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陰暗的可怕。

奉天殿外,文武百官神色劇變。

尤其是在場的靖難功臣,臉色瞬間變得極度難看,腦門青筋直蹦。

“罪己詔”,告也,從言從召。

是皇帝自省,檢討自己過失的口諭或文書,通常在三種情況下出現:

君臣錯位,天災大難,政權危機。

一是表達為國請命,二是為了籠絡人心。

無數文人學者,都對此極度推崇,稱之為帝王的“魅力型統治”。

可不管冠以何等美名,從本質上講,就是皇權的讓步。

…強如漢武帝,也頒佈過“輪臺詔令”。

崇禎更倒黴,在位十七年,下了五次大詔,也沒能挽救大明江山,反而自掛東南枝。

顯然,這東西啥用沒有。

相反,當一個皇帝下了罪己詔,也就是他統治力最虛弱的時候。

如今朱棣登基剛一年……

如果此時就下了罪己詔,臉面往哪兒放?今後豈不是要淪為千古笑柄?

一片沉寂中。

再次有一批大臣跪下,齊聲高呼:

“陛下!若聖意未回,天威愈赫焉吶!”

....如果皇上您不悔改,天譴將來會更加嚴重。

此話一出,場間氣氛更加凝重,宛如天空中壓抑的烏雲,令人呼吸困難。

所有人都意識到……

這已經不是進諫了,而是威脅!

文官集團對皇權的侵犯,比天譴更加逆天!

百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在這種情況下,要麼皇帝退讓,下罪己詔;要麼大開殺戒,血洗朝堂。

可不管是哪一條路。

對初立的永樂帝來說,都是一次沉重打擊。

“武當山,太虛道長覲見——”

忽然,遠處值守太監的一聲高唱,打破了沉靜。

場間緊繃的氣氛,瞬間一鬆。

眾目睽睽下,太虛身著一襲道袍,飄然走到了玉階之下,緩緩躬身施禮:

“武當太虛,拜見皇帝陛下。”

“平身。”

朱棣神色緩和了一些,開口問道:“道長忽然到訪,所為何事呀?”

小道士從袖中掏出一卷文冊,朗聲說道:

“瘟疫當前,貧道有防治文書一卷,可應對本次彌天浩劫,特來呈現給朝廷。”

“哦?快快拿來!”

朱棣一聽大喜,趕忙讓太監呈上。

快速展開之後,他飛快瀏覽書中內容,下一刻,他神色舒展,漸漸的,臉上竟露出驚訝之色。

見皇帝這幅樣子,百官心中一下好奇起來。

“好!好啊!哈哈哈哈……”

朱棣忽然發出一陣大笑,然後看向群臣,揚了揚手中書冊:

“克恭,你快來看看!”

話畢,立刻有一名大臣走了出來。

陳克恭。

前燕王府良醫。

曾與世子朱高熾一道,參與過北平守衛戰,妥妥的皇帝鐵桿,如今任太醫院院判。

…值得一提是,就在昨日,太醫院院使抗瘟不利被斬,作為二把手的院判,陳克恭已是杏林第一人。

接過太監傳來的書冊,陳克恭展開低頭瀏覽。

只看了一眼,他便猛地雙目圓睜,如同見到寶貝一般,貪婪的一目十行。

“竟也是這般模樣?那上面到底寫了什麼?”

文武百官見狀,更加好奇,紛紛伸長了脖子,妄圖一探究竟。

跪在地上請命的大臣們,則是心裡咯噔一下,忽然生出一股不好的預感。

“好!好!好哇!”

陳克恭連說三聲好字,神色激動的抬頭道:

“萬歲爺!有此書冊在手,京師瘟疫可控啊!”

什麼?

百官登時一陣愕然。

憑那小小一卷小書,便能控制住痘瘡之瘟?怎麼可能?!

最先請諫的大儒,神色沉重的開口:“陳院判,需知道,天譴瘟疫,豈是人力可為?汝言可信否!”

“哈哈哈!你自己去看!”

陳克恭得意的大笑,揚了揚手中書冊。

大儒冷哼一聲,接過太監轉交,展開一看....很快,他渾身一凜,雙目死死盯住卷冊,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

“看到了嗎?這便是瘟疫防治之法!”

陳克恭一臉興奮,大聲說道:“痘瘡為何物,以何種途徑之傳播,用何種方式避免,朝廷應做什麼,百姓應做什麼……這裡面寫得詳詳細細,明明白白!”

“裡面甚至精確到了哪個衙門、哪個職位,該做哪件事!”

“這是本官見到的最詳細的方法!”

“如果按照此方施行,可將應天府的損失降到最低!”

……

陳克恭越說越興奮,堂堂六品院判,高興的手舞足蹈。

噗通一聲。

大儒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兩眼發直,形象全無。

旁邊有人立刻撿起書冊,觀看。

不出意外,又是一陣驚訝……隨著卷書傳閱,奉天殿外傳出一聲聲驚呼,文武百官全都麻了!

忽然,陳克恭一眼看到靜立的小道士,忙不迭的問道:

“敢問道長,此物可是武當張老神仙所著?”

一句話,瞬間吸引所有人的注意。

太虛微微一笑,淡淡說道:“實不相瞞,此冊並非家師所著,而是曹國公府的,李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