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我,弗萊徹,絕不背鍋(二合一)
太平洋:我家後院是軍港 繪梨衣的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薩拉託加號上,弗萊徹正在思考著怎麼幹票大的。
熟知歷史的弗萊徹自然是知道,在威克島戰役期間,日軍曾派出第二航空戰隊的蒼龍號和飛龍號參戰。
而美軍太平洋艦隊高層則是因為情報混亂,不知日軍艦隊蹤跡而不敢貿然增援。
雖說按照過來人的角度來說,弗萊徹和太平洋艦隊高層的決策——放棄威克島,保全薩拉託加號的決策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是再結合弗萊徹本人後續的遭遇來看,他無疑成為了美軍高層角逐的背鍋俠。
尤其是被金上將狠狠針對了一波。
什麼救援威克島失利。
什麼珊瑚海沉了列剋星敦。
要知道,只要是戰爭,就一定會有犧牲。
而弗萊徹做到了一個將軍該做的一切。
哈爾西上任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後不也弄沉了大黃蜂號嗎?
萊特灣要不是塔菲三號的拼死鏖戰加上慄田健男與北部的小澤治三郎之間溝通失誤,麥克阿瑟就要帶著他的二十萬大軍再次飲恨菲律賓。
不讓哈爾西上軍事法庭就不錯了。
憑什麼在斯普魯恩斯之前晉升五星上將?
憑什麼?
憑有人為他撐腰啊!
要知道,在原本歷史上,美國軍隊的高層派系錯綜複雜,宛如一張交織的網。。
以麥克阿瑟為首的奪權派以及歐內斯特金為首的保權派。
自羅斯福總統上任以來,軍政界的各種力量不斷交鋒,彼此傾軋。
羅斯福政府提倡的“新海軍主義”理念,使得海軍在國防戰略中獲得了越來越大的話語權,而這一過程中,海軍各派系的爭鬥變得愈加明顯。
當時以海軍部長諾克斯為首的“革新派”,主張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海上作戰力量,而與之對立的是以金上將為代表的“老海軍派”。
他們更傾向於傳統的戰艦與戰列艦。
弗萊徹明白,自己身處的正是這樣一個分裂的海軍體系中。
作為太平洋艦隊的主要指揮官,他必須在這場權力遊戲中尋找自己的立足之地。
在回顧了前身參與高層聚會的記憶後,弗萊徹才瞭解到一些後世史書上不曾記載的一些辛秘。
羅斯福總統在這場權力遊戲中更多地傾斜於航空母艦和艦載機的戰略,因為他深知,未來的戰爭將是空中與海洋的交織。
但在這之前,作為海軍的羅斯福總統則是準備把資源全部傾向於建造戰列艦。
從美國廢棄的建造計劃——蒙大拿級可以看出,當時的美國完全是有實力建造出匹敵大和級的戰列艦。
但是卻因為航空母艦計劃而被耽擱。
這也就導致最後中途島級能夠成為現實,而蒙大拿只是一堆資料。
而金上將和他的追隨者們則極力維護傳統的海軍作戰觀念,希望建造更多的戰列艦——哪怕他們確實並不適用,以此來確保美國海軍在世界上的存在感。
作為參與過一戰的老兵,還是一名海軍,他們可太清楚英德兩國的戰列艦編隊有多麼嚇人。
雖然德國的公海艦隊隨著彩虹行動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大英帝國現在仍是世界海軍霸主。
靠的是什麼?
不就是那一票從無畏級一路積攢下來的鐵王八嗎?
