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342,夸父01號艦內部紀錄片拍攝,400萬立方米空間。
重生後,我成了超級生命 命運榴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夸父01號艦起飛,萬眾矚目,這一刻幾乎所有的直播頻道都在轉播及討論這個盛況。
這將是人類第一次離開地球,前往另一行星的遠航。
星艦採用了射流噴射和反重力引擎的雙重動力,輕鬆衝出大氣層。
隨著大氣層的阻力和重力勢能減弱,星艦速度不斷加快。
當星艦的常規速度超過了第二宇宙速度:11.2km/s後,地球引力再也無法對星艦產生任何限制。
而這時,夸父01號艦內部也展開了記錄片拍攝和採訪。
.......
紀錄片攝製小組最先採訪的是夸父01號艦艦長江夜明。
記者拿起話筒:“江董事長,很容易能與你一同前往火星,現在我應該稱呼你江艦長更好點是嗎?”
江夜明點頭:“這段時間你都得叫我艦長。”
記者微笑繼續提問:“在夸父01號艦起飛的時候,我們瞭解星艦的起飛模式和速度。現在,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夸父01號艦是如何在遼闊而黑暗的太空中進行定位的呢?我感覺我們現在就像一葉孤舟行駛在一望無垠的大海上。”
“很恰當的比喻,但我們現在擁有足夠的技術來實現宇宙飛行的導航。”
江夜明對著鏡頭解釋起來。
在太空中,飛船需要依靠多種手段來定位航線,以確保能夠準確地前往火星。
夸父01號艦採用了4種導航並用的方式。
第一種是慣性導航系統:慣性導航系統是飛船在太空中定位的主要手段之一。它透過測量飛船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等資訊,結合初始位置和姿態資訊,計算出飛船的實時位置和姿態。這種方法不依賴於外部訊號,因此具有較高的自主性和可靠性。
但它的準確度,並不是很高,在長距離的航行中有一定誤差。
第二種是天文導航:天文導航是另一種在太空中定位的有效方法。它利用恆星、行星等天體作為導航參考點,透過測量飛船與這些天體的相對位置關係,來確定飛船的位置和姿態。
例如,六分儀就是一種用於天文導航的光學儀器,當然那是地球上的用法。
在太空,可以測量兩個遠處天體(如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夾角,從而幫助確定飛船的位置。
第三種是地面深空探測網:地面深空探測網由多個深空站組成,它們可以接收來自飛船的訊號,並根據訊號的頻率偏移和時間間隔等資訊,計算出飛船的位置和速度。這種方法對於在太陽系內航行的飛船來說非常有效,但需要依賴於地面設施的支援。
為了這次的航行,開創集團其實在三個月前已經提前發射了數顆深空定位衛星。
第四種是脈衝星導航:脈衝星是宇宙中一種特殊的天體,它們能夠發射出穩定的電磁脈衝訊號。透過接收來自多顆已知脈衝星的訊號,並利用三角定位法等方法,可以確定飛船在宇宙中的準確位置。然而,這種方法需要建立完整的脈衝星導航資料庫,並具備高精度的測量和計算能力。
單一一種導航手段,對於夸父01號艦來說可能會有差錯。
但4種導航手段並用,基本就可以保證地球到火星的航線無誤了。
最後,江夜明總結道:
“當然,採用4種導航手段有些複雜,但這也是我們對太空航行的一種嘗試,為以後更遙遠的太空航行積累經驗。”
記者點頭,繼續採訪:“江艦長,接下來我們將進行整個夸父01號艦內部‘衣食住行’的採訪,能邀請你同行嗎?”
