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變天了!
聽勸的我成為了科研大佬 小雪花到來的季節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周總工,這次多虧你了。”
見面後,王威的情緒有些激動:“沒有你親臨的壓力,我的靈感也不可能這麼快。”
“我的設計有點反常規,但這確實能極大節約空間。”
聽到這裡,周宇晨心中已經瞭然,笑道:“你是想採用採用蜂巢式佈局。”
“啊~”
王威驚訝地張大嘴巴,足足十幾米秒後,這才哭笑不得道:
“不是吧,難不成周總工也是這樣設計的。”
“對,咱們想到一塊去了。”
兩人不謀而合,這可是個好現象,說明其他搞科研的同事也在進步。
周宇晨並不希望只有自己一個人有本事。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以後這樣的情況多了,那他也能從忙不過來抽身,轉向大專案的技術把控。
說實話,周宇晨現在要做的事情確實多,真的有些忙不過來。
而夏國的科技領域,產業結構都很大,所以需要更多的科研者能獨當一面。
如果王威可以獨立負責海軍艦艇的研發,那可就太好。
他馬上開啟電腦,調出自己整理好的檔案:“這是一種可行方案。”
“但面臨的挑戰和難度也很大。”
蜂巢式佈局顧名思義,是指將反應堆核心分割成許多小型單元,並在三維空間中緊密排列。
類似於蜂巢的結構,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空間浪費,提高反應堆的緊湊性。
但為什麼之前沒采用呢,就連鷹醬也未嘗試。
這是因為要面臨三處重大挑戰,極為困難。
而另一個原因就是,業內普遍認為。
核反應堆只是給航空母艦和潛艇用,不需要特別小型化用來武裝其他軍艦。
可總有創新者,周宇晨就是那個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說說你的方案吧,燃料和冷卻劑迴圈系統怎麼辦?”
“還有反應堆內部的熱管理和散熱。”
“輻射防護同樣重要,要確保船員和環境的安全。”
王威是帶著解決辦法來的,雖然還有幾處技術有困難,但大部分障礙都掃平了。
“周總工,針對這三點,我的想法是。”
“設計多級迴圈系統,以確保燃料和冷卻劑能夠有效地在蜂巢結構中迴圈。”
“這裡面的具體操作就不細說了,主要是使用泵來推動冷卻劑在蜂窩單元之間流動。”
“同時還要使用先進的控制系統來檢測,這個系統在反應堆的散熱問題上,也將大大發揮作用。”
“輻射防護透過多層次的輻射防護屏障來實現,包括採用高密度材料和中子吸收材料,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輻射洩漏。”
“構建堅固的安全殼結構,可以防止輻射洩漏,併為反應堆提供額外的保護。”
他說的這些,和周宇晨的設計相差無幾。
不過對於熱管理和散熱,這個最難的部份,王威還有幾個環節沒搞定。
“周總工,這散熱結構材料,用什麼金屬好呢?我傾向銅合金或鋁。”
“可一個太重,另一個機械效能較差。”
周宇晨神情凝重的想了一會兒,然後緩緩開口道:
“試試石墨烯和陶瓷複合材料,這個事情你不用管了,我讓郝昌旭郝院士來做。”
“那太好了。”
王威當然知道這個夏國的材料科學家,兩人之前還有過幾次合作。
因此,郝院士來製備材料,他是一百個放心。
“繼輻射損傷和材料退化問題之後,那接下來就是熱力學穩定性。”
“我在輔助設計軟體裡進行了模擬和最佳化,但是最後顯示的資料較差。”
王威也帶了自己的膝上型電腦:“你幫我看看問題出現在哪?”
