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頭頂的巨大星艦,所有參加2013開創新品釋出會的觀眾們,呼吸急促。

好大啊!

它已經脫離了普通宇宙飛船的級別,應該叫做星艦。

傑寶接續介紹道:“這就是星際鉅艦-夸父系列,01號艦。因為還沒有投入使用,內部結構暫未完善,還不能進行內部參觀,在這裡大家可以跟我一起看一下它的三維全息影象。”

傑寶周圍的光影閃現,形成了星際鉅艦的內部影像。

大家的目光,跟隨著傑寶,欣賞著飛船的內部結構。

同時,還聽著傑寶描述著這艘鉅艦的各種技術優勢。

它。

採用了。

模組化設計:整個飛船採用模組化設計,各個模組可以在地球軌道上或月球等低重力天體表面進行組裝,以減輕單次發射的難度和風險。

先進生命支援系統:配備高效的生命支援系統,能夠迴圈利用資源,包括水、氧氣和食物等,以支援長期深空任務。

強大動力系統:採用先進的核熱推進系統,再加上恆星光帆快速充能技術補充,以提供足夠的推力進行深空旅行。同時,配備有高效的姿態控制和引力軌道維持系統。

智慧管理系統:整合高度智慧化的管理系統,能夠自動監測飛船狀態、管理資源分配、執行科學實驗任務等,減輕航天員的工作負擔。

多用途實驗平臺:設定多個實驗平臺和觀測視窗,支援天文學、生物學、物理學、材料科學等多個領域的科學研究。

星際鉅艦-夸父系列,01號艦建成後的應用層面。

包括:

深入探索太陽系內其他星球,以及嘗試接觸太陽系外緣的星體和行星系統。

執行長期載人火星任務,以及運載各種火星殖民需要的裝置和材料。

開展宇宙起源、暗物質、暗能量等前沿科學問題的研究。

........

現場的觀眾們,以及全球觀看直播的人們,從傑寶的話語中聽出了一個驚天大訊息。

開創集團竟然宣佈要進行火星殖民了。

月球的開發才穩步進行,大家以為開創會在月球建設上集中精力,卻沒想,人家的目光竟然放在了火星上。

隨著2013年開創新品釋出會的落幕,全球展開了極為激烈的爭論。

這場突如其來的火星殖民計劃宣佈,如同在平靜的科技界湖面投下了一顆震撼彈,激起了層層漣漪。

社交媒體上,人們紛紛轉發、評論,表達著各自的震驚、期待、疑慮甚至是擔憂。

科學家們、太空探索愛好者們更是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分析這一計劃的可行性、技術挑戰、資源需求以及潛在的國際合作機會。

與此同時,各國政府和航天機構也開始密切關注開創集團的動向,一些國家甚至表示願意提供技術支援或資金合作,共同推進這一壯舉。國際間的合作與競爭並存,火星殖民計劃迅速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持樂觀態度。環境保護組織和部分科學家擔心,火星殖民計劃可能會加劇地球資源的消耗,甚至引發新的太空競賽,對地球和人類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他們呼籲在推進火星殖民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地球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合理利用。

為此江夜明在推客上發出資訊。

“開創集團的這一步,無疑是向人類深空探索邁出的巨大一步。火星作為太陽系中最接近地球的類地行星,其殖民計劃將是人類正式走出地球的標誌,但這也意味著我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題和未知考驗。開創願意做第一個行動者,為大家探索這一條道路。”

他的話,迎來了很多對於火星並不瞭解的吃瓜群眾們。

那些人用並不太多的太空知識進行討論。

其中就有一條。

“好像金星距離我們地球更近,探索玩月球,不是該探索最近的行星金星嗎?”

這條資訊,不用江夜明解釋立刻便被一群天文愛好者反駁了。

更有人在方文的推客賬戶主貼下,回覆了一篇長文。

【論開創集團的外太空探索,第一個行星目標選擇火星而非更近的金星的原因,】

“我認為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一、氣候與大氣條件

火星的氣候條件:火星的大氣壓較低,雖然存在極端溫差,但整體氣候條件相對較為溫和,這使得火星成為探測器著陸和進行科學研究的理想場所。火星的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但相對金星來說,其大氣層較為稀薄,且沒有硫酸雲層等極端惡劣因素,這大大降低了探測任務的難度。

金星的氣候條件:金星的大氣層極為濃厚,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並含有大量硫酸,形成了強烈的溫室效應,導致金星表面溫度極高,甚至超過460攝氏度,且大氣壓強巨大。這樣的極端條件使得金星探測器難以承受,著陸和探測任務面臨巨大挑戰。

二、地質與水資源

火星的地質特徵:火星在地質上更接近地球,具有類似地球的地質特徵,如山脈、峽谷和火山等。這些特徵為科學家提供了研究行星形成和演化的重要線索。此外,火星還存在水的痕跡,包括冰川、水冰和水蒸氣等,這些水資源對於探索外星生命和評估火星的潛在可居住性具有重要意義。

金星的地質特徵:儘管金星與地球在質量、體積和物質構成上非常接近,但其生態環境卻截然不同。金星表面覆蓋著厚厚的火山岩,且火山活動頻繁,這使得金星的地質特徵雖然獨特但並不適合人類居住或進行長期科學研究。

三、科學價值與探索潛力

火星的科學價值: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擁有豐富的科學研究價值。探測火星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瞭解行星形成和演化的過程,揭示地球生命起源的奧秘,併為地球科學研究提供重要參考。此外,火星上的水資源和潛在的可居住性也使其成為人類未來太空探索和殖民的重要目標。

