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晨說這話的時候,眼睛望向遠處,心中已經有了更長遠的目標。

鐳射器的研發製造,只是征途的開始,最終的目的要把它發展成武器,儘快裝備到部隊。

而聽到學長認可自己的想法,高露心中別提有多高興了。

她本就對周宇晨有好感,自然希望兩人能有很多共同語言,這樣關係會更進一步拉近。

不過小姑娘也沒敢奢想太多,現階段,她只要能經常和周宇晨,一起學習一起吃飯一起看書就很滿足。

“太好了,學長也這麼想,那我可得好好向你學習,把所有時間都花在看書上,爭取把所有設計都實現。”

周宇晨贊同地點了點頭:“我得快點吃了,還有資料沒寫完呢。”

和學妹的聊天,更讓他有緊迫感,必須儘快推進鐳射器的專案,邁出這一步才有後面的星球大戰。

不是,星辰大海!

*******

當天晚上,他連夜把氣體介質自旋三重態氧分子的資料,給弄出來了。

有了這份指南,在實驗室的製造,那就會事半功倍,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大大節約很多時間。

而周宇晨沒睡的同時,其他看過那份檔案的工程師和研究員,同樣興奮地睡不著覺。

王立國臨時拉了一個小組群,此時秦主任實在是輾轉反側,因此忍不住發了一句:

“同志們,有誰醒著嗎?”

結果這條資訊,瞬間就引起了眾人的秒回:

“立國啊,我根本就沒睡,好想明天就飛去西安去,立刻把心中的疑惑統統問清楚。”

“同樣心情,不過都等了十多年了,不差多等這一天。”

“這小子真努力啊,一堂課都不願意錯過。”

“我覺得咱們的見面更重要,這個大學課程少上一節也沒關係。”

“可不是嘛,那些知識我們都能給他補了,況且這個科研要是能立項的話,恐怕和課程衝突的時間會很多。”

“先去聊了再說吧,我覺得現在還是紙上談兵,粗看可行,但是很多細節還需要進一步落實。”

“我到現在還覺得像是在夢裡,竟然真的有提高鐳射器功率的辦法?”

“假不了,有理有據,你們誰能拿出反駁證據。”

“我就想看看,能想出這個方案的天才,到底長什麼樣!”

…………

在大家的期盼中,等待顯得更加漫長和煎熬,不過好在時間總會過去。

最後,他們終於坐在會議室裡,等到了周宇晨的到來。

可除了王立國之外,其他人全都吃驚地瞪大了眼睛。

雖然他們早就知道是個學生,但這個年齡和容貌,看起來最多20歲出頭的樣子。

怎麼看都像一個本科生呢?

眾人之前光顧著看鐳射器資料,全被這個科研內容所吸引。

因此根本沒想過太多,有關研發者的身份,而是自然地認為肯定至少是個博士生。

西南物理研究所的主任秦民,更是快言快語:“立國,你說的那個人就是他嗎?”

“對!”

王教授滿臉帶笑,非常驕傲的承認:“他就是鐳射器方案的研發者,光電工程專業大三的周宇晨。”

通常這種場合,都是要先介紹來的工程師和專家,可今天順序卻反過來了。

不過這些搞科研的人,並沒有幾個在意此事,而是用審視的目光,看著眼前的年輕人。

此次見面會,出席的稽核組成員一共有9人。

西工大有4人,王教授,光電學院的院長魏宏斌,材料學院的一名教授,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副院長。

西南研究所來了5個人,副所長,實驗室主任,2名586所高階工程師,1名鐳射技術專家。

這些都是行業中的權威代表,享受著國家特殊津貼,並在保密序列裡面。

“老師們好。”

周宇晨大方的打過招呼,然後靜等著他們的盤問。

現在關於他的身份和檔案真實性,大家見過之後雖然更加感覺震驚,不可思議,但都沒有什麼懷疑。

因為,王教授這面肯定把學生的資訊,報給上頭做政審了。

科研新秀!

天賦型人才,再加上運氣爆棚!

除了這個解釋外,其他的理由都講不通,否則怎麼可能才20歲,就能達成別人50歲都沒有的成就。

這就是任憑別人怎麼努力,都追趕不上的天賦加好運。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現在要抓緊時間討論,把有關鐳射器的事項都問個清楚。

相信經過這次會面,大家就能達成共識,這個科研是否可以立項推進。

“小周啊,這份報告我看了,理論上可行,但摒棄成熟的固體鐳射器原理,選用氣體做介質太冒險了。”

“秦主任您好,我做這個選擇前,多方論證和公式計算,確實氣體鐳射器功率更好,而且穩定性可控。”

“不用氦氖氣(He-Ne)和二氧化碳氣體(CO2),而選擇自旋三重態氧分子,這個如何實現?”

“於教授,有三種方式,電子,鐳射,放電,都能把氧分子激發到自旋三重態。”

“宇晨,光是解決氣體介質還不夠,還得解決能量的輸入,這樣才能提高鐳射輸出的功率。”

“柳老師,我已經想好增加能量的幅度和頻率。”

………………

這個詢問話題一旦開始,那氣氛就開始活躍起來,討論更是根本停不下來。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問題特別多,都顧不上喝一口茶水,竭盡全力要把能想到的方面都提出來。

而越說思路就越清晰,每個人臉上全都泛著喜悅的光,眼睛更是亮得驚人。

最後,在經過將近三個小時的輪番交談後,專家小組成員得出一個結論。

這個專案可行的機率很大,必須成立,困擾科研人員多年的鐳射器功率,有可能真要突破了!

不過這還是停留在在理論和紙面上,必須馬上操作,透過實驗來驗證和實現。

因為科研講究的就是拿資料說話,這是無法更改的結果。

“宇晨,你這個鐳射器方案,透過了小組評估。”

光電學院院長魏宏斌朗聲宣佈:“我等會就跟校長提交立項申請,流程會盡量簡化。”

“由咱們西工大牽頭,聯合西南物理研究所共同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