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完結,算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基本上該寫的都寫的差不多,沒必要繼續拖下去。
當然也有一些小的伏筆來不及收。
比如有讀者一直記著開局提到的被拐走的弟弟,當時只提了一兩句,但確實是一個有打算的劇情。
原本計劃是讓他和被拐走賣為奴隸的欒布成為朋友,在主角攻略燕地的時候,一同起事加入。寫到欒布劇情的時候,因為劇情上有所改變就沒加進去,後來計劃是攻關中的時候再出現,當時又有文氏在,就不好再加進去,便一直擱置了。
不過這個人物只是在交談中提到一兩句,沒有其他鋪墊,倒也沒有一定出現的必要,當做“薛定諤的弟弟”看吧。
有許多書友問番外,應該是不會有了。記得本書新開那會兒,有本同期的架空明朝,他是上一本書穿越者中興明朝,然後下一本就穿越到上一本所興朝代的衰落時期。
當時就有些想法,等以後寫夠了歷史朝代,說不定也寫一本類似的架空。雖然只是想想,不一定真會寫,但留個念想吧,這本就不寫什麼後世番外了,萬一以後來了感覺,還能寫本吳唐末期的架空文。
最後回到本書,因為是第一次寫群雄爭霸的型別,缺乏經驗,這本肯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整體上更側重於宏觀的戰略佈局,對具體人物的著墨較少,類似於一場“戰略模擬遊戲”。前面起事破局,到後面就是沒什麼難度的平推天下,寫的時候都有一種玩光榮三國志的感覺。
算是一場難得的體驗,寫完也能從中發現很多不足。
上本書主要是鍛鍊了對主線的把控,不會出現崩盤爛尾的情況,能夠圓滿結局。這本則改善了之前一些章節科普佔比過多的問題,並試著進行戰略推演,整體上是能把控住的,後面再改進學習下,寫爭霸文還是能行的。
下本書的話,會加重對人物的刻畫、人物間的互動,改善故事節奏和加強劇情張力,人物描寫和宏觀戰略兩手抓,也會多加入一些符合時代背景的民生、風俗以增強代入感。
大概的想法就是這些了。
不一定會做的非常好,但會嘗試著去學習,一點一點成長進步吧。
新書的時代確定是三國。
一個風起雲湧,英雄輩出的時代。
或許三國寫的人太多了,不一定能寫出什麼新意,但我會努力寫出一個自己想寫的三國時代。
新書時間的話,可能會久一些。
一個是休養下身體,12月請了好幾天假,主要原因就是中了一次流感,又中了一次諾如病毒,身體不是很好,得休養鍛鍊下。
另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我對三國不是很熟悉。
說不熟悉吧,其實以前還是看了很多三國的歷史文,玩過三國全戰、三國志9和三國志11等遊戲,《三國演義》看過兩遍,電視劇看過《新三國》,但只看到零陵上將後面幾集就沒看了。正兒八經的三國書,大概就看過呂思勉的《三國史話》,易中天的《品三國》、姜鵬的《三國前史》和趙春陽的《三國武將排名》。
但因為沒有系統性瞭解過,所以對三國的很多東西,如行政區劃、官制軍制、民生風俗、各人物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很清楚。
所以接下來會花很多時間去學習下,有了一定的瞭解才會動筆。
大概會把《三國志》《漢晉春秋》這些過一遍,老三國的電視劇看一遍,看一些關於三國研究、古代物質風俗史的書,順便再看看寫作方面的書籍,最後還要多看看其他的三國網文。
基於以上原因,新書要多等一段時間,大概是下半年才會發,具體時間也不好確定,但只要不出意外,今年會有的。
關於新書的具體時間段,已經有想法了。
會在“諸侯討董”和討董後的“群雄割據”之間選一個。
陣營和具體人物,爭霸還是輔佐,都沒有確定。
在這裡先做下讀者調查吧,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在相應陣營下面說一下想法。
東漢皇室
黃巾
董卓
曹魏
季漢
東吳
袁紹
袁術
呂布
陶謙
劉表
劉璋
公孫瓚
自立或其他……
還有最後一個調查,像貂蟬這類純虛構人物,是出現好呢,還是不出現的好?
像歷史有相應人物,但名字為虛構的,如戲曲裡的孫尚香、評書裡的黃月英、民國小說裡的馬雲祿、光榮遊戲裡的呂玲綺、張星彩等等,是保留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呢,還是根據時代特徵另取,亦或者保留一部分?
黃月英、孫尚香這些都還好,但張星彩這類總感覺有些出戏。
想說的差不多就是這些了。
接下來會好好休息一下,然後努力學習,再發新書。
真誠的感謝各位一路支援。
咱們“三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