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也是可以給水漣微防身用的,她如今還只是金丹期,倘若遇到什麼意外,除了他給的部份飛天蠊蟲群,面對元嬰修士幾乎沒有什麼還擊的手段。
這種奇毒能夠悄無聲息讓敵方元嬰中毒,著實有些太厲害了。
不過,陳和覺得她用不上,自己剿滅金輝堡的威名傳出,還想找他麻煩的,大抵都是覺得自己的命太長了。
除了奇毒之外,專門用來殺人的功法和秘術也不少,比如說一種叫做影殺的秘術,能讓他們的殺人手段藏在影子之中,然後出其不意,一發制敵。
令陳和最歎為觀止的是他們的一樣法寶,是一種面具,戴在臉上,可以完全將自己的臉偽裝成另外一個人的樣子,甚至順帶著氣息、法力也可以模擬,倘若陳和結嬰之前還有點用處,現在已經毫無用武之地了。
這些手段對陳和都沒有什麼用,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技巧和陰招都是虛妄,他們在陰溝裡或許還有用,但是遇到陳和就彷彿遇到了太陽,熾熱的光芒照的一切黑暗無所遁形。
陳和整理完之後,便直接回到了道衍宗。
他從宗門離開僅有十幾日,但孫伯文卻絲毫都沒有讓他失望,整個大宗門雖然只有數百人,但是相當大一部分的宗門工作都重新執行起來了,比如說養殖靈獸、種植靈植、仙坊、煉器坊、宗門巡邏。
這宗門人數不夠,附近駐紮的村莊修仙者極度減少,無法保證凡人安全。
海外東洲說到底是人族新開闢的領土,現如今這片土地上妖獸還不少呢,隨便幾隻妖獸就能影響凡人村落的安全。
原本的陰羅魔教,也需要保證凡人安全的,不過也只是能保證他們能活著。
孫伯文便派人道盟派來的人去駐守村莊,最近一段時間都沒有妖獸襲擊村莊的訊息了。
陳和決定用太陽精金幫他打造一件法寶,他本來使用的太日劍陽火屬性就很濃郁,陳和再給他打造一件法寶,那些同階的邪修對上他來,基本就沒有任何勝算了。
“夫君,你回來了,此戰想必又勝了吧。”水漣微笑吟吟地看著陳和。
“沒錯,金輝堡不堪一擊,滅掉他面前太容易了。”陳和回到自家洞府之後,便隨意躺在床榻之上。
水漣微此時將一枚潔白的玉佩遞了過去。
陳和順手接住,查探一番之後,裡面是聶秀清給他的留言。
聶秀清在被追殺,想要加入道衍宗。
水漣微接著向陳和問道:“那位大名鼎鼎的陣法師,聶秀清可是在人道盟的追捕下逃竄已久,她聽聞你建立了宗門,特地來投奔呢,現如今她就在宗門雅嫻樓等候著,咱們是收她,還是不收?”
聶秀清沒有參與魔道對人族的叛變,畢竟她只是一個散修,但是因為她的名字太響亮了,因此遭到了人道盟的追殺。
還好人道盟並沒有派遣元嬰修士來追殺她,而是派了幾個結丹,要不然她早就隕落了。
現如今人道盟對魔道的圍剿,疑似有些矯枉過正了,原本一些可以拉攏的混亂中立的魔道,也遭到人道盟的追殺。
不過好在聶秀清,還是有一些本事的,能夠在重重追捕之下,逃到道衍宗,她平日用的那些魔道手段出了不少力。
水漣微並沒有代替陳和決定,畢竟陳和才是這一宗之主,人的去留應該由他決定,她只管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好好煉丹就好了。
陳和緩緩說道:“聶秀清,曾經我兩次遇到危險都有她的身影,不過此女人品尚可,是那種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人,每次都放我走。
還給了我陣盤詳圖、結丹時給過我一本陣法心得,就算不算對我有恩,也是我修行路上巨大的助力了,現如今她有了難,我怎麼能不管不顧?
直接接納她為宗門太上長老,掌一宗之陣法,至於對天宗和人道盟那邊,我來出面就好。”
水漣微對這個女人的所作所為倒是並沒有反感,既然陳和同意,她也就沒有任何意見,不過她還是有些疑惑,陳和就這麼接納了那聶秀清,會不會和天宗、人道盟起些許間隙?
“那邊真的沒問題嗎?若是天宗不同意和你鬧僵了怎麼辦?”
陳和搖搖頭,略帶一些自信的說道:“鬧不僵,未來人族還得靠我呢,不就是藏個魔道散修嗎?她又是不是什麼罪大惡極之人,我打聽過她的過去,除了做委託修改陣法之外,也沒有做過什麼太過分的事。”
“走吧,我們去見見她。”
陳和從床上站了起來,想帶著水漣微一道去雅嫻樓看看聶秀清。
水漣微卻搖搖頭,輕輕笑著:“既然是你的故友,你自己去見吧,我就不打擾咯,晚上早點回來。”
……
雅嫻樓原本是陰羅魔教組織的風月場所,裡面的女修都沒幹過什麼惡事,經過孫伯文的操持之下,現已從良,成為宗門的一份子。
部分對自己失去原本輕鬆就能賺到靈石的工作而感到不滿的女修,已經被孫伯文驅逐出宗門了。
現如今雅嫻樓已經被改造成歇腳的正經客棧。
聶秀清已經在裡面躺了好幾天,她什麼事兒都不想幹,就單純躺著,毫無結丹修士的風範。
慵懶和擺爛是她的常態,畢竟資質好,隨便修煉一下就是別人效率的數倍,再加上她的陣法天賦卓越,賣一套陣器或者是做個陣法之類的委託就能讓她獲得不少的修煉資源。
陳和直接登門。
“聶秀清道友,開個門吧。”陳和在門外傳音。
聶秀清一聽是陳和的聲音,便不免有些驚喜,連忙從床上爬了起來,略微整理一下衣發之後,便回應道:“道友快請進吧。”
聶秀清的房門自開。
她還是一貫的喜歡穿得清涼,依舊一身頗具魅惑之感的黑色長裙,以及常年光著的玉足,現如今依舊沒有穿鞋。
“許久不見,陳道友可還好。”聶秀清笑著看向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