這種分裂的局面讓弗萊徹意識到,自己不僅要應對來自日軍的威脅,更要巧妙地在海軍高層的權力博弈中生存下來。
自己作為金梅爾上將提拔起來的航空母艦指揮官,從一開始就被打上了“革新派”的標籤。
如果航母真的取代了戰列艦,那麼金上將在美國海軍中的地位將受到嚴重威脅。
這是歐內斯特完全無法接受的。
但如果是將航母交到對權力沒有慾望的斯普魯恩斯或者本身就是金上將派系的哈爾西手上,那麼他在海軍界的權威將無人可以撼動。
而事情的複雜性還遠不及此。
作為陸軍中的明星將軍——後世的日本太上皇——偉大的麥克阿瑟將軍,也和金上將不對付。
如果說弗蘭克的落幕是歐內斯特對弗萊徹家族的暗算。
那麼麥克阿瑟將軍和歐內斯特兩人的權力爭奪可是差點讓美國軍隊分崩離析,險些釀成了第二次南北戰爭。
麥克阿瑟將軍,作為美國陸軍的傑出軍事領袖,他的魅力與個性使他在軍隊中擁有極高的威望和影響力。
他不僅是一位戰術天才,更是一位政治家,善於操控媒體與公眾輿論。
他的領導風格充滿個人色彩,常常將自己與軍隊的命運緊密相連,提升了自身的號召力。
他相信,太平洋戰爭的勝利在於迅速而果敢的決策,他渴望將自己塑造成新時代的英雄。
甚至能夠在有朝一日替代羅斯福總統和後續的杜魯門。
當然,最後還是讓艾森豪威爾撿了便宜。
不過這都是後話。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期,麥克阿瑟所領導的奪權派主張以進攻為主,鼓勵採取主動進攻的戰略,認為只有不斷施壓才能打擊日軍計程車氣。
他的計劃包括迅速奪回被日軍佔領的地區並反擊敵人,以便將美軍的戰鬥力展現給全世界。
尤其是在菲律賓戰役期間。
麥克阿瑟將軍如果不那麼狂妄自大,不說將日軍趕下海去,依託澳大利亞方向的補給線守住巴丹半島還是錯錯有餘的。
但是沒有如果。
麥克阿瑟的支持者,以溫奈特將軍為首的將領們認為,只有在這樣的戰略下,才能確保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主導地位。
因此他選擇了在麥克阿瑟撤往澳大利亞之後接過美菲聯軍指揮大權,繼續和日軍戰鬥。
作為當時菲律賓的前線總指揮,聯軍二把手,但凡他有過一絲一毫的撤離意願,美國海軍都不會僅僅只派出一艘魚雷艇。
可惜的是他沒想到麥克阿瑟也僅僅只是誇誇其次的無能之輩,有著一統美國軍隊的野心,卻無與之匹配的實力。
他本以為自己能堅守到麥克阿瑟從澳大利亞搬來救兵,卻沒想到,等到巴丹死亡行軍都已經結束,麥克阿瑟將軍也還在為是否成立西南太平洋戰區,從而繼續留在太平洋戰場上高談闊論,而與尼米茲和金上將爭論。
就更不用提後來他與杜魯門總統的過節問題了。
與麥克阿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內斯特·金上將,他代表著美軍中的保權派,關注傳統海軍的理念與戰略。
也更加維護總統的權益。
金上將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指揮官,對於海軍的傳統作戰方式有著深刻的理解。
他相信,海軍的核心在於戰列艦和其堅實的水面力量,儘管新興的航空母艦逐漸嶄露頭角,但他對其時機和使用仍持謹慎態度。
金上將主張穩健的防禦策略,他認為在海戰中,謹慎的情報分析與周密的戰術佈置是確保勝利的關鍵。
這也是他向總統極力推薦情報處長尼米茲的原因。
金上將的支持者們大多是海軍中的老派將領,他們對自己所秉持的傳統深信不疑,認為這才是抵禦日軍入侵的根本。
同時,麥克阿瑟與金上將之間的權力鬥爭也代表了陸軍和海軍之爭。
更是南北兩個政府之間的明爭暗鬥。
雙方的矛盾不僅限於戰略層面,更涉及到軍隊內部的各個方面。
這樣的爭論隨著戰爭的進行在軍隊高層中愈演愈烈,雙方的支持者們也開始在背後進行拉攏與博弈。
麥克阿瑟的支持者們試圖透過媒體和輿論來擴大影響力,以期在公眾眼中塑造出一個英雄的形象,而金上將則依靠嚴謹的軍事分析與戰術規劃來穩住軍隊的核心力量。
弗萊徹則更像是其中的第三者。
說來挺諷刺的。
作為美國海軍傳統世家的繼承人。
思來想去,他甚至找不到自己的盟友。
麥克阿瑟有喬治巴頓,歐內斯特有尼米茲。
哦對了。
他有一個金梅爾上將。
作為自己叔叔的老部下,在家族的影響下他對自己可謂是十分照顧.
