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八方的僧眾如潮水般朝著楓林寺的大殿廣場匯聚而來。他們腳步匆匆,神色慌張,宛如慌亂的蟻群,迅速填滿了這片開闊之地。每一個人的神情中都寫滿了忐忑與不安,彷彿即將面臨一場滅頂之災。

在這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李無憂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那位曾為他指路的和尚,還有負責登記的胖和尚都在其中,補釘和尚也在人群裡,神色緊張地四處張望。

“不會真的是那個人來了吧?咱們要不要跑啊!”一個年輕的和尚小聲嘀咕著,聲音中帶著掩飾不住的恐懼。

“跑?往哪裡跑!”旁邊一位年長些的和尚瞪了他一眼,“現在往外跑,不是剛好撞上去!現在那個人的爪牙四處都是,專抓咱們這些和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咱們能跑到哪兒去?”

“楓林寺能擋得住嗎?早知道當初就往京都或者青州去了!”又有和尚唉聲嘆氣,滿是懊悔。

“若不是被逼無奈,誰願意背井離鄉啊!”有人無奈地回應著,語氣中充滿了苦澀。

“最近來了不少高僧,據說青州那位活佛也在來的路上,想來不會有問題。”一個和尚像是在給自己打氣,也像是在安慰眾人。

眾僧們議論紛紛,話語裡都繞不開“那個人”。所有人都清楚,“那個人”指的就是邪佛,只是一想到這個名字,大家心中就充滿了恐懼,以至於都不敢直接提及。

據說,只要誰提了邪佛的名號,就會被他聽到,哪怕相隔千里之遙,也能瞬間取人性命。這傳言是真是假,誰也不敢保證,但同樣的,也沒有一個人敢去以身試險。

就在這時,大殿的門緩緩開啟,幾個身著華貴袈裟的老僧,邁著沉穩的步伐,從大殿中走出。他們一步步踏上最前列的臺階,站在那裡,高出眾僧大半個身位,使得廣場上的所有人都能清楚地看到他們。

“那是方丈徹天大師,另外是楓林寺的三位高僧,了悟長老,了凡長老,了塵長老!”有眼尖的和尚立刻小聲介紹著。

“那幾個是其他寺廟來的高僧大德,分別是定空大師,法融大師,悟真大師,玄覺大師,普濟大師,還有靜雅師太!這可都是名揚天下的人物!”另一個和尚也跟著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敬畏與羨慕。

眾多高僧的出場,給眾人帶來了不小的底氣,人群很快安靜下來。

李無憂混在人群裡毫不起眼,除了身邊的白淨和尚,沒有人多看一眼。

隨著眾人安靜下來,楓林寺的徹天方丈緩步走上前。

徹天方丈身形清瘦,一襲素色僧袍寬鬆地掛在身上,更顯身姿挺拔。他面容和藹,歲月在臉上刻下的皺紋,恰似山間的溝壑。眉毛修長且濃密,如同兩抹濃墨,微微上揚的眉梢透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眼睛深邃而明亮,恰似平靜的深潭,偶有靈光閃爍,便如潭水泛起的漣漪,令人捉摸不透。光頭在日光下隱隱泛著柔和的光澤,幾縷白色的鬍鬚垂在胸前,隨風輕輕飄動,更添幾分仙風道骨。

看到徹天方丈的瞬間,李無憂就回想起這幾日聽到的關於對方的資訊,他雖然天天待在藏經閣,但是憑藉天耳通,對楓林寺的瞭解可能比白淨和尚還要清楚。

徹天方丈出身於楓林寺旁一普通農戶家庭,自幼便對佛門有著別樣的親近。孩提時,他常於寺外聆聽晨鐘暮鼓,感悟佛法。一次寺中講經,年幼的他竟聽得入迷,久久不願離去。方丈見其慧根不凡,便收為弟子。

加入楓林寺後,徹天方丈嶄露出驚人修煉天賦,於空間、御物等神通領悟頗深,能以念力化無形為有形,驅使萬物,實力足以在赤州排進前三,之所以不是第一,不是實力不如另外幾人,而是沒有和對方交過手。

“諸位無需擔心,並非是有什麼危機,而是武安王攜王妃和世子郡主前來敬香禮佛,祈求太平,需要老衲帶領諸位前去迎接!”

