元。只是人多了點,幾十萬大軍,來回折騰,消耗有點大。要是不能短期內拿下城池,他就算完了,大遼也就傷筋動骨了。

得知遼國內部不合,金國坐不住了,直接宣戰。

遼國的訊息很閉塞,傳到大宋最起碼延遲半個月。十月底,耶律洪基沒能順利平叛,撤軍退往盛京。並且分兵上京,西京,大同,萊州,奉聖州等要地。

耶律重元也看到了機會,耶律洪基為了伐金,將全部糧草都集中到了遼陽,如今周邊都缺糧,根本養不活他龐大的軍隊人數。

於是,他憑藉足夠的糧食,迅速收服了幾隻隊伍。

耶律洪基頭都大了,內憂外患不斷,國內又糧食吃緊。他的第一想法,就是找宋國要歲幣,於是派出使者,還一連派了三波。

吳玠負責北線防禦,直接將使者給堵在了路上。不管你派幾波人,反正過不來。

再說西夏,李乾順派出使節求和,願意賠款,沒提割地。

攝政王李虞,派吳用,專門負責和談事宜。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吳用一腦門黑線,這位老大的心思,他是真的猜不透。這談判,要怎麼談?談到什麼程度?你總要畫個圈圈,他好發揮特長啊!

你一上來,什麼都不說,就讓咱去談,談個屁啊。等等!談個屁?他猜到李虞的意思了,就是談個屁,根本沒有談的必要。主動權在我,要打要合,咱們說了算啊。

想到這一點,他也不急了,每天該吃吃,該喝喝,就是不去見使節。

這可把西夏使節急壞了,每天催問。最後自己找到吳用府上,責問他為何遲遲不見面。

吳用也是好笑,直言身體不舒服,還要再休養一段時間。

使者直接去皇宮求見攝政王,王爺更忙,沒空見。

就這樣,拖拖拉拉一個月,韓世忠和宗澤分兵包圍興慶府,大戰一觸即發。

李乾順的第二波使節進了開封城,這次是帶著誠意來的。同來的,還有一位據說是西夏最美的公主。

攝政王要的是女人嗎?要的是輿論,是拖延時間,讓金遼打的更猛烈些。

這個度不好掌握,第一不能讓金國快速做大。第二不能讓耶律洪基快速平定叛亂,第三不能讓耶律重元快速落敗。

最好是三方形成僵持,持續消耗。等大宋打殘了西夏,再來收拾他們。

理想是好的,可惜敵人不按常理出牌啊!

十二月十日,皇太叔耶律重元不按常理出牌。他不去幹耶律洪基,卻調轉馬頭對準了金國。

兩方一接戰,耶律重元的狗腦子,就被打成豬腦子。一戰過後,好容易招攬的十幾萬人去了大半,倉惶逃到遼陽,差點把命送給了金人。

皇太叔廢了,他的心氣,野心,還有對遼皇的恨,都被金人乾沒了,等於提前退場。現在只是苟在遼陽,等著斷氣的一天。

金國還是做大了,收降了遼國三分之一的地盤,十多萬人馬。

耶律洪基氣到吐血,把李虞也搞得異常糾結。是給耶律洪基送點糧食,讓他們接著幹,還是親自入場?

可是單論戰鬥力,宋國還是差了很多。練兵也不是一時能搞出來的,他更是不能離開東京。萬一皇宮裡趙佶醒了呢?要是岳飛能早點出山就好了,早點練出岳家軍,等等,好像漏掉點什麼。

武穆遺書!之前在系統裡,好像兌換過這玩意。仔細回憶,還是可以清晰的記得,系統出品,還是不錯的。只是穿越之後,系統好像就沉睡了,怎麼都喚不醒。看來只是新手福利,以後不知還能不能再出來。

將武穆遺書寫出來,又讓寶釵,探春,等幾個姑娘都抄一遍。然後分別送給韓世忠,吳玠,劉錡,宗澤等幾個將領。就連花榮,呂方,林沖,關勝,盧俊義,杜壆,方臘,石寶,王寅,都送了,萬一有一個開了竅,那不就賺了嗎!

光靠這些還不夠,是不是搞點熱武器?實在不行,弄點炮仗,嚇唬一下馬匹也是好的。

說幹就幹,找來黛玉,把想法一說。

黛玉眼睛越發明亮,用炮仗驚馬?改良炮仗?別說,還真有可能。

黛玉剛要發表意見,結果李虞直接走了,說是要陪老婆逛街!這可把她氣的不輕,你安排完就走,我們就該玩命給你幹!

要是她知道李虞的想法,估計真能嘔氣到吐血!