可惜,如果記得不錯,就在這周,他就會因為珍珠港事件而被扣上翫忽職守的罪名,成功為羅斯福總統背鍋。
沒有了金梅爾上將的照顧,金上將要收拾還未完全成長起來的自己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作為弗萊徹家族的繼承人,美國前任海軍上將法蘭克·弗萊德·弗萊徹的侄子,自己既要面臨歐內斯特為首的海軍傳統派的挑戰,還要面臨諸如麥克阿瑟為首的美國本土陸軍家族的威脅。
弗萊徹意識到,只有在這兩大派系之間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才能為自己的決策贏得空間。
他暗自思索,如何利用這兩股力量的矛盾,形成一個對自己有利的局面。
只要能在這場博弈中勝出,他就能為自己的決策贏得尊重,甚至改變整個太平洋戰區的命運。
什麼歐內斯特,什麼麥克阿瑟。
都給老子滾到北太平洋戰區去看猴子。
當然,搞定了他們兩個也不意味著就能高枕無憂了。
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他們其實都有著一個共同的敵人。
當然不是說的日本猴子。
而是那些無處不在的國會議員們。
當然不是為了議員本身。
而是他們手裡所握著的——錢!
國會議員們如同隱藏在幕後的操控者,他們掌握著美利堅的命脈,尤其是對戰爭資源的控制。
眾所周知,美利堅在二戰中能迅速造出一票航母坦克,甚至還有閒心給盟友國送溫暖,靠的可不是所謂的正義。
那些都是需要錢作為支撐!
而誰最有錢?
當然不是弗萊徹,也不是歐內斯特和麥克阿瑟。
而是各個家族。
無論是石油、武器製造,還是軍火交易,這些國會議員背後的經濟利益始終是影響決策的重要因素。
這些利益不僅關係到他們個人的財富與政治前途,更關乎著整個國家的命運。
在二戰的緊張局勢下,議會的每一次投票都可能影響到數以萬計計程車兵的生死。
國會議員們在表面上是國家的立法者,但在背後,他們往往是巨大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石油巨頭、軍火製造商、能源公司等,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透過政治捐款、遊說和各種合約,與國會議員建立起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種關係讓他們在國會的決策過程中擁有了強大的影響力。
以德克薩斯州的議員為例,這個州以豐富的石油資源聞名於世。
許多國會議員來自於這個州,他們的選區內遍佈石油公司和相關產業。
這些議員在國會中為石油利益遊說,推動減稅、補貼等政策,以確保這些企業獲得豐厚的利潤。
與此同時,他們也在為自己的競選籌集資金,透過政治捐款來回饋那些支援他們的企業。
武器製造商同樣在國會議員的利益網路中佔據重要地位。
在二戰的背景下,隨著軍事需求的增加,國會議員們與武器製造廠商之間的關係愈發緊密。
他們常常利用自己的權力,推動軍購計劃,為企業創造豐厚的合同,而這些合同又為他們的政治生涯提供了資金支援。
比如,格魯曼公司在每年的軍事預算中佔據了重要份額,國會議員們透過遊說和倡導,將預算分配給這家公司,從而確保其持續盈利。
即使是在面對國家安全問題時,他們的首要考慮也可能是如何維護自己與利益集團之間的關係,確保未來的資金支援與選民基礎。
這樣的現象在美國的政治體系中屢見不鮮,利益與政治交織在一起,成為了現代政治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與此同時,國會議員們背後的家族勢力同樣不可小覷。
這些家族往往擁有悠久的商業背景和強大的社會網路,他們的影響力常常超出個人的政治角色。一些家族世代在政界和商界交織,形成了複雜的利益共同體。
透過人脈關係、經濟利益和媒體影響力,這些家族能夠操控政治走向,推動特定的立法和政策。
但是他們對國會的影響也僅限於經濟。
一旦他們越界,試圖插手軍界。
弗萊徹毫不懷疑麥克阿瑟和金上將會聯合起來,順帶再叫上喬治巴頓,用謝爾曼坦克的履帶從他們臉上碾過去。
他們一定會像對待納粹和日軍一樣對付這幫美利堅蛀蟲。
而對於弗萊徹而言,當務之急就是快速成長。
只有至少成為太平洋艦隊司令,他才有資格代表弗萊徹家族正式和金上將叫板,那個時候,國會的各個家族才會對他更加重視,他才能從國會要到更多的資金,建造更多的軍艦!
為了自己和家族的未來,弗萊徹表示,救援威克島失利,這鍋,我不背!
威克島,必須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