“好。”
周宇晨認真地檢查著,整燃料元件的排列方式,調整沒問題。
冷卻劑流動控制的設計方向也是正確的。
噴口直徑、出口速度、噴嘴數量,佈置位置等等。
但到了導流板這,周宇晨發現了不妥。
“王工,我覺得板的傾斜角度偏小。”
作為有三十年經驗的工程師,王威工作非常認真負責。
“28.6度,這是我反覆核對過的數值。”
“在計算上肯定沒錯,但流板的角度偏小,會導致冷卻劑流動的速度過快。”
周宇晨這麼說,完全是一種直覺,搞科研提感覺,聽著多少有點不靠譜。
可那是對普通人來說,科研大佬反倒需要思路清奇,和所有人的思維都不一樣。
否則也不會出現,那麼多人被掉下的東西砸到過腦子。
但只有牛頓,透過蘋果而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
王威同樣不敢小覷周宇晨的提議:“那我再調整下角度。”
“嗯,否則冷卻劑無法有效地覆蓋,整個反應堆核心區域。”
現在就只剩下最後一個環節,準確來說這不是一個技術點,而是裝置卡脖子。
別看自周宇晨穿越後,夏國的軍工、半導體、計算機等行業有了質的變化。
在很多領域,更是躋身世界第一。
但大部分科研用的裝置,還是要國外進口,尤其是檢測裝置,來依靠進口。
常用的核測量儀器,包括Geiger計數器、閃爍體探測器、矽半導體探測器、γ射線探測器、α、β粒子探測器等。
它們都是專業的核儀器生產廠家生產,如M國的ThermoFisher、日不落的Mirion。
“昨天中核的鄧總給我電話,說他們和國外簽了協議,不允許轉售檢測裝置,但國產的精度有沒那麼高。”
現在著急用,周宇晨就算馬上研發也來不及:“沒有別的替代品嗎?”
“得國Berthold的也還行,不過要調一下,還要廠家的人來。”
這問題又回到原點了。
雖然得國現在跟夏國經濟來往密切,並轉移了不少產業來避險。
但涉及軍工領域,它還不敢脫離M國給支援。
“在職的沒有,但是以前在Berthold工作的人,我倒是有。”
周宇晨實控的yuson科技公司,在海外可是招聘了很多科研員。
而他之所以對Berthold這個公司印象深刻,是因為那個聘用的男僱員,照片上留著披肩的黃頭髮。
如此吸引眼球,周宇晨自然就多停留了幾秒。
否則海量的資料,他還真不記得,畢竟招聘這個工作,是由何力來負責。
“周總工的人脈真廣。”
王威是打心眼裡的佩服和尊敬,既然問題都解決了,那他就起身告辭準備投入工作。
周宇晨又應邀在大連造船多呆了兩天,把控一下研發的流程以及方向。
當他確定核反應堆小型化沒問題後,就飛回了京城。
現在負折射材料和055大驅的動力裝置,都已經確定技術方案,就差執行了
面對緊急的事情,夏國的體制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集中力量,資源傾斜,保證按計劃完成任務。
這是藍星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做不到的本事,因為他們沒有Z集央權。
而這時。
李老的機要秘書小汪,也打過來電話,彙報了另一個好訊息:
“國家隊的電子站裝置,已經升級並測試完畢。”
“好的,我這面也再加快效率,麻煩你轉告領導一聲,保證月底能完成。”
周宇晨說的不是研發出來,而是透過測試後直接投入使用,效率就是這麼高。
在兩班人馬夜以繼日的忙碌中,時間來到12月29日。
現在萬事俱備,只缺個行動理由。
而巧的是機會來了!
這就叫天時地利人都具備,註定是閤家歡團團。
********
12月30日這天。
林長髮,帶著兒子和侄子,打算去捕撈小黃魚和海蠣。
這個季節,這兩種海鮮的味道肥美,也非常暢銷。
可本來是正常出門的一天,可卻被對方扣上了越界的帽子,非要帶回去審查。
“我沒違規,為什麼要抓我?”
