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熟知劇情的讀者直接跳正文開始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詳細劇情
作者注:該頁面的所有內容都來自對命令與征服Wiki原文的翻譯,純粹的遊戲劇情,與現實毫無關聯,且部分內容有很大爭議,僅用於輔助本小說閱讀。
【簡介】
蘇維埃聯盟發動了許多侵略戰役來實現約瑟夫·斯大林的夢想:一個從大西洋海岸延伸到太平洋海岸的共產主義聯盟。反抗他們的是盟軍,一個抵抗蘇聯對任何世界大國的侵略、維護世界國家協會規章的軍事同盟。多虧了盟軍指揮官的高超技術,蘇聯的入侵被阻止了,形勢也轉而變為盟軍有利。在絕望的防禦後,蘇維埃的戰爭機器被粉碎,莫斯科乃至整個蘇俄不久後都被盟軍佔領。
【背景】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崛起造成的破壞之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展了超時空傳送儀來回到過去。他的意圖是刺殺阿道夫·希特勒,阻止納粹黨獲得權力並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1946年,愛因斯坦回到了1924年,來到了德國的蘭茨貝格監獄,希特勒剛服完巴伐利亞啤酒館政變的刑後被釋放。在監獄外面遇見希特勒後,愛因斯坦從時間上抹去了希特勒。
然而,在沒有德意志第三帝國挑戰的情況下,約瑟夫·斯大林統治下的蘇聯沒有受到遏制。斯大林設想了一個全球性的蘇維埃聯盟,而他自己是每個蘇聯公民思想和精神的最高統治者。這使得戰爭不可避免。
蘇聯侵略性的姿態導致了歐洲領土的變化。西歐列強堅持綏靖政策,同意蘇聯強加於他們的條件,導致國際上國界發生重大變化。包括波蘭在內的幾個東歐國家被迫接受蘇聯在其邊界內擁有軍事部隊和在其政府中有蘇聯顧問。從本質上說,蘇聯在不發射一發子彈的情況下殖民了東歐大部分地區。
戰爭開始時,蘇聯有一支龐大的軍隊,徵募了1400萬名士兵,在警察、民警和其他方面服役計程車兵超過700萬。它也是一個經濟大國,其資產超過4862億瑞士法郎。它還由一個2億多名特工組成的龐大網路支援,滲透到大多數泛非、泛印度和泛亞國家的政府中,在墨西哥城和溫哥華也有疑似據點。盟軍已知的其存在的指揮所包括莫斯科、基輔、斯大林格勒、喀土穆、卡拉奇和峴港。蘇聯還與世界民主社會、亞洲防衛聯盟和自由聯盟等國際組織有密切聯絡。
相比之下,盟軍力量要弱得多,只有340萬士兵,大約170萬非正規(遊擊和反抗)部隊。作為一個軍事組織,它在三個主要指揮所運作:倫敦聯合作戰總部、奧斯陸北部戰區指揮中心和馬德里南部戰區指揮中心。
【劇情】
『戰爭前奏』
蘇維埃的戰爭始於蘇聯軍隊對東亞的侵略。在這次戰役中,馬歇爾·格拉丹科表現突出,最終升任為斯大林最信賴的將軍。格拉丹科在入侵歐洲之前的任務之一是對蘇聯的沙林神經毒氣進行戰場測試。
原計劃要求用沙林消滅波蘭和德國的人民,迫使西方投降。然而,由於盟軍間諜網路的努力,加上北歐的一系列軍事打擊,摧毀了神經毒氣生產設施,防止了化學災難。
更悲慘的事件之一是一個在波蘭的反抗運動中拿起武器的支隊在託倫外被殺害。他們和居住在該地區的所有平民一起,在蘇聯某指揮官的指揮下被蘇聯軍隊擊斃。
此時,蘇聯控制了芬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並作為入侵土耳其、伊拉克的中轉站。盟軍控制著包括挪威、瑞典和捷克共和國在內的大多數歐洲國家。
『初期攻勢』
一:蘇聯入侵西歐
在邊境設立了前哨指揮部標誌著襲擊德軍的準備工作順利進行中。摧毀託倫的那位蘇聯指揮官被派去和喬治·庫可夫一起守衛河上的橋樑。德國軍隊鋌而走險地襲擊了防禦良好的蘇聯陣地並破壞了橋樑。然而,蘇聯並沒有被這些阻止,他們讓步兵師穿越河流,在敵人的土地上與他們交戰,戰役開始了。
