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的十里亭,崔賾和崔度正在送別崔述和崔鈞。

今天是崔述父子上路的時候了,崔賾做為長房的大老爺,當然要過來送他們。

崔賾低聲說:“你們不用擔心,倭國也有我們崔家的人,你們去了,並不會吃苦的。唯一可慮的就是海上,你們要保重身體,最好是能撐過去。”

“多謝大老爺出手相救,要不是您,我可能早就死了。”

“行了,都是一家人,就沒必要說這些了。時候不早了,上路吧。”

崔度給了押送他們的差人一錠銀子,然後說:“二位,就拜託你們了。”

“大人請放心,小的一定會好好護送兩位貴人的!”

“多謝了。”

看著崔述他們遠去之後,崔賾這才回了城。

一回來,管家就過來說:“老爺,宮裡來人了,正找您呢。”

“宮裡的人?找我幹什麼?”

崔賾覺得有些奇怪,平時皇帝根本就不會找他。

上次找他還是要和崔家結親的時候,結果他當時拒絕了,然後就惹出這檔子事。

現在皇帝不會以為還可以和他們結親吧?

崔賾進了院子,一個太監正在等著他。

“崔大人,陛下有口諭,請您去城西的教義坊!”

洛陽城和長安城一樣,被高牆隔成了一個個小小的坊。

每個坊都有自己的名字,教義坊在洛陽城最西邊。

楊廣就是看中它的名字,於是把印書局放在了這裡。

崔賾想不明白,皇帝叫他去那裡做什麼,不過他也沒有多想,換上官服,就去了教義坊。

到了之後,他就看到了皇帝的車駕。

沈光就站在那裡等他。

“陛下在何處?”

沈光淡淡地說:“陛下在裡面,崔大人跟我來吧。”

兩人進了一個大門,兩人邊走邊聊。

“崔大人沒來過這裡吧?”

“沒有,下官的家在城東,下官就很少來城西。”

“呆會你就會開眼界了。”

“是嘛,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奇觀,是糧山嗎?”

他們來到了一個倉庫的面前,崔賾以為倉庫裡放的是糧食。

可是當他進來之後,他就驚呆了。

這裡面的確有一座山,不過不是糧山,是書山。

一本一本的書籍,從下堆到上,足足堆出了七八丈高的大山!

崔賾站在書山面前,只覺得無比的渺小。

楊廣也站在書山面前,他看到崔賾,就笑道:“崔卿,這書山壯觀吧?”

崔賾忍不住問道:“這裡有多少書啊?”

“九十七萬本,再過幾天,就能超過一百萬本了!”

“這麼多?這……”

崔賾說不出話來了,他只感到一陣無力。

崔述想盡了辦法,最後把自己都搭進去了,也才燒了十幾萬本。

結果現在這裡又有九十七萬本,要把這裡燒光,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啊。

楊廣淡淡地說:“這樣的書庫朕一共有五個!”

崔賾心裡不停的大叫道:“瘋子,真的是瘋子!你老子是瘋子,你也是瘋子!”

楊堅也有收藏東西的愛好,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收集糧食。

楊堅在位時,修了十幾個糧庫,存下可以供全國人吃幾年的糧食。

就因為大隋有大量的存糧,所以世家大族再也沒辦法利用糧價來剝削老百姓,也讓世家大族少賺了太多的錢。

而到了楊廣這裡,他居然存下了這麼多書,這是要斷了全天下世家的根啊!

楊廣笑問道:“崔卿,你知道朕為什麼要叫你過來嗎?”

崔賾心想,不會是為了向他炫耀吧?

當然表面上,他搖頭說:“不知。”

“之前博陵城的圖書館不是被燒了嘛,朕想把它重開,所以就需要人把一批書籍再送過去。朕想正好你是博陵郡人,不如就由你把書送過去吧,也當是給你一個探親假。”

崔賾咬著牙說:“多謝陛下。”

“你回去準備一下,明天就出發吧。朕給你三個月的假,你不用急著回來。”

“是。臣這就回去準備,臣告辭!”

“你去吧。對了,朕準備下次在三個地方再各建一座圖書館,地方也選好了,就是范陽、滎陽和太原!”

范陽是盧氏,滎陽是鄭氏,太原是王氏,全是五姓七望的大世家。

皇帝此舉,就是斷了世家大族在文化上的根。

從此以後,天下窮苦讀書人就不會再以他們為首,而是全都靠向了皇帝。

偏偏崔賾他們還沒辦法反制,主要是這書太多了。

一個倉庫就有差不多一百萬本,五個倉庫就有五百萬本,全天下有沒有五十萬讀書人還是兩說呢。

崔賾嘆了一口氣說:“陛下讓全天下的百姓都可以讀得上書,這是天大的善舉!天下大治之期,已經不遠了!”

楊廣搖搖頭說:“這才哪到哪啊,等到全天下不管男女老少,全都識字,那才是天下大治的時候。可惜,你我可能都看不到那一天了!”

崔賾不以為然,他才不信會有這一天呢。

楊廣也沒有多說什麼,他是堅信會有這麼一天的。

崔賾回到了家裡,他想了一下,把兒子崔度叫了過來。

“去,把李大亮、李子雄、崔穆……他們都請過來。”

他連著說了好幾個名字,全是五姓七望在洛陽的人。

崔度吃了一驚說:“父親,這麼明目張膽的把他們請過來,會不會引起陛下的猜忌啊?”

身為世家弟子,崔度也是能感覺到皇帝是不太喜歡他們的。

所以世家子弟平時都很少聚會,就算是聚會,也只有兩三個。

現在崔賾把所有人都叫了過來,這動靜可太大了。

崔賾搖搖頭說:“皇帝知道的,他就是想借用我的嘴,告訴大家一些事情。”

聽到這話,崔度就沒有再問了。

一個時辰後,請的人就陸續上門來了。

第一個來的是隴西李氏的李大亮。

在李淵建立唐朝之後,他就自稱自己是隴西李氏的後人。

可實際上經過後人的考證,其實李淵這一支是趙郡李氏的後人,而且還是趙郡李氏中的破落戶。

李淵是為了抬高自己,而自稱是隴西李氏的人。