金星的探索潛力:儘管金星的環境極端惡劣,但其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地質特徵也吸引了科學家的關注。然而,由於探測金星的技術難度極大且成本高昂,目前對金星的探索相對較少。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金星也有可能成為人類太空探索的重要目標之一。

四、技術挑戰與可行性

火星探測的技術挑戰:雖然火星探測具有一定的技術挑戰性,包括軌道設計、火星著陸和火星表面探測等方面,但人類已經透過多次成功的火星探測任務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儲備。這些經驗和技術為未來的火星探測和殖民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金星探測的可行性:相比之下,金星探測的可行性較低。由於金星的大氣層和表面環境極端惡劣,使得探測器難以承受並長時間工作。此外,金星探測任務需要更高的技術水平和更大的資金投入,這限制了金星探測的進展。

綜上所述,地球對外探索時選擇火星作為第一個行星目標主要是因為火星的氣候與大氣條件相對溫和、地質特徵豐富且科學價值高,同時技術挑戰相對可控。而金星則由於極端惡劣的環境和較高的技術難度而被暫時擱置為次要探索目標。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金星也有可能成為人類太空探索的重要領域之一。”

這條回覆成功為開創集團的火星殖民計劃進行了科普。

大家的注意力轉向了另外的問題。

夸父01號艦什麼時候出發前往第一次火星之旅。

夸父01號艦是載人星艦,會有哪些人參加?

這兩個問題,每天都會在江夜明的推客賬戶下被人反覆人工置頂,希望能夠解答。

江夜明只是回了一句。

“夸父01號艦的所有對外資訊,卻開創航天科技分公司的主頁看。”

頓時,關注此事的人都跑去開創航天科技分公司的主頁。

他們在那裡獲得了想要的資訊。

星艦將會在三個月後,也就是10月初的時候出發。

在此之前,會進行成員招募,培訓。

至於夸父01號艦的成員分佈情況,也做出了介紹。

夸父01號艦的成員分為:星艦工作人員、隨行紀錄片拍攝人員、相關太空研究專案人員、華夏太空開發署觀察員。

大家豁然發現,這次的夸父01號艦火星殖民探索計劃,竟然是華夏的專場。

不是說好了大家一起開發太空的嗎?

現在怎麼一個人去火星玩,不帶上大夥了呢。

為此,一個聯合國主持的專項討論會進行中。

江夜明作為開創集團董事長,參與了會議。

..........

會議中,主持人詢問:“請華夏代表和開創代表闡述,為何夸父01號艦變成了華夏單方面的科考行動。”

這次的主持人是米國代表,他的話語咄咄逼人。

華夏代表冷靜面對,淡然回覆:“因為這次的專案本身就是我們和開創的天宮專案後續計劃。”

大家看向江夜明。

江夜明回覆:“是啊。天宮計劃第一階段是探索並在月球上進行建設開發,目前始祖級共生體已經處於控制中,氦-3的礦產開發利用也在順利進行。天宮計劃自然就要進行的第二階段,火星探索了。”

各國代表愣住,也意識到一個重要的問題。

可以說科技是無國界的,但承載科技發展的重要主體:公司,是有國界的。

開創集團自始至終都是一家華夏公司。

他的重要生產基地,一直都在華夏,只是業務在全球各地都有罷了。

一家華夏的公司當然是要以本國的業務為先。

一步步的,開創集團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到今天,大家豁然發現,已經離不開這家公司了。

如果開創集團和華夏關係緊密,那以後,整個地球的格局應該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吧。

會場突然異常默契的沒了聲音。

沒人去抗議,因為抗議無效,總不能說退出太空計劃吧。

更何況,地月電梯就建設在華夏,也只有開創集團才能控制。

還有可控核聚變裝置的核心技術宅開創手裡,並且處於高度保密狀態,沒人能獲取。

更別說全球正在開展的智慧化社會改造。

可控核聚變裝置,地月電梯,智慧機器人,生物裝甲等等,這一切都是開創的。

大家突然發現離開了開創集團的科技,就像從現代人變成了原始人一般。

.........

會場內的氣氛變得微妙而沉重,各國代表心中五味雜陳。他們開始意識到,在科技的浪潮中,開創集團已悄然成為了全球科技生態的核心驅動力,其影響力遠遠超出了任何人的預料。

米國代表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語氣雖儘量保持平和,但仍難掩內心的複雜情緒:“開創集團的發展確實令人矚目,但科技應當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我們希望能與華夏及開創集團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這話有點意思,再說下去,就要直接否定他們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智慧財產權體系。

就算智慧財產權體系崩塌,開創的核心技術依然得不到。

但那種局面並非華夏和江夜明想要看到的。

華夏代表點頭表示贊同:“我們始終秉持著開放合作的態度,願意與世界各國分享科技成果,促進全球科技的繁榮。開創集團的發展也是基於這樣的理念,他們正積極尋求與各國在科研、教育、經濟等多領域的深度合作。”

江夜明接過話茬,語氣中透露出一種自信和謙遜:“開創集團從未忘記自己的根與魂,我們是華夏的企業,但我們的視野和使命早已超越了國界。我們願意成為連線各國科技合作的橋樑,共同探索宇宙的奧秘,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隨著討論的深入,會場內的氛圍逐漸變得積極而熱烈。各國代表開始就具體的合作事項展開探討,從太空探索、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到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等各個領域,都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最終,會議在一片和諧與期待中結束。各國代表紛紛表示,將加強溝通與協作,共同推動全球科技合作邁向新的高度。而開創集團,作為這場科技革命中的領軍者,也將在未來繼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引領人類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這些表象下,一系列有利於華夏和開創集團的協議,夸父01號艦的成員分別也隨之出現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