在德國敵後深處的一次突襲中,蘇聯俘虜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他曾提出為盟軍開發新武器的計劃。盟軍迅速做出反應,派遣譚雅·亞當斯前往斯洛伐克-匈牙利邊境,帶領小型突擊隊去營救這位科學家。這個基地出乎意料地迅速被攻陷,因為它嚴重依賴磁暴線圈來防禦,卻沒有對其發電廠提供足夠的保護。這主要是因為蘇聯侵略者修建基地相當匆忙。
在蘇聯軍隊穿過芬蘭來佔領挪威和瑞典時,在紅軍迅速實施海軍進攻的瑞典南部,一個盟軍間諜滲透並摧毀了一座為數不多的天然氣生產設施。格拉丹科試圖向斯大林隱瞞事實,但娜迪婭告訴了斯大林並讓他注意。指揮官被派去處理間諜。最終,儘管有來自瑞典反抗軍和盟軍殘部的幫助,間諜還是被抓獲並殺死。
二:延緩紅軍前進
蘇聯軍隊執行娜迪婭制定的計劃,在柏林附近的德國通訊中心交戰,迫使盟軍分兵來拯救關鍵的通訊節點。這讓柏林暴露無遺,蘇聯迅速佔領了這個首都。盟軍被迫撤退,戰地指揮官A9被命令去控制波蘭-捷克斯洛伐克邊界蘇迪山脈的通道。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他設法摧毀了該地區的敵軍,並讓盟軍車隊安全透過。
盟軍在波蘭中部和東部取得了勝利,並防止其被敵人奪回。譚雅·亞當斯被派遣去摧毀波蘭蘇維埃邊界的關鍵橋樑,這是她完美完成的一項任務。與此同時,蘇軍入侵保加利亞和土耳其並在斯堪的納維亞穩步進軍。在愛琴海戰區,土耳其軍隊在他們的國家被蘇聯佔領前不顧一切地撤退到伊拉克。
儘管譚雅的任務取得了成功,但該計劃最終還是失敗了,因為蘇聯軍隊設法包圍並摧毀了在波蘭過度擴張的盟軍軍隊,迅速恢復失地,並使得指揮官A9不得不過早地放棄蘇迪山脈的山口。面對高地防守,儘管技術有優勢,蘇聯部隊還是被擊退了。
三:希臘淪陷
為了支援他們對希臘的攻擊,蘇聯指揮部派遣了一支採礦隊前往卡爾基斯島開展行動。他們還去佔領盟軍雷達球以監視敵人在該地區的活動。
在蘇聯入侵期間,馮·艾斯林將軍的助手斯塔夫羅斯將軍堅持親自去看望他的祖國和在雅典郊區的村莊,並深感悲痛。在看望期間,他親眼目睹了蘇聯對本國人民犯下的暴行,其中包括以極端方式消滅整個村莊。隨著希臘的淪陷,盟軍開始從雅典附近的村莊撤離平民,以減少受到蘇聯的迫害的希臘人。
很快,希臘戰線坍塌,蘇聯旗幟在希臘、土耳其、伊拉克、敘利亞和塞普勒斯的首都上空飛揚。同時,蘇聯在中歐的進攻佔領了德國,並進入到法國東部、義大利北部和比荷盧。然而,出現了一項突破,盟國外交官說服了聯合國建立特別的軍事資金來支援盟軍的事業。在281票對7票的投票中,該倡議獲得透過,並同意在未公開的歐洲首都成立一個全球防務機構。
儘管隨著盟軍在希臘的前線崩潰前景相當黯淡,聯合國的資助計劃標誌著戰爭的轉折點,儘管在當時看它似乎並不是。特工譚雅·亞當斯,曾經營救愛因斯坦的關鍵人物,在傳送有關蘇聯最高機密研究專案之一的重要資訊的時候被蘇聯俘虜。為了防止她被運送到莫斯科接受審訊和處決,馮·艾斯林將軍派遣了指揮官A9去從格羅德諾附近的蘇聯監獄設施中救出她。儘管遭受不少折磨,特工譚雅還是逃脫了囚禁(儘管幫助她的間諜在此過程中被殺害),並向盟國提供了鐵幕專案的資訊。
四:獲得主動權
由於資金和支援的增加,盟軍慢慢開始奪回失去的土地,對蘇聯處於優勢。在挪威,蘇聯的暴行已經停止。在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和匈牙利,盟軍成功地保衛了他們的陣地並將蘇聯趕回。在南斯拉夫,盟軍對奪回希臘進行準備。盟軍司令部並沒有注意到前往波蘭西部戈爾佐的護航隊的內容,他們正在運輸著第一批核武器的部件。
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教授協商後,盟軍決定從新解放的希臘沿海地區派遣一支突擊部隊攻擊蘇聯在愛琴海的潛艇基地併兼作研究基地,以防止鐵幕的部署。其目標是滲透研究中心以獲取專案的資訊,然後銷燬它們。這次襲擊是成功的,盟軍阻礙了對這一裝置的研究。然而,這對它的部署僅僅只是推遲了。
盟軍追蹤到了丹麥的博恩霍爾姆島的一份向蘇聯高階司令部遞交的報告。此後不久,一支大型突擊部隊前往此地佔領蘇聯基地並控制他們的雷達球,以便評估與鐵幕計劃的關係。在其他戰線上,盟軍從小亞細亞發動進攻,解放敘利亞和伊拉克。此外,經過迅速的戰役,挪威和瑞典大部分地區從蘇聯手中被解放出來,希臘和塞普勒斯也是如此。