攝政王表示:有事秘書幹,她是秘書長,不讓她幹,讓誰幹?

黛玉讓人去搜集全城的炮仗,尋找炮仗作坊,工匠,原材料等。

李虞則去看望西夏公主,外交關係還是需要維護一下的。至於西夏使節,再等等,攝政王很忙,議合大臣又病了,只能再等等。

時間來到政和六年,元月十三,有道人林靈素求見官家不得,改求見攝政王。李虞直接回復:從哪裡來,滾回哪裡去!別丟道家的人。為道者,當盛世入深山苦修,亂世出山救濟世人,否則就是騙子。

林靈素聞言苦笑,只得默默的離開。

元月十五,韓世忠來信請示,接著打,還是接著耗?

李虞回信:是戰是和,你自己看著辦!戰機瞬息萬變,自己把握,就是和談結束了,你該打還打。是戰是和,從來都不是那張紙能決定的。有便宜不佔,你就是個憨憨。

韓世忠收信後,把信給种師中,陳希真,宗澤等人觀看。然後眾人不用開口,就瞬間達成了默契:打!

陳希真提供了一個思路,李乾順不是堅守興慶府嗎?咱們給他來個堅壁清野,把周圍千里都給他搞的了無人煙。

他興慶府,十萬大軍,加上幾十萬人口,能吃多久?一年?又不是耗不起,只要他出城種糧食,要麼搶了,要麼燒了,搞完就走。

這是絕戶計,夠毒的,但是很管用,而且傷亡小,操作也容易。

韓世忠覺得可行,先按這個來,有什麼變故再說。

於是,韓世忠,陳希真,宗澤各領五萬人,成三才陣,將興慶圍住。除了破壞城外莊家,房屋,就是遷徙居民,並不攻城。

不到三天,李乾順就知道他們要幹什麼了。李察歌要出城拼命,多仁洗忠勸李乾順突圍,遷都,不然時間一久,麻煩就來了。

李乾順哪裡經歷過這種事,全不知該如何選擇。冬季寒冷,要不再等等,天氣暖和就走!

李乾順的優柔寡斷,註定給他的西夏帝國,帶來無盡的黑暗。

韓世忠和宗澤,藉著寒冬,學曹操以水結冰築城。幾天的功夫,三座冰城堡拔地而起。見城裡沒動靜,乾脆接著幹,多弄幾個烽火臺,把城牆連起來。

李乾順不以為意,白費力氣,冬天一過,雪化冰溶,看他們怎麼辦。

二月初,烽火臺已經開連到銀川城門口了。烽火臺上裝起了投石車,宋軍開始了一波又一波的騷擾攻擊。

李乾順再想走,也走不了了。城樓進入了攻擊範圍,而且人家跟你一般高,你的目標還比別人大,關鍵是他的投石車,投的更遠一些。

二月底,韓世忠傳來捷報,興慶破城了!李乾順被擒,李察歌戰死,多仁洗忠投降。

接到訊息,李虞直接蹦了起來,這是他第一次有改變了歷史的感覺。為此,他去了西夏公主那裡,必須給自己慶祝一下,絕不是貪戀美色。

三月,李乾順遞交降表,西夏各城傳檄而降。西夏各路武裝,就地接受整編,違抗者格殺!

李乾順等西夏王族,還有官員,全部遷往東京居住。西夏改名大宋寧夏路,興慶府改名銀川府。

三月底,久違的紅袖標再次出發,目標西夏各地,宣傳大宋的優撫政策。

韓世忠兼領寧夏樞密使,大軍原地修整,威懾地方,儘快整編原西夏軍隊。

大宋征服了西夏,這是個勁爆的訊息。不但打擊了遼國,也震懾了金國。兩方都默契的停止了軍事行動。

大宋內部則更加熱烈,多少年了,何曾有過如此勝利?有識之士無不奔走相告,把酒論證。大部分話題都是:攝政王殿下,下一步該如何處理,打遼國?打大理?打吐蕃?

總之就是一個意思,這位攝政王,是個坐不住的。早晚把周邊幾個國家都收拾了!對此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各說各的好。

四月初,李虞收到一個更勁爆的訊息!遼國耶律洪基,居然和皇太叔合好了?世界太瘋狂了!去年打出狗腦子,今年又能尿到一個坑裡。

耶律洪基的軍隊,有了糧食,又開始張牙舞爪,他的目光看向了金國。因為大宋剛吞下西夏,沒有餘力遠征。

耶律洪基如果要出兵西夏,那背後的金國就是最大隱患。他必須快速解決金國,才能安心攻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