林海的反應最為激烈,比起父親林長髮這種老一輩。
他的法律意識和抗爭精神可太強了。
聽到這樣挑釁的話,他自然忍不了,上去就一警棍。
“叫什麼叫,我說非法就非法,過了畫的線。”
“你打我,你敢打我,從小我爸都沒捨得動我一手指頭。”
林海雖然閃的快,可是肩膀還是捱了一下,火辣辣的疼。
“狗東西。”
他怒目而視,攥起拳頭就把對方鼻樑骨打斷了。
黝黑面板的林父怕兒子吃虧,連忙拉架勸阻:“有話好商量。”
“商量個鬼,賤骨頭,不抓你們,我看你們不長記性。”
“你抓我一個試試。”
事情鬧大,由此引發了雙方的撕扯。
相比赤手空拳的普通人,顯然他們的裝備更好。
而在這個過程中。
林長髮被推搡摔倒,磕到後腦,墜海身亡,兒子林海和侄子被抓。
村民們通常都相距不遠。
看到這一幕,他們有趕去救援的,有打電話報警的,但唯獨沒有逃跑的。
現在這個時代,訊息太發達了,有半點風吹草動都會迅速發酵。
更別提是出人命這樣的大事。
海安隊火速趕往現場,水炮這麼一招呼,連人帶船全部留下。
接著縣令上報知府,知府上報巡撫,很快情況就傳遞到最高者這裡。
“該回家了!”
他面沉似水的做出了決定:“開始行動吧。”
早就蓄勢待發好的團隊,此時就等上頭命令呢。
於是,一場代號為“星火”的行動,以雷霆之勢展開。
******
花聯,海的對面。
一間普通的民屋內,喜歡看電視的陳伯,正在聚精會神的體育節目。
可突然畫面就變成雪花狀。
“線路又出問題了?”
他連忙掏出手機,想給通訊商打電話,結果撥不出去。
陳伯皺了皺眉,隨後再次嘗試,可是依然沒反應。
感覺到異常的他,連忙放下手機檢視,這才發現原來手機都沒訊號了。
陳伯搖了搖頭,嘆起氣來:“人心不古嘍。”
而與此同時,橫山指揮所裡造亂成了一鍋粥。
“報告!雷達系統失靈。”
“報告!導航衛星失靈。”
“報告!通訊傳輸失靈。”
“報告!巡邏艇被看不見的障礙物阻止,無法前行。”
“報告!有下級軍士,聽到海面方向有聲音,但卻觀測不到目標。”
………………
朱指揮越報告聽臉色越差,最後氣得把手裡茶杯摔了:
“廢物,一群廢物,趕快查明原因。”
可他剛罵完下屬,很快自己就被萊班主任罵了個狗血淋頭。
“廢物,一群廢物,趕緊給我搞定,否則你明天就給我滾蛋。”
萊班主任是由數名藍眼睛高鼻樑的保鏢,護送來的,接下來準備躲進地堡避險。
可是他的車隊行駛沒多遠,就被數臺兩棲裝甲車穿插圍困。
卻原來,“星火”突擊隊已經衝上岸,並在衛星和電子裝置的檢測下,鎖定了目標。
而空中還有懸停的武直,兩架執行警戒和支援,兩架速降下特戰員。
“保護Steve。”
高大體型的歪果仁,反應比土鱉安保迅速多了。
可他剛說完,就被消音的步槍擊中,身體倒地掙扎了兩下,就死不瞑目地望著天。
所謂強悍,那只是對別的小村子而言。
大村子的隊伍常年訓練,出手更是利落快速。
眨眼間,其他的所謂外籍保鏢,全都被消滅,只剩下瑟瑟發抖的山大王。
領頭的李洪傑,雖然個子不高,但語氣裡卻透著不容置喙。
他整個人看起來更是威武和霸氣。
“好……好好。”
萊常青嘴唇發顫,勉力撐著不讓自己倒下去。
但腿實在是軟,剛邁步就差點趔趄趴地上,幸好旁邊的秘書及時扶助了他。
一行人上了直升機,強勁的螺旋槳升力,帶著合金機身,快速消失不見。
這場行動,從開始到結束,只用了3小時46分。
真的是迅雷不及掩耳。
而通訊和資料也瞬間恢復,完全不知情的陳伯,繼續悠閒地看起電視來。
頭頂上的天已經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