五:超時空傳送儀計劃
這段時間內,盟軍的研究人員都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教授的領導下努力研製一種能夠扭轉戰爭的武器。基於愛因斯坦的研究,進行了費城實驗來檢驗為超時空傳送儀鋪路的理論。它的目的是對超時空效應提供可靠的控制。主要的研究中心位於奧地利的萊克,專注於控制效果。那裡的科學家們即將獲得重大突破時,蘇聯領導層獲悉這個設施的位置並在一個關鍵前夕攻擊它。A9指揮官巧妙地運用他的部隊,保衛了該專案的技術中心,並可能挽救了歐洲的未來。
蘇聯對靠近義大利海岸的埃爾巴島進行殘酷襲擊,消滅了所有正在實地測超時空傳送儀盟軍部隊,及幫助反抗的平民,對這項研究造成了一些小挫折。然而,這並沒有使盟軍停滯不前,他們的進攻開始取得勢頭。在這個階段,歐洲大部分地區擺脫了蘇聯的控制,蘇軍在東德被圍困,巴爾幹半島幾乎完全解放,盟軍的師團進軍土耳其和芬蘭。德國的蘇聯人鋌而走險,想劫持人質並提出要求。
蘇聯被迫從進攻作戰轉變為防禦作戰。
『在紅色的土地上』
一:挫敗蘇聯核攻擊
就在那時,蘇聯高階研究員弗拉基米爾·柯西金希望叛逃到盟軍,他聯絡了馮·艾斯林將軍並透露了他的地點。盟軍向拉脫維亞蘇維埃共和國首都里加派遣了一支小規模的突擊部隊,他們在那裡滲透入敵人的基地並營救柯西金逃離了研究基地。
叛逃者透露了斯大林另一個秘密武器的細節——核彈。馮·艾斯林將軍認識到了這一威脅,派遣A9和他的部下去蘇聯領土深處的烏拉爾山脈,在那裡他們襲擊了位於核武器研發中心的黑騎兵軍事基地。然而,在進攻中他們發現基地還有核彈發射井,儘管很顯然盟軍可以攻佔這個基地,這些核彈仍會對歐洲各首都發射。A9保持冷靜,將地面部隊的指揮權交給他的一名中尉,並親自指揮滲透到核彈工廠的小隊。在被迅速派來協助的譚雅·亞當斯的幫助下,他設法關閉了四個發射井,防止了核彈攻擊歐洲。
英國議會外面埋藏的核彈彈頭,是盟軍在勝利似乎如此接近時,失敗又是多麼接近的標誌性形象。在這場勝利之後,盟軍最終消除了蘇聯在歐洲的最後一部分抵抗,使得蘇聯得在自己的土地上自衛。
二:盟軍入侵蘇聯
為了提供重型火力支援並率先發起攻擊,盟軍的一個大支隊在伏爾加格勒(斯大林格勒)附近登陸並清除了阻礙軍艦沿伏爾加河行駛的瓶頸。在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支援下,盟軍迅速深入敵軍領地,海軍在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盟軍進一步行動之前,他們必須調查關於更強大版本的鐵幕即將上線的傳言。在新的長弓武裝直升機的支援下,歐洲軍方在這種裝置成為重大威脅前迅速攔截並摧毀了它。在這次任務中佔領的科技中心顯示,蘇聯軍隊有一個主要的地下武器工廠,它很快被一個精英突擊隊摧毀。這一事件,連同在西伯利亞的摧毀蘇聯剩餘核能力的殘酷戰役,為進軍蘇聯的首都莫斯科鋪平了道路。
三:戰爭結束
佔領了大部分在歐洲的蘇聯大陸的盟軍利用了它的全部軍備在這場最後的戰鬥中攻擊莫斯科。譚雅·亞當斯被派去作為進攻的先鋒併為盟軍的初步部署籌集了資金。當她成功時,大部分盟軍遠征軍到達了。很快,他們建立了一個基地並在一場大規模的血戰中打敗了最後的蘇聯衛兵。
在戰鬥中,斯大林受重傷,在襲擊中被埋在瓦礫中。這個獨裁者是盟軍步兵發現的,後來被尼克斯·斯塔夫羅斯發現。斯塔夫羅斯命令步兵拋棄而不是俘虜斯大林。為了為他的祖國希臘復仇,斯塔夫羅斯痛斥斯大林並讓這個獨裁者等死。
戰爭終於結束了。
【結果】
隨著蘇聯的失敗,盟軍成功地捍衛了歐洲的自由,結束了斯大林的暴政。然而,這場勝利伴隨著巨大犧牲,估計有1億人喪生。
戰爭結束後,美國介入並協助戰後重建工作,其中包括任命亞歷山大·羅曼諾夫這個前王室的遠親且是個推崇和平的共產主義人士成為國家的新領導人。對於盟軍來說,這是一個代價高昂的錯誤。
此後,羅曼諾夫任命了新的神秘顧問。40年後,他將使蘇俄站起來,對盟軍進行反擊。
以上。
注1:本章只介紹盟軍線結局。
注2:本章出現的‘譚雅·亞當斯’小說中所提甚少的一代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