“可以。”
江夜明從控制中心的艦長專用位站起,帶著紀錄片攝製組在夸父01號艦中游覽。
夸父01號艦總長度400米,最大直徑120米,內部容積將近400萬立方米。
換一種更想象的比喻方式,就是足球場。
一個正規足球場大概是7140平方米。如果在這個足球場上堆滿沙子,並且沙子的高度達到56米,才能達到夸父01號艦的容積。
如此龐大的容積,可以容納足夠的設施。
江夜明帶著紀錄片攝製組在星艦中行走,參觀著。
星艦的前端,是控制中心、服務中心、科研區三部分組成。
控制中心就是江夜明剛才所在,負責飛創的航行控制。
服務中心是一個籠統的叫法,涉及了飛船日常生活的種種。
包括:配餐工作間,換洗工作間,醫療室,物資配給部。
江夜明帶著記錄片攝製組先參觀了最關心的食物製作過程。
在太空航行中,由於環境條件的特殊性,如微重力、封閉空間以及嚴格的空氣質量管理要求,傳統的烹飪方式,特別是涉及油煙氣的手工烹飪,顯然不可行。因此,配餐工作間會高度依賴預製菜系統來保障航天員的飲食需求。
在江夜明的帶領下,紀錄片攝製組拍攝了服務員工將預製菜批次加熱製作配餐的詳細過程:
開創集團的人類服務員工,帶著兩名機器人接受採訪。
人類服務員工先行介紹。
那些預製菜涉及了全球30多個國家和民族的特色菜餚,在地球上的專門工廠裡經過精心研發和製作,確保營養均衡、口感良好,並且符合太空環境下的儲存和運輸要求。
這些預製菜真空包裝冷凍保鮮處理後被運送到開創集團航天技術公司,會首先進行入庫登記,並對每一批次的預製菜進行仔細檢查,包括檢視包裝是否完整、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關鍵資訊,確保食品質量符合標準。
合格的預製菜被妥善存放在配餐工作間的專用冷藏或冷凍裝置中,以保持其最佳狀態直至使用。
介紹完預製菜的來源和安全性後,開創集團的人類服務員工帶著兩名機器人開始了演示。
一位攝製組成員點餐。
他檢視選單後點了法式焗蝸牛。
這是法國名菜,也是這位攝製組成員愛吃的菜品。
人類服務員工確定了訂單,不是智慧機器人無法理解的奇葩訂餐要求後,便會交給智慧機器人處理。
待命的兩個配餐智慧機器人中,啟動了一臺,它從儲存區取出相應的預製菜。接著,會將預製菜放入太空專用的加熱裝置中。這些加熱裝置通常設計為無明火、低能耗且能夠快速均勻地加熱食物,同時確保不會產生有害的油煙或氣味。
並且可以一次性批次加熱五十分預製菜品,從而滿足集中就餐高峰時間的需求。
加熱完成後,配餐機器人會將加熱好的預製菜從加熱裝置中取出,擺放在有標識的餐盤上,然後從輸送帶傳遞到外面等待的就餐者手裡。
透過這一系列的標準化和高效化的操作流程,配餐工作間能夠確保在太空環境下為航天員提供既營養又還算美味的配餐服務。
..........
看完了吃的部分,紀錄片小組繼續。
接下來他們參觀了服務中心的另外三個部門。
換洗工作間,醫療室,物資配給部。
換洗工作間:這裡是航天員個人衛生的保障區,衣物與床上用品的集中清洗區域。
換洗工作間是無人工作區,為了防止出現衣服和床上用品的細菌交叉感染,只有服務機器人才能入內。
服務機器人將收集來的衣物和床上用品進行標識後,房屋一排排先進的集中清潔裝置中,這些裝置利用微量水資源和高效的清潔劑,能夠在飛船的低重力環境下有效去除衣物上的汙漬和異味,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服務機器人有條不紊地操作著機器,將航天員使用過的衣物和床單投入系統,不一會兒,乾淨如新的物品就被整齊地摺疊好送到傳送帶上,被服務機器人貼上標識,送回航天員的居住艙。
穿過換洗工作間,紀錄片小組來到了醫療室。
醫療室:是太空站上的健康守護所,裝備了最先進的醫療裝置和技術,以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醫療緊急情況。
醫療室內設有連線地球的遠端醫療會診系統,可以實時與地球上的醫療專家進行視訊通話,獲取專業建議。牆上掛滿了各種人體解剖圖和急救流程圖,幫助醫護人員迅速判斷病情並採取相應措施。
在醫療室的一角,擺放著幾臺用於生理監測的儀器,它們能夠持續監測航天員的生命體徵,包括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確保航天員的健康狀況始終處於最佳狀態。
此外,醫療室還儲備了5名專業醫療人員和幾臺醫療輔助機器人,還有豐富的急救藥品和醫療裝置,以應對突發的醫療事件。
最後,紀錄片小組來到了物資配給部。
物資配給部:是太空站物資管理的核心區域,負責所有的零食、水、基礎實驗材料、維修備件等物資的儲存、分配和補給。
配給部內部分割槽明確,不同類別的物資被有序地存放在各自的區域中。倉庫裡安裝了先進的庫存管理系統,透過條形碼技術,可以實時追蹤每種物資的庫存量和使用情況。
人類服務員工負責檢查請求資料的合理性,並有人工智慧進行二次確認。
雖然兩次稽核,但效率依然很高,並且配送是透過服務機器人來完成,將所需的物資準確無誤地配送到各個工作區域和居住艙。大多數時間都不需要親自來物資配給部。
........
