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皇帝,李恪要處理的政務太多了。現在,國內的政務他基本上已經放手了,他的主要目標放在了西域樓蘭,還有黑衣大食和更往西的地方,東邊的主要精力在倭國。倭國的情況,說實話李恪早就想處理了,只是一直沒有精力,畢竟倭國是一個讓後世王朝頭疼的大問題,不管是元朝和明朝、乃至清朝,曾經都對倭國出兵征討,可結果就是沒取勝什麼戰績,自己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優點,被對方學了個透,壯大了自己之後反而野心不小,做出了幾次不大規模戰爭。

就歷史上,李恪知道的大戰役就有不少。

比如元朝的時候,元朝的皇帝忽必烈向倭國發起的兩次戰爭。

這兩場戰爭分別發生在1274年和1281年,這兩場戰爭在倭國稱之為“元寇”或者“蒙古來襲”。

李恪知道的是元朝和倭國戰爭的兩次入侵都是以北九州為主要戰場。

那麼元朝和倭國的戰爭的結果是怎樣的呢?最後勝利的一方是誰呢?

元朝和倭國的戰爭最後的結果是元朝失敗了,因為在第二次戰爭中,元朝經歷了一場維持了兩天的颱風,這場颱風也就是著名的“神風”,它襲擊了元軍艦隊並且摧毀了大部分的船隻,所以元軍受到了重創,之後導致了元軍失敗。

於是,忽必烈在1286年試圖還想要再次侵入倭國,但因為在南方發動的對陳朝的進攻受到了嚴重挫折造成了國力的匱乏而因此作罷沒有在引發戰爭。

在倭國方面,為了對付元軍入侵所進行的全國範圍內的改編使得他們的經濟和軍事都處在重壓之下,並且整個國家的資源使用都達到了極限。

元軍的入侵也使倭國幕府找到了繼續統治國家的藉口,而不是將權力交給天皇。之後他們在更多的時間來繼續加強九州的防務。由於戰後受貨幣經濟影響,幕府無法進行恩賞抗元官兵,因此加劇了國內矛盾。

直到1333年,鎌倉幕府滅亡。雖然這兩次最後失敗了,但是在雄偉的歷史上仍然起到了很重的作用,這兩次戰爭也是倭國曆史上最最有名的事件之一。

至於到了明朝,朱元璋設海禁,讓大明難以對倭國運兵作戰。可倭國卻數次入侵明朝東南地區,明朝中後期時的倭寇對明朝東南地區的影響非常大,為此還是誕生了抗倭名將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

到了清朝,清朝跟倭國之間的戰爭就更不要說了,多的就像牛毛。

況且,清朝還是經常戰敗賠款,簽訂了很多不平等的條約。

所以,對於李恪來說,他現在能解決的問題,他一定會在自己手裡徹底解決,而不會將這些問題遺留給自己的子孫。

即便數百年後大唐亡國了,其他朝代立國了,他也不想把這個問題遺留給後人。

李恪想了很多關於怎麼解決倭國的問題。

舉族滅國,太殘忍了,不適合大唐現在的治國方針。移民、外加文化教育、同化為唐人?似乎行得通,不過需要很長的時間,可能需要兩三代人的經營。

李恪覺得自己未必能等到那個時候。

這件事情必須他來主持,要是自己真的等不到半途而廢了,到時候發展起來的倭國會更加強大,只會給大唐培養更強大的敵人。

想了想,離開還是將李淳風召到身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想問問他的看法。

李淳風聽完李恪的想法,很久沒有說話,他在思考。

半響,他才開口問道,“陛下是要短期內將這件事情不用太血腥的手段解決了嗎?”

“朕是這麼考慮的。”李恪點頭說道。

李淳風又是一陣沉默,似乎在做什麼決定。考慮了半盅茶的時間,李淳風終於做出了決定說道,“要是陛下還信任微臣,就將此事交給微臣,微臣保證用十年時間順利解決問題。”

“十年時間嗎?”李恪低聲道,“似乎,我還等得起!”

“陛下,十年已經是極限了,再短就需要採取必要的手段了。”李淳風解釋道,“到時候,問題解決了,可能還會留下很大的隱患。畢竟,不是什麼事情都需要採用暴力的手段完成。”

“行啊!”

李恪考慮了一下,就答應了。

“臣告辭了!”

李淳風躬身告辭離開了。

李恪盯著他離開的背影,良久沒有說話。

因為,對於倭國的忠實超出了他其他所以王朝的重視,即便現在的西域諸國,跟倭國比起來也不及。

只是現在他已經將這件事情交給了李淳風,就只能等十年之後的結果了。

畢竟,到倭國的路程太遠,還要走海路,確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

之後,李恪將目光移向了西方。

西方現在也是大國林立,豪強遍佈。想要一統西方大世界,他覺得似乎得用幾十年的時間。畢竟武力攻下一個王朝不難,難的是怎麼治療這個王朝,並將他徹底納入大唐的版圖。

關於這方面,他搜尋了腦海中後世關於治理這方面的經驗。

似乎沒有。

唯一的經驗就只有殖民和移民,再文化心洗禮,再文化認同,之後同化了。

不過這樣也需要時間。

而且,殖民真不是一個什麼好辦法。他記得後世但凡殖民的王朝,真沒幾個能夠通知殖民地而且還長治久安的。

夜很深了。

李恪喝了點酒。

他一個人待在御書房,盯著地圖在沉思。

其實,作為一個後世穿越者,他現在要乾的事情太多了,多到他自己都覺得自己根本做不完,只能揀最重要的做。

盯著地圖,他看著看著就趴在書案上睡著了。

醒來時發現自己已經不在皇宮了,而是在一片很大很大的雲層上。

他看到雲層上亭臺樓閣金碧輝煌,仙氣靈氣氤氳瀰漫。

突然,他聽到有人在叫他,他順著聲音望去,發現是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者。老者面露慈祥之色,開口說道,“你知道老夫為什麼叫你上來嗎?”

“我不知道。”李恪謙虛地說道。就連“朕”這個稱呼他都沒用。

“老夫召你魂魄上天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想告訴你,人力不是無窮的,人力是有限的,有些事情的天註定的,你想改變也很難。”

“仙人的意思是讓我不要改變歷史大勢?”李恪驚訝地問道。

“不是,是讓你不要太執迷於更改歷史。”

“我似乎懂了。”李恪回答道。

老仙人的話,一下子讓他頓悟了。

確實,只要他在思想上引導對了,華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不會在歷史的大勢中犯下大錯的。

既然這樣,他又何必指著與自己要改變歷史呢?

於是,李恪決定,他想躺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