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三是這夥人的‘眼把頭’。
眼把頭就是幹著尋龍點穴的活兒,有一眼分金定穴位,百米之上鎖王候的本事,非常厲害。
一個‘正規軍’裡,少了眼把頭,東挖一下,西鑿一下,那就別想揭開鍋蓋兒吃大肉,就算能吃也是瞎貓碰到死耗子,好命趕上了!
有的眼把頭在沒活兒的檔口,便兼著鏟地皮的活,下鄉收東西是假,打探訊息是真,主要聽一些地方見聞。
有時候為了在當地確定是否有能下的‘大鍋’,可以用各種職業作掩護,耐住寂寞蹲上大半年都不成問題!
確定一些東西,找到了準確的位置,安排人手開鍋造飯。
特別說一下,這裡的‘鍋’,就是墓的意思。
開鍋就是下墓,大鍋就是大墓!
房間內,坐在沙發上的兩個壯漢是一對兒雙胞胎兄弟,哥哥叫顧勇,弟弟叫顧威,分別負責望風和散土的。
望風的人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確定團隊‘生火造飯’的這個期間,不會出現任何誤闖進來的‘客人’!
一趟活兒成與不成,大家夥兒能不能安安全全吃口飽飯,全靠望風人保駕護航了!
散土是他們團隊裡的一個別稱,專門負責卸土的。
遇到一些特殊的地方,挖出比較特殊的土總需要馬上處理,這個時候,就需要這種人想辦法在不打草驚蛇的情況下,把土處理掉。
當然,沒活兒的時候,他們需要兼職幹一些其他的。
依著主臥門框,臉上帶著疤痕,抽著煙不說話的中年男子叫王海。
站在王海身邊的一個矮小、看上去很老實的胖墩叫王兵,兩個人是親叔侄關係,是團隊裡負責吃土的。
吃土也叫土夫子,是團隊裡的中堅力量,看家本事必須要過硬。
透過帶上來的土判斷距離墓室多遠,下面是什麼年代的墓,那都是基礎。
王海是北派吃土裡頭叫得上號的一個人,下過無數大墓,目前就沒有哪座墓室能夠難倒他的!
最後一位是個女人,大家都稱呼她為七姐。
女人三十歲的樣子,長得極美,是我見過最美的女人。
身材也爆好,並著腿站起來往下看,我肯定她看不到腳前尖兒。
不過這女人看著不怎麼正經,說話妖里妖氣,扭著水蛇腰,身上一股化妝品味兒,抽菸的時候居然還對著我的臉噴煙霧,搞得我多少有點難受。
這女人手腕兒特別硬,是團隊後勤的保障,同時也兼著賣貨郎。
團隊每個人,最後能分到多少錢,也全靠她了。
據說這女人大有背景,人脈也廣,上下通吃,手底下籠絡了一群言聽計從、跑前跑後的小老弟。
簡單認識了一下,跟大傢伙吃了口晚飯,我就坐著喬三的車,匆匆跟隨他們去一個地方。
按照眼把頭喬三的意思,今晚他們聚集在一起,就有一趟大活兒要做,剛剛好帶上我長長眼,熟悉熟悉具體的操作流程……
晚上八點,夜深人靜,我們來到了一個叫牛駝鈴的地方。
牛駝鈴的山並不高,但放眼一看,連綿不絕,頗具氣勢。
風水裡有個詞兒,叫千重鎖,指的就是這種山勢。
到了地方,七姐開啟他們坐著的那輛金盃小麵包的後備箱,開始發裝備。
德國軍工造的防水手電筒。
我沒見過的衝擊鑽,對講機。
還有防毒面罩,火摺子等等一系列專門用來下墓的工具。
一切準備就緒,我們五個大老爺們在喬三的帶領下上路了。
至於七姐沒有跟著,拿著對講機隨時保持聯絡,做好後勤補充。
半個小時,我們來到東南角的一個地方。
這地兒粗一看沒什麼,但細一看,懂風水的人就知道,了不得!
此處為凹地,背靠著牛駝鈴第二高峰。
高峰左邊,有一道蜿蜒不長的高坡。
右邊,卻是一道綿延很遠的牛角狀峭壁峻嶺。
整座牛駝鈴最好的風水之地,就藏著這三座山嶺的合圍之處!
“張東,你覺得這個地兒怎麼樣?”喬三笑著看我。
“這裡嗎?我也不懂,總感覺這應該是個好地方吧!”我撓了撓頭回答。
他笑著賣弄道:“這地方外局重山高聳,關索雖多,但這些關索距離這個地方有一定距離,因而不近身!”
“按照這個地理位置,太陽爬起來,日升日落之際,必然是金光燦燦。”
“更難能可貴的是,因為山勢的原因,三面擁簇,其地彎弓一抱入懷,所聚之氣貴遠悠長。”
“所結氣脈,力大綿綿!”
“整體呈正龍盛氣之勢!”
“葬在這裡的人,必然會得以盛龍氣脈庇佑,子子孫孫福澤滿滿!”
轉過頭,他一臉詢問道:“張把頭……不!你爺爺沒教過你葬經?”
我搖了搖,長這麼大,都沒聽過葬經這倆字兒。
“這樣啊,看來張把頭還是有顧慮嘛!不過沒關係,跟著我好好幹,咱們慢慢學。”
回了我這麼一句,他轉而發號施令道:“海兄,小兵,就這個地兒,整點土試試鹹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