徹天方丈聲音不大,卻如洪鐘般清晰地傳入每一個人的耳中,原本緊張的氛圍瞬間一鬆,眾人臉上的忐忑與不安漸漸被驚訝和釋然取代。

“武安王?竟然是武安王來了!”

“難怪敲了九聲鍾,這可是難得的大事!”

“武安王手握重兵,鎮守邊關,保我赤州安寧,如今攜家眷前來禮佛,想必是誠心祈求太平。”

僧眾們又開始低聲議論起來,話語中滿是對武安王的敬重與感慨。

武安王本名趙鎮嶽,出身於武將世家,家族世代為朝廷戍守邊疆,保家衛國。自幼,他便在父親的教導下學習兵法武藝,對刀槍劍戟等各類兵器皆嫻熟於心,尤其擅長長槍,堪稱出神入化。少年時,他便隨父征戰,在戰場上屢立戰功,初露鋒芒。

在一次與北方蠻夷的大戰中,年僅十六歲的趙鎮嶽,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敵軍,毫無懼色。他一馬當先,手持長槍衝入敵陣,左突右刺,槍鋒所指,敵人紛紛倒地。那一戰,他斬首過千,以一己之力,扭轉了戰局,成功擊退蠻夷。此役過後,他聲名大噪,成為軍中傳奇。

隨著年歲增長,趙鎮嶽的軍事才能愈發卓越,他善於審時度勢,排兵佈陣,總能在戰場上出奇制勝。修為同樣與日俱增,不到二十五歲就突破到武聖之境,多年征伐,不知道有多少高手死在他的槍下,因其赫赫戰功,被皇帝封為武安王,執掌赤州兵權。

武安王雖手握重兵,卻從不驕縱,對待百姓親切和藹,時常微服出訪,瞭解民生,為百姓排憂解難。在赤州,他深受百姓愛戴,被譽為“赤州的守護神”。

屬於上馬能安軍,下馬能安民,當初去找李無憂麻煩的隕星候和他相比,不過是個剛入伍的新兵蛋子。

李無憂在人群中微微挑眉,他雖知曉楓林寺在這一帶頗具威望,卻沒想到能引得武安王親自前來敬香。看來這楓林寺在世俗間的影響力,遠超他的想象。

白淨和尚湊到李無憂身邊,興奮的小聲說道:“武安王和方丈私交甚好,定然是方丈把他請來,有他在這裡坐鎮,就算邪佛來了也只能繞道而行!”

“那可未必!”李無憂微微一笑,目光投向臺階上的徹天方丈,只見他神色從容,不卑不亢,舉手投足間盡顯一代高僧的風範。

“什麼意思?”白淨和尚不解道。

就在這時,一陣車馬喧囂聲如雷貫耳,從寺外傳進眾人耳中。那聲音由遠及近,彷彿是一場風暴正緩緩逼近。眾人聞聲,紛紛循聲望去,目光中滿是好奇與期待。

只見寺外的道路上,一隊身著甲冑計程車兵如鋼鐵洪流般整齊排列。他們的鎧甲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冰冷的金屬光澤,每一片甲葉都打磨得極為精緻,緊密相連,折射出刺目的光芒。頭盔下,士兵們神情肅穆,眼神堅毅,身姿挺拔如同標槍,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久經沙場的鐵血之氣。

在這隊士兵的簇擁中間,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緩緩駛來。車身以名貴的檀木打造,質地堅硬且紋理細膩,散發著淡淡的清香。車廂四周雕刻著精美的雲紋和瑞獸圖案,每一處線條都流暢自然,栩栩如生,彰顯著工匠的高超技藝。車簾是用上等的絲綢製成,繡著金色的牡丹花紋,隨風輕輕飄動,更添幾分華貴之氣。

馬車周圍,幾名騎著高頭大馬的護衛威風凜凜。他們胯下的駿馬皆是神駿之極,毛色鮮亮,四蹄生風,肌肉緊繃,充滿了力量感。護衛們身著輕便而堅固的皮甲,手持長刀,腰佩弓箭,神情警惕,目光如炬地掃視著四周。他們的眼神犀利而敏銳,猶如盤旋在高空的雄鷹,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動靜,時刻警惕著可能出現的危險,以確保馬車中之人的安全。

“武安王到!”

聲音如同洪鐘般響亮,在楓林寺內外迴盪,彷彿帶著一種無形的威嚴,令在場眾人心中一凜,不自覺地挺直了身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