拍攝完服務中心的幾個部門後,紀錄片小組又遊覽了科研區。
科研區分成六部分,開創和華夏的聯合火星地質研究部、火星生命跡象探測與生物地球化學研究部、火星磁場與太陽風相互作用研究部、火星水資源分佈與迴圈研究部、火星社會與心理適應性研究部。
六個研究部門,目前都還沒正式開展工作,各自都在除錯著自己的裝置。
也就火星社會與心理適應性研究部的人,對於長途太空旅行中人類的反應有好奇心,和紀錄片攝製組約定一起合作進行一些實驗性的調查活動。
隨著科研區的參觀結束,就輪到了夸父01號艦的中部。
夸父01號艦的中部,有娛樂休閒區,體能訓練區,人類船員宿舍。
這裡不僅是船員們工作之餘放鬆身心的地方,也是他們保持健康與活力的關鍵所在。
一進入娛樂休閒區,立刻就能感受到與科研區截然不同的輕鬆氛圍。
柔和的燈光灑在寬敞的空間內,各式各樣的娛樂設施錯落有致地分佈著。
這裡有先進的虛擬現實遊戲艙,船員們可以在其中體驗從深海探險到星際穿越的各種冒險、或是各種地球美景旅遊;
還有舒適的閱讀角,擺滿了來自地球各地的紙質書籍和雜誌,以及電子閱讀器,讓船員們在浩瀚的宇宙中也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此外,休閒區還設有音樂室,裡面配備了各種樂器和音響裝置,供有音樂才華的船員們即興創作或舉辦小型音樂會。
更有寬敞的多功能廳,可用於舉辦電影放映、講座或是船員間的聚會活動,讓大家在緊張的工作之餘能夠相互交流、增進感情。
緊接著,紀錄片小組來到了體能訓練區。
這裡對於長期生活在低重力環境中的船員來說尤為重要,是維持身體健康、增強體能的關鍵場所。
體能訓練區配備了先進的健身器材,包括抗阻訓練機、有氧運動器械以及模擬重力跑步機等,能夠模擬出地球表面的重力環境,幫助船員們進行全身性的鍛鍊。
此外,還有專業的體能教練為船員們制定個性化的訓練計劃,確保他們在太空中的身體狀態始終保持在最佳水平。
牆上掛滿了運動海報和勵志標語,激勵著每一位船員不斷挑戰自我、超越極限。
最後,紀錄片小組探訪了人類船員的宿舍區。
這裡不僅是船員們休息的地方,也是他們個人的小天地。
宿舍區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船員的隱私和舒適度,每個房間都配備了舒適的床鋪、衣櫃、書桌以及個人娛樂裝置。房間內的燈光、溫度和溼度都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調節,營造出溫馨舒適的居住環境。
此外,宿舍區還設有公共休息室和吸菸室等公共設施,方便船員們日常生活的需求。在這裡,船員們可以放下工作的重擔,享受屬於自己的寧靜時光,為接下來的任務養精蓄銳。
參觀完夸父01號艦的中部,紀錄片拍攝組的本次採訪就算結束了。
夸父01號艦的後部,是核心區,最為重要。
包括,六臺大型可控核聚變裝置,反重力發生器,大型射流推進器,船體低重力生成器,船體氧氣迴圈,水迴圈系統等。
這些都適合拍攝,是開創